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经济学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版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出版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出版物商品和出版物商品的生产销售过程。出版物商品的具体形态表现为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以及软件和光盘等形式的电子出版制品。 出版物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属性,必须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受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价值规律所支配,按照商品经济规律运行。这可称为出版物商品的经济属性。出版物商品又有和其他商不同的社会属性,即  相似文献   

2.
报纸是一种特殊商品,既有物质属性,也有文化属性,报纸经营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营销,即发行必然要走向市场。因此,报纸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市场法则,既要讲竞争,又要讲诚信;既要讲营销技巧和发行策略,又要讲以信用为本,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既要以巧取胜,更要以诚取胜。  相似文献   

3.
一出版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兼具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企业经营管理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努力寻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强调两个效益的统一,是要统一在出版物和服务的质量中;两个效益的实现是体现在市场上,检验的标准是广大读者是否喜闻乐见。这就决定了企业既要强调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商品属性和市场属性。因此,出版企业在其经营、竞争、扩张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讲求商业精神,要具有市场运作的熟练性和敏感性;但出版产业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能动作用和承载着建设文化强国的崇高使命,必然要求企业家在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出版工作的双重属性和两个效益的矛盾关系 出版效益是指出版活动对全社会以及出版者自身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和利益。出版工作是一种文化活动,又有经营销售等经济活动。出版物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种精神产品,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就其载体而言是物质产品,具有商品属性,需要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实现其社会功能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出版物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要受价值规律的制约。经济效益高,有利于创造好的社会效益;有了好的社会效益,也就为创造高的经济效益提供  相似文献   

5.
陶明远 《出版经济》2005,(12):20-2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版社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但是出版急剧产业化过程中,经济压力和经济追求给出版人带来了新的挑战:既要注重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也要重视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一个优秀的出版人应该在把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放在首位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思想,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出版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因此,要求出版活动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从理论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该是一致的。出版物适应社会需要,出版物就有社会效益,同时出版商也就有经济效益;不适应社会需要,出版物就没人购买,也就谈不上社会效益,更谈不上经济效益。因此,没有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不好的出版物,也没有经济效益好而社会效益不好的出版物。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种理论就不一定通行。经济效益是单一的,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社会…  相似文献   

7.
出版业要自我生存,发展,必须要注重经济效益。但首先应对经济效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强调经济效益,必然会走偏方向。这种观点未免太绝对了,只看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矛盾的一面,没有看到二者相统一的一面。还有人认为,强调经济效益影响出版物文化积累的神圣使命,影响学术著作的出版。持此观点者似也缺乏辩证的眼光。文化积累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的积累,一种是自然的积累。前者是出版工作者有意识地出版有历史保存价值的东西,而后者是历史自身从人们喜闻乐见的出版物中大浪淘沙,将有保存价值的东西一代一代自然传下去。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不见得没有文化积累价值。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图书出版工作重社会效益,抓经济效益会降低图书质量。其实,不讲经济效益,并不一定使图书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决不会因为不讲经济效益就能杜绝平庸和不良读物的出版。  相似文献   

8.
新闻出版署近期已作出明确规定,凡正式出版发行的每一种音像出版物(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激光视盘等)以及它所包含的每一项独立的节目,都要编加一个识别号码,即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chinastandard Recording code——简称CSRC)。它是由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Code——简称ISRC)和类别代码两部分构成。其中ISRC如同ISBN(国际标准书号)对于图书,ISSN(国际标准刊号)对于期刊一样,是对于另一大类型出版物——音像制品的国际标准音像记录,也可称为国际标准音像版号。  相似文献   

9.
从期刊的特点谈起任何出版物都要讲两个效益,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也要讲经济效益。书籍是这样,刊物也是这样。刊物和书籍又都是商品,它的销量是以读者的需要为转移的。不管出书出刊宗旨如何,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同。刊物和书籍比较,又有它的特点:第一,刊物有相对固定的读者。一般刊物都有订阅期,至少半年或者一年,刊物靠这种订阅办法维系了一批固定读者,还有一些是老订户老读者。例如我在北京座谈会听到一位特级教师谈起,她从《语文学习》第一期订起直  相似文献   

