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亲”是颗彗星,名字叫坦普勒——塔特尔彗星。这颗彗星的中间有一个彗核,它像一座几百米高的冰山,是由大量的冰物质和无数的小碎块和尘埃混杂而成的。当彗星飞近太阳时,由于太阳光的强烈照射,彗核表面的冰物质直接升华,喷射出大量气体,同时不断夹带出许许多多的小碎块与尘埃物质,这些物质仍以宇宙速  相似文献   

2.
“深度撞击”撞击器“击中”目标2005年7月4日,北京时间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成功“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整个程序花了3.7秒.这项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计划始于1999年11月1日,美宇航局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在4日撞击彗星之前,“深度撞击”号走过了4.31亿千米的漫长太空之旅,终于迎来了与坦普尔l号“亲密接触”的激动时刻.为什么选择坦普尔1号?“坦普尔1号”彗星是在1867年被发现的,它绕太阳运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选择“坦普尔1号”是因为:首先人类对它已有100多年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18日,名为“深入撞击”(D eep Im pact)的探测器到达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为发射作最后的准备。按照美国航天航空局(N A SA)的计划,“深入撞击”探测器这次的使命是携带重达400千克的铜球飞向“坦普尔1号”彗星。1.“坦普尔1号”彗星1867年4月3日,法国天文学家坦普尔在法国马赛寻找彗星时发现了它。坦普尔描述说:这颗彗星很大,直径有4 ̄5个弧分。后来计算显示,这颗彗星当时距离地球0.71个天文单位,距离太阳1.64个天文单位。同年5月,德国莱比锡的布鲁思证实了这颗彗星的存在,于是,这颗彗星被承认,并命名为“坦普尔…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天局于太平洋时间2005年1月12日,将价值3.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在经过4.31亿千米的太空飞行后,它所发射的体积与电冰箱差不多的撞击器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并且在彗星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大坑,这次撞击实验的难度就如同这个项目的经理——克·格兰米尔所言:“好比往飞速运动的针上穿线.”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天局于太平洋时间2005年1月12日,将价值3.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在经过4.31亿千米的太空飞行后,它所发射的体积与电冰箱差不多的撞击器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  相似文献   

6.
10年之前,阿丽亚娜5型火箭带着"罗塞塔号"机器人空间探测器以及它的若干个小伙伴进入宇宙,向"67P/楚留奠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进发。10年之后的2014年8月6日,"罗塞塔号"终于抵近距彗星100千米的距离,随着反向喷射器的开启,它温柔地走进彗星,并准备将定情信物"菲菜登陆器"投入彗星的怀抱。2014年11月12日,"菲菜登陆器"成功着陆于"67P/楚留奠夫-格拉西门克彗星",在这场被欧空局戏称为"10亿美元的伟大赌博"中,人类已经赢了大半。好吧,回到正题,为什么我们要登陆彗星?  相似文献   

7.
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深度撞击”是美国今年1月12日发射的,价值3.3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也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为什么选“坦普尔一号”撞?“坦普尔一号”彗星是在1867年被发现的,绕太阳运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选择“坦普尔一号”是有理由的:首先人类对它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较熟悉它的轨道特征、自转特征等情况,而且目前它正处于中年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其次,它距离地球比较近,飞船到达它的彗核所需时间仅为半年。它不是新进入太阳系的活动型…  相似文献   

8.
走近彗星     
彗星向来让人类着迷.几个世纪前吸引人的,是它们划过天际时的发光尾巴;如今更令人着迷的则是彗星给地球带来生命的“种子”这一可能性. 最著名的彗星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肯定不会再像我们的先辈们那样,把彗星看作是不吉祥的“扫帚星”了.如果有人问你最熟悉哪颗彗星,想必你会脱口而出:“哈雷”彗星.这颗由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05年首先测定其运行轨道,并准确预言它将于1758年回归的彗星,确实曾引起地球人极大的兴趣;在地球上用肉眼就能看到它,也使千千万万的地球人相信,彗星只是宇宙中按照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与祸、福没有关系.“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你肯定没看到,不过没关系,2061年它再次光临时,你肯定能见到它.  相似文献   

9.
撞击彗星     
“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2005年1月13日,美国“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这艘飞船将在飞行4.31亿千米之后,于7月3日发射一颗撞击舱。如果顺利的话,这颗重约370千克的“巨型炮弹”将于7月4日猛烈撞击“腾佩尔一号”彗星。彗星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它自身温度极低,并处在温度极低的宇宙空间,因此太阳系诞生46亿年来,彗星几乎始终保持着形成初期的状态。对它进行研究,有助于人类揭开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划,“深为什么要“深度撞击”彗星按照预定计划,“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的撞击舱被释放出去以后,将在直径…  相似文献   

