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当今,时评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报纸不可无时评、媒体不可无时评,以至于不管是报纸还是网站,倘若不开辟时评版面或时评专栏,就被认为缺乏现代意识和影响力。那么,时评在其兴盛过程中,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规律性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2.
报纸的两大文体中,新闻报道传播信息,隐性表达态度,而新闻评论不仅直接传播意见和观点,其本身也是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有效构建青年类报纸新闻评论的议题,能更好地实现以舆论引导青年的功能。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1.样本选择《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创办于1999年,是国内较早的评论专版,带动了"时评"这一新的评论形式的兴起与繁荣,并引领中国报纸评论从"杂文"转向"时评"。本文以2012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青年话题"所有新闻评论文章为样本,共77版,508篇。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新闻不但要看,还要评,媒体对新闻时评也愈来愈重视,不仅都市类报纸开办时评版,一些党报也开办了时评版面. 2003年4月,大众日报开办了时评版面“观点版”.创版8年来,经历三任编辑辛勤培育,屡屡斩获重大奖项.  相似文献   

4.
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时评很多,很多报纸开辟了专栏或专门版面来刊发时评,写作时评的人也不少。新闻时评,最重要的是稿件的观点,稿件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着时评的观点来服务的,读者喜欢看时评,主要的也是为了看稿件所体现出来的观点,观点是时评中最核心的要素,是稿件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增多与革新,平面媒体能否在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也提供思想性强的独家时评,成了决定报纸影响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报纸时评是思想的产品,是报纸的声音,代表本报的观点,传达本报的意图,引导本地的舆论导向,有着其他新闻体裁无法比拟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时评热方兴未艾,不少报纸每天的时评版多达2个以上,时评版的位置也前移至二版、三版.伴随着时评的"做大做强",报刊新闻竞争已从单纯的消息竞争发展到如今消息、时评两条战线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纸质媒体既重视信息传播,更重视观点传播:既重视信息采集,更重视信息的加工和解读。从中央媒体到许多省市报纸纷纷开设时评版,就正是适应了这种趋势。党报评论话题的严肃性与时评话题的广泛性之间,  相似文献   

8.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往往不再只是追求"快"的传递,而更注重"质"的比拼.新闻评论就是在这种竞争环境下重新焕发生机的一种新闻表达方式,许多国内报纸都特辟新闻时评专版,放在报纸的重要位置,因为新闻时评表达了媒体独特的观点和立场,正所谓,"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言论版是现代国际报纸言论的成熟形式。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化运作的深入展开,通过言论版彰显报纸个性,以观点平台争取读者,近年来也成为我国报纸发展的新趋势,形式不一的言论版、时评版纷纷涌现。当然,目前我国多数读者还没有养成关注报纸言论的习惯。因此,尚属新生代的时评版如何吸引读者眼球,培养关注本报言论的忠实读者,是报纸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言论版是现代国际报纸言论的成熟形式。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化运作的深入展开,通过言论版彰显报纸个性,以观点平台争取读者,近年来也成为我国报纸发展的新趋势,形式不一的言论版、时评版纷纷涌现。当然,目前我国多数读者还没有养成关注报纸言论的习惯。因此,尚属新生代的时评版如何吸引读者眼球,培养关注本报言论的忠实读者,是报纸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刘文斯 《新闻窗》2009,(2):81-82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在版面中起着主导作用。《燕赵都市报》作为一份都市类报纸能跻身于大报的行列,其成功之处取决于它时评的鲜明特色。面对诸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人们想要听到权威的观点,也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造就了中国报纸时评的繁荣和发展。在报纸张扬个性,争夺读者眼球的时代,《燕赵都市报》时评版的成功值得我们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如今,新闻信息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不仅想及时地了解该事实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想知道该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希望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除传播事实信息之外还能够传播观点信息。作为传播观点信息的重要文体——新闻时评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时评?它和杂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般认为,媒体上的新闻时评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羊城晚报》推出"新闻漫画"专栏。媒体新闻时评出现的时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一份报纸是"一桌美味的佳肴",新闻时评就是其中的"特色菜",它或以小见大,或旁征博引,或娓娓道来,间或夹杂着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亲切之中寓情于理,犀利之中切中时弊,短小精悍却常常一语中的,让人看得明白、看得警醒、看得引起心灵深处的思考与共鸣。这就是新闻时评的魅力。在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增多的今天,一份报纸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能否提供思想性强的独家时评,成了决定一份报纸影响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作为地市级党报,要提升影响力,就必须确立时评的地位,增加评论的分量,做好新闻时评这道"特色菜"。  相似文献   