10.
第十二届书市是出版界的盛会。在书市上,图书、期刊是主角,音像制品、电于出版物以至网络出版物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书市汇集了当前出版物的各种形态和媒介。 书市中,音像制品分别设在展销斤、订货厅以及配书出版的图书展台上。展销厅布置了52家音像出版、发行单位参展的节日,比较突出的是在节目制作上投入较大、具有发行网的发行单位、反映出音像制作、发行单位的崛起;河南、湖北的音像出版单位集体参加书市,显示了整体实力;中国电视节目总公司是第一次在书市上亮相,它不仅带来新的节目而且带来了人气和活力。在书市期间,音像制品的展台一直是人头攒动,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商品价值实现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期刊和任何出版物一样,是一种特殊商品,其商品价值的实现有其特殊性。由于学术期刊最大的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需要。所创社会效益不归办刊单位所有,使学术期刊无法实现对经济效益的追求。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纯靠自身经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窘迫,有的出版单位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为寻找生财之道,使学术期刊商品价值的实现步入误区。  相似文献   

12.
外语出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版业中保持长久热度的一个专业出版领域。它涉及众多出版社的数以万计的出版物。在其它一些出版物经历了潮起潮落的变化时,外语出版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却一直有着不俗的表现,加之它具有多媒体、多品种、销量大、受众广和版权引入多的特点,所以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出短工作,首先要注意出版物影响精神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同时要注意出版物作为商品出售而产生的经济效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见利忘义,牟取不正当的经济效益,而应首先考虑社会效益,同时用图书装帧艺术的独特语言和装帧视觉冲击力,来吸引消费者注意,达到让读者从发现书、  相似文献   

14.
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出关于制定“九五”(1996—2000年)重点音像制品出版规划的通知。 通知说,制定“九五”重点音像制品出版规划,必须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分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发挥专业分工的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处理好近期与长远、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紧密结合“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注重科学知识普及和文化积累。要处理好弘扬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出版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像制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在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图书是一种商品"这一观念经过业界的广泛辩论已逐渐为世人所共识.既然图书是一种商品,那么它就得和其他商品一样,要在不断流通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要成功地实现这一目标,必然离不开一系列的市场营销活动,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图书宣传.这是因为,恰当的图书宣传可以向读者传递图书的出版发行信息,诱发读者的阅读需求,指导读者阅读,同时还能开拓图书市场,扩大图书销售,从而提高图书发行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在图书发行管理中的作用李卫东为了加强出版单位自办发行的管理,提高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满足广大用书单位和读者的需求,计算机在图书发行管理方面的应用已是客观必然的发展趋势。尽管各出版社发行管理的机制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要涉及征订管理、销售管...  相似文献   

17.
寻求图书出版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继 《现代出版》2003,(1):23-24
图书的社会效益就是图书发行后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效果,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出版经营活动获得的经济收益,两者之间具有特殊的辩证关系。我们知道,任何商品都有实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就是购买它的使用价值。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社会效益(即其使用价值)要在市场流通中来实现。社会效益虽然不能被精确地用数字计算,但它实际上不仅有大小之分,还有正负之分。最直观的衡量社会效益指标就是发行量(实际读者数)。我们做每本书都有确定的市场定位和读者定位(潜在读者),图书在流通中被实际消费的数量(包括购买和…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出版社是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的工厂,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纽带,是社会主义的舆论阵地。因此,它必须注重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同时,出版社又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又要讲求图书出版的经济效益,不然它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既要社会效益,又要经济效益,这不是矛盾吗?它们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正确处理是完全可以做到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庄国芹 《出版与印刷》1996,(2):23-23,22
众所周知,出版物是一种特殊商品,图书的出版,包括列选,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施工出版到发行销售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最敏感的问题是图书成本核算。图书成本核算和定价核定的原则,应体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一、单项选择题(共题,每题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个最符合题意)1.出版物的种类,除了图书、期刊之外,还有()。A.音像制品、印刷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B.音像制品、报纸、定期出版物、电子出版物C.报纸、电子出版物、不定期出版物、音像制品D.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2.报纸与图书的区别之一是()。A.政治性、理论性强B.由编辑劳动和复制劳动结合而成C.既是精神劳动产品,又是物质劳动产品D.以一定的周期一期期连续出版3.电子出版物与音像制品的主要区别之一是()。A.记录信息的方式数量不同B.物质载体形式不同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