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话陆小曼     
上世纪陆小曼的文学写 作尚未为人所知的时候,我写过一篇评介文章《陆小曼的小说》。去秋至今春《文汇读书周报》陆续三次刊出陆小曼一批佚文、佚诗,而出版《陆小曼诗文》和《陆小曼传》也是前不多久的事,听说《图说陆小曼》的出版也已在筹划中。读书界似乎正出现小小的"陆小曼热",关注她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作为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对话-民国"系列图书的首本《民国的开端》一书,新书发布会于1月12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行。见面会邀请到了该书作者张晓波、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章永乐出席。在会上,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孙献涛就《民国的开端》一书及由该社策划出版的"对话-民国"系列图书向广大读者进行了推荐,当前在市面上关于民国历史的书很多,但这本《民国的开端》则是在当下  相似文献   

3.
如今,专栏结集出书是图书出版的常见现象,也是编辑组稿的一条捷径。不过,专栏有人气而出书遇冷落的情况也常有,即便是名家的结集、名专栏的结集,也存在由"专栏"向"图书"转化的问题,毕竟,文章一篇篇分开读,和放在一本书里一起读,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实际上也是编辑的一种"二度创作",我编辑的第一套书"纯棉时代.感动书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套书是为专栏女作家  相似文献   

4.
健文 《编辑之友》2012,(6):10-19
出版界的民国题材热,由来已久,且盛行不衰。之前的这股热潮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民国时期学者、文人的学术和文学创作的挖掘、整理和出版上,经年而下,渐成气候,大家早已习以为常。近年来,这种怀旧风潮逐渐延伸到了儿童题材,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率先推出的《民国开明国语课本》,沉寂数年后忽然大放异彩、"洛阳纸贵",许多嗅觉敏锐的出版机构迅速跟进,同类或相似题材图书纷纷面市,一时间民国老课本的市场行情如火如荼。2011年9月,海豚出版社推出的《幼童文库》(第一集),由京东商城包销的一万套上市一个月即售罄,可以说在年终岁末再度引发了大家对此的关注,并掀起新的民国童书热潮。业内人士不禁惊叹,民国版儿童读物甚至极有可能与之前的成人类民国题材图书风继续高调延续下去。这些民国版儿童读物大多内容近似,以语文学习、品德修养题材为主,且开本、纸张、装帧设计也大体相仿,封皮一抹牛皮纸的古旧色调,繁简体字对照,竖排,配以人物长袍飘飘插画……这股潮流之所以引人瞩目,主要是相比以往其他成人类民国题材图书,民国版儿童读物的火爆,不仅赚银子、赚眼球、赚吆喝,同时,还引发了出版界、教育界等相关人士以及普通读者一连串的深度思索。时下出版行业有诸多的不容易,其中,最为头疼的就是优秀原创出版资源的萎缩和无处可寻。于是,金字塔顶部屈指可数的名作家被争抢、作品被过度开发;于是,大家转而投入更多的金钱、精力开拓引进版图书资源,甚至在引进版领域也日益呈现激烈的竞争--在儿童出版领域尤其严重。因此,对出版界而言,这股民国版儿童读物的出版热潮,不能仅仅看做是对古董资源出于应急的再开发利用,是一时半会的一剂救市良方,是阶段性跟风造势的一种策略……民国的出版资源,就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其丰饶、多姿、深厚、广博着实让人惊叹,无论是在出版史还是出版实践的层面,对今天的出版事业都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建立此种共识后,回望民国,对于那一时期的出版资源,我们应该秉持一种怎样的"拿来主义"呢?更进一步,由感性的内容资源领域转而引申至理性的人文思想层面,我们又该如何全面、深入地去认识、探讨、梳理、总结民国出版资源中所蕴涵的宝贵经验呢?如何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使其更好地为当下以及今后的出版实践所用呢?本期沙龙,且让我们与下面几位嘉宾一起搭乘这股民国怀旧风,静下心来,就经典重温的话题作一番思索和探讨吧。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曾被誉为"盛世工程图书长城"的国家出版基金大型出版项目《民国史料丛刊续编》近日由大象出版社隆重出版。该书是在已出版的《民国史料丛刊》(全1128册)基础上增补编辑的另一套大型文献丛书,精选民国时期史事文献类纸质出版物2300余种,以政治、经济、社会、史地、文教分类编排影印,另附1册总目提要,共成书1140册,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  相似文献   

