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狼真的来了。 近两年,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圈内圈外都在喊着“狼来了”,今年刚结束的苏富比秋拍上,没有人再喊,因为大多数藏家都跑了。藏家们用脚表达对市场的谨慎。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油画如今受到国外藏家的热宠,价格攀升速度之快让多数人认为这一领域将首先下跌。过去5年,由于中国和南亚收藏家频频出现在油画拍卖市场,香港的拍卖销售额增长了三倍。  相似文献   

3.
这两年,黄花梨家具、古琴、茅台酒、葡萄酒和中国邮票等等这些符合中国藏家趣味的物件先后成为拍卖市场涨幅最高的几类。而它们的买家常常秘而不宣,更没有人知道,这些进入"亿元俱乐部"的中国传统收藏拍卖中有多少精品流向"雅贿"的江湖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2007,(9):29-29
近日,新疆漫画家王献忠的作品集《中国漫藏家-王献忠卷》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漫画集收录了王献忠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128幅,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讽刺、幽默、哲理、教育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展览演出     
11月是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高潮的时节。中国嘉德2002广州秋季拍卖会准备了500多件书画珍品,设置了三个专场,分别为“玉璞(玉甫)藏中国书画”、“中国书画”和“中国当代名家精品”。其中“玉璞(玉甫)藏中国书画”是个人藏品专场拍卖会,藏家为北京荣宝斋郭玉璞先生。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江南地区数百年来为我国人文渊薮。就图书而言,四库全书的南三阁,如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都在江南一带。明清著名的藏家也大都集中在苏浙皖等江南数省境内。自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侵华,江南一带藏家不少善本旧籍毁于战火。即使幸免于难,却也难于继续存藏古籍。有些藏家后代出于逃难,或因生活困难,有意求售维生。于是文献古籍不断流人上海市场,引起日本、伪满、美国等各方面注意,皆派人大量收购,企图将善本席卷而去。  相似文献   

7.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2,(1):63
光绪帝"生平档案"成藏家镇宅之宝古籍《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相当于清朝光绪皇帝的生平档案,记录了其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史实。哈尔滨市一位古籍爱好者有幸在一次拍卖中得到了这套古籍中的一册,这本"皇家档案"也成了这位藏家的镇宅之宝。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14,(42):91-91
中国嘉德2014年秋季拍卖会油画部分,延续嘉德一贯推广的艺术品“精品战略”,为广大藏家带来总计300余件拍品,覆盖油画、雕塑、版画、高端设计艺术品等主要门类。此外,本次油画部分无论是在专场设置,还是拍品面貌等方面都有诸多亮点呈现。中国嘉德2014年秋拍油画部分的亮点之一,首先是专场格局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中,收藏火花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收藏火柴而且用藏品勾勒出人类取火历史的藏家并不多见。上海的藏家李涌金从1975年开始收藏之路,从最初单纯的火花收集到现今收藏的火镰、阳燧等等取火古物,历时三十多年,已经建成了一座“火柴博物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赞刘义权     
身患重病意超群,三十八载铸军魂:巴蜀山区寒门子,中美合作两胜斤:洞库珍档细整理,民间藏家收遗存:坚守平凡获褒奖,古今兰台一好人。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书画类文物相当丰富,其中近年来颇令国内外藏家、研究者感兴趣的则是数千幅《点石斋画报》原稿和《吴友如画宝》原稿,它们的主要作者是清末重要的风俗画家吴友如。  相似文献   

12.
自清末以降中国文物饱受战争劫掠、盗窃、走私之害,我国成为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的现状来看,它们既有被私人收藏的,也有被外国博物馆收藏的。与私人藏家手中的藏品相比,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流失文物,由于其出境年代、渠道以及其现持有者的法律地位明显不同,因此,对此类流失文物制定追索策略,并须考虑其特殊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鉴此,本文以流失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流失文物为对象,探讨其返还的的特殊之处以及由此产生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3.
柳和城 《出版史料》2009,(3):110-116
《中华学艺社辑印古书》,是一部由著名出版家张元济辑编、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古籍丛书。从1929年12月至1936年12月,先后出书十六种,清一色影印自日本各公私藏家所藏的汉籍孤本。它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数十年来似乎未引起人们注意。大型古籍书目《中国丛书综录》不见有载;《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1897~1949)》无目可查;以往张元济研究论著和中华学艺社相关史料即使提到,  相似文献   

14.
宁波(简称甬)作为浙东名城,其藏书文化源远流长,自宋以来便为中华藏书之重地,本文通过考证甬上历代藏书名家名楼,归纳出宁波藏书文化"名家辈出,名楼迭现"、"书香有续,不绝于史"、"学人藏家,一身二兼"、"书人合一,特色鲜明"、"聚书矻矻,爱书以德"五个特点,以期对中国传统藏书文化的总体把握,对藏书文化研究的推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绘画作品的作伪,古已有之。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无数的古代书画家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书画名迹。其中绘画涉及人物、山水亭台、花鸟、鞍马走兽,书法更有正、草、隶、篆。并且随着朝代历史的变迁。不同的时代出现了不同的代表书画家和派别。不同的流派名家,创造出了不同风格形式、艺术面貌,遂成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藏家的收藏挚爱。  相似文献   

16.
杨光 《湖北档案》2016,(2):26-27
这是一幅宰相画家的传世孤品,虽然被历代藏家视若珍宝,它却几经战火和流亡.幸运的是,那五只温厚而倔强的黄牛,在经历了1200多年的岁月风霜后,依然生动传神、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宰相韩混的寄情之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私家藏书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到了近代,以霍、杨、丁、陆“四大家”为巨,声名显赫。在四大家之外,还有众多谓之“小藏家”的,他们不显山,不露水,看似普通却藏龙卧虎,所藏之书不乏孤本珍本,常熟赵氏旧山楼就是其中之一。它规模虽小,但所藏精粹颇多,一些名家手写稿本都是海内孤本,还有不少旧抄本也都是十分稀见的。不过,旧山楼并不为时人所知,其藏书秘不示人,当年叶昌炽造访旧山楼,未遇主人,没能见到所藏珍本秘算,因而对其不了解,故称其为“小藏家”。(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七)吴晗先生所撰《江苏藏书家小史》一文中…  相似文献   

18.
杨红霖 《大观周刊》2010,(30):44-45
紫砂壶是民间收藏的大项.其收藏与投资古已有之。紫砂壶既可做收藏品又可做日用品.历来都是藏家追捧的对象。但自央视曝光“紫砂煲”事件后.紫砂成为谈论最多的话题,继而引发紫砂行业的“大动荡”。  相似文献   

19.
国家图书馆藏南宋杭州陈宅书籍铺所刻《唐女郎鱼玄机诗》一书在藏书史上享有盛名。自明代起,先后递经朱承爵、项元汴、沈梥、何焯、黄丕烈、袁克文、潘祖荫等藏家之手,直到建国后,此书收入国家图书馆,终于实现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20.
倪怡中 《出版参考》2005,(26):38-39
江南历来多著名藏书楼.作为嗜书如命的学者和藏书家,郑振铎在日军占领上海之际,眼看江南珍贵典籍毁于战火,幸存下来的也纷纷被藏家后人出售以赡救度难,他勇敢、执著地留在"孤岛",抢救出了大批国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