10.
北辰 《科学启蒙》2012,(7):57-59
“星尘”号是一个太阳系彗星探测器,它从1999年发射到现在,已经运行了12年,它是一个老兵,在探测彗星的道路上曾经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中学生》2005,(20):76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公里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4日是美国的国庆节,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采取了一种特别的庆祝方式——他们不是用红、白、蓝等五彩烟火,而是用成功地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进行庆祝。通过“深度撞击”,他们还有一些令人惊喜的新发现。彗星表面密布环形坑“坦普尔一号”的外形,并不像科学家原先认为的那样是个不规则体,而更像一个长条土豆。撞击器传来的高清晰照片显示,“坦普尔一号”彗星表面与以前观测到的彗星表面很不一样。该彗星表面密布许多看来是撞击留下的环形坑,据“深度撞击”项目首席科学家说,这在彗星上还是首次发现。彗星比想像的还要软研究了撞…  相似文献   

13.
1978年8月,美国发射一颗叫作“国际日地探险者3号”的卫星,其原定任务是观测太阳风,但当它在太空运行4年之后,便借助月球重力场的作用,于1983年3月接受考察贾科比尼-津纳彗星的使命。1985年9月11日,它进入一条与贾科比尼-津纳彗星交会的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彗星会合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迄今为止人类观测的彗星约有1700多颗,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哈雷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计算1682年出现的一颗大彗星的轨道,发现这颗彗星与天文资料记载中曾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有着相似的轨道。他通过反复的计算,认为这颗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并预言它在1758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15日凌晨,随着一道亮光滑过天际,满载彗星尘埃样本的“星尘”号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遨游太空近7年后,美国宇航局(NASA)的“星尘”号首次为人类从遥远太空带回了彗星样本。令我们骄傲的是,这个计划由华裔科学家邹哲设计。他兴奋地说:“为了这一刻,我等了25年。”极速安全返航科学家对“星尘”号回家充“星尘”号回家示意图邹哲“星尘”号回家示意图1.1999年到2004年,“星尘”号一直在追逐“狂野二号”2.在距地球约3.9亿千米处收集“狂野二号”慧星微粒3.在距离地面30千米时,它将释放出降落伞,进行着陆满期待…  相似文献   

16.
"彗"字即"扫帚"之意,带有长尾巴的星,故称"彗星"。它是天空中最别致、最动人的天体之一。2012年9月21日,俄罗斯天文学家阿尔乔姆·诺维切诺克和他的同仁白俄罗斯的维达利·涅夫斯基,共同发现了一颗远离木星的彗星。该星当时亮度达18.8星等、彗发直径大小达8角秒,这是自1935年以来,人们发现的最亮的彗星。根据多组观测数据(三次以上不同时刻的观测),通过天体力学理论公式计算,即可获得彗星的基本运行规律(运行轨道),并推测它在不同位置时的亮度。他们认为在2013年11月28日,该彗星将过近日点,其亮度可能超过月亮。若真如此,确实令人感叹:孛光别枝雀惊,朔风夜半鸡呜,笑问大圣请彗神,埃尘玉宇可澄?按惯例,该彗星根据发现者工作单位名称暂命名为"ISON彗星",或根据目前观测计算得出的运行轨道特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看见彗星不吉利,真的是这样吗?人们口中常说的"扫帚星",就是天文学上所说的彗星。由于这种星体在接近太阳的时候常常会形成一条很长的尾巴,样子像扫帚,所以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扫帚星"。《天文略论》中写道:"彗星为怪异之星,有首有尾。"古代,由于生产力落后,科技不发达,加之彗星的外形很特别,人们认为彗星的出现预示着灾祸降临,所以又把它称为"妖星"。其实,彗星跟行星、流星等众多星体一样,是太阳系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它们均以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1.宇航事业的盛事——深度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2005年7月4日,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准时于13时52分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整个过程历时3.7秒,撞击能量相当于5吨炸药爆炸的威力。深度撞击彗星是宇航事业的新课题,人类首次撞击成功是这一事业又一里程碑。撞击彗星的计划于1999年11月起实施,2005年1月12日,“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历时近半年的太空之旅,行程4.31亿千米,到达距“坦普尔1号”80万千米处释放撞击器,并以每秒10.2千米的速度撞击。击中彗核后,“弹坑”内的物质爆发出来,彗核表面的冰雪…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海尔-波普彗星是一颗 非常壮观的彗星,当它掠过太阳系 时,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以及天文爱 好者都想一睹它的风采,这不仅因为 它的运行周期为3000多年,而且因为 它有着一条特别巨大的尾巴。太阳系 里的哈雷彗星也以漂亮的尾巴令人 着迷。 彗尾的形成与太阳有着密切的 关系。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风将 彗星外层的尘埃向背离太阳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追星杀手     
"深度撞击"行动是人类史上首次武力进攻外星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中,阿坦=坦普尔1号彗星,阿深=深度撞击号探测器,N ASA=美国宇航局,长老=科学家,宇宙原力=万有引力,浪子=太阳系中没有固定运行路线的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