6.
如今,专栏结集出书是图书出版的常见现象,也是编辑组稿的一条捷径.不过,专栏有人气而出书遇冷落的情况也常有,即便是名家的结集、名专栏的结集,也存在由"专栏"向"图书"转化的问题,毕竟,文章一篇篇分开读,和放在一本书里一起读,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实际上也是编辑的一种 "二度创作",我编辑的第一套书"纯棉时代·感动书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套书是为专栏女作家赵婕的随笔集量身打造的,下面说说我这次"二度创作"的全过程,以飨编辑同仁.  相似文献   

7.
吴道弘先生是资深编辑、出版界的老前辈、新中国培养的最早的出版人才,退休前是人民出版社的副总编辑。最近,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书旅集》,这本书收录了吴先生40多年出版生涯中写成的书评、杂记、跋语、笔谈、回忆录、散文、随笔等,而我有幸成为这部书的最早读者之一。2002年的金秋十月,我与一位长辈去北京出差。这位长辈是从事出版史研究的学者,因有一本新著将要付梓,想请吴道弘先生作序,就带我一同去拜访。我是出道不久的新  相似文献   

8.
韩石山 《档案天地》2013,(12):58-62
提起民国时代著名的"才子佳人",一定绕不过三桩婚姻,其一,梁思成和林徽因;其二,郁达夫和王映霞;其三,徐志摩和陆小曼。至今,他们之间美丽动人的故事依旧在耳边萦绕,似乎写进历史的"民国奇缘",给后人平添了一言难尽的人生滋味。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群众出版社出版《我的前半生(全本)》时,我曾写了一篇编辑手记,当时的考虑是给社里留下"编辑手记"体裁的文章,以补充一本书的出版史内容。记得,在这篇手记的开头,我曾写道:"……趁着尚未年深日久、记忆比较清晰的时候。"最初的信息"全本"出版四年后,群众出版社又出版了"灰皮本",当时的说法叫"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群众出版社出版《我的前半生(全本)》时,我曾写了一篇编辑手记,当时的考虑是给社里留下"编辑手记"体裁的文章,以补充一本书的出版史内容.记得,在这篇手记的开头,我曾写道:"……趁着尚未年深日久、记忆比较清晰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赵运仕 《出版广角》2014,(11):90-91
正社会在进步,我们不可能回到民国教材时代,那么,无论是对教育改革者,还是对普通读者来说,民国教材,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本《开明国语课本》的出版,引发广泛的关注。多家出版社争相跟进,对民国教材进行开发,影印本或排版本,全本或节本,印制精美,相继面世。然而,除了第一本《开明国语课本》形成一些影响外,其他民国教材的开发大多铩羽而归,叫好不叫座。有人说这是"民国热"余波所及,有人说这是怀旧复古之风,当"民国热"退潮,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读京城某出版往出版的一套散文系列,很是诧异,那位堪称“旋风”的香港女作家真的又要成为散文大家?瞧一瞧这图书的装帧和每一本书的书名。实在都是一个散文大家的气派和架式,细细把来,大呼上当,每篇等量划一的千字篇幅,每章都是  相似文献   

13.
期刊编辑感悟4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大良 《编辑学报》2008,20(2):174-176
大约1年前,我跟陈浩元主编建议《编辑学报》增设一个“编辑悟语”栏目,发表一些科技期刊编辑结合工作实践撰写的杂感、散文乃至诗词等有感而发的文字。前几天接到陈主编的电子函件,告诉我他们已决定开设《编辑感悟》栏目,并约我赐稿。我钦佩《编辑学报》的从善如流,欣然支持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于是整理了一下我的博客,写就这篇“感悟”。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编辑的角色和功能,随着出版时代的改变在改变,但有一些东西是本质的、从来不会也不应该改变,您认为这个本质是什么?换句话说,作为编辑,不管在传统出版、数字出版,或未来的任何出版方式,坚守的应是什么? 周蔚华:几年前,邵益文先生和我共同主编了《普通编辑学》一书,书中我们把编辑界定为"编辑活动是编辑主体依据一定原则对编辑客体进行选择、优化,并使之适宜于传播的能动的创造性文化活动",认为这就是编辑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8,(5)
民国时期的童书出版繁荣旺盛