14.
"旗舰上的汽笛" 近几年,报纸时评有很大的进步.时评进步的标杆有二:其一,原以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吸引读者的都市报、晚报群体.十有八九开出了时评专版;其二,人民日报推出了<人民时评>专栏.仅以时评而言,"处庙堂之高"的党中央机关报,和"居江湖之远"的都市报、晚报,"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时评的复苏与勃兴是当前报纸文体演进中的一大特色,经济时评作为其中一种,更是异军突起,日益显现出自己的魅力。本文从什么是经济时评、经济时评的特色和内涵、经济时评的地位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探讨。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泛,领域不断扩张,经济报道必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济时评在报纸文体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经济时评在实践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在资讯全球化迅捷传播的今天,时评作者固然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获取全局性的重大新闻题材,并对其进行分析点评,但这也会带来一个不容回避的"同质化"问题——我们注意到,每当一个重大新闻事件通过网络形成传播覆盖后,时事评论总会在第一时间如影随形地出现,其中很多不仅题材趋于雷同,观点也十分接近,这就导致读者翻看各家报纸时,往往会发现其"评论"版面的文章存在不同程度的"千文一面"现象.长此以往,很多时评就成为满足读者一时之需的"快餐食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却因缺乏个性而经不起咀嚼、品味和深思。  相似文献   

17.
都市类报纸为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媒体提出的新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路径,表现在时评上就是积极开设评论版。本文将都市报时评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时评专版(专栏)的功能定位,并对其运作实践进行具体分析,揭示其操作手法,发现其特有规律,期待能为时评的长远发展与创新注入新的动力。同时探讨树立时评品牌对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意义,期待其能引领都市类报纸迈向价值主流、传播主流、受众认同主流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8.
时评复兴的重要原因在于新闻传播者在与"他人"所联结的体系的交往中自我意识的觉醒。时评复兴不仅仅是一种体裁的复兴,更是新闻评论理念的回归。时评以标志性的名称宣告当代新闻评论的重要转型。时评的发展走向应该是解释性时评,因为解释性时评的客观化形式更加符合观念传播过程的内在规律。解释性时评需要结合具体事例的原因、影响、后果,事情发展的方向、趋势、意义等方面,作为解释、分析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9.
王佳宁 《青年记者》2004,(10):55-55
因报纸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时事评论的分量、影响也因之而不同,这在各地报纸纷纷开设的时评版上已得到应证。当下报纸时评面临的问题是,从宏观层面看:一是喉舌内涵不准,因某些方面走偏而影响自身的权威性;二是降格以求。一些报纸以市井消息作为评论“卖点”。结果既不可能离开党报的基本属性全然市民化,又不能在主流意识中创新建立新的关注点,一旦读者不能从这类报纸中看到法律、正义、道德文明对社会新奇现象的甄别,便对报纸本身的主流价值出现认同缺损。再从中、微观层面看,众多报纸的时评版面“大路货”较多,立论雷同,鲜有个性。一些报纸曾经试图通过开办时评版,为公众提供话语平台,但结果事与愿违。而以部分京粤报纸为例考量当下的时评态势,笔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传媒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报纸新闻的时评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报纸新闻时评的影响力,就必须要考虑到其相关的制约因素,.将这些制约因素从隐含的信息中挖掘出来,并通过相应的改善和转变,努力将其减到最小化,如此才能让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得到更高更好的发挥和传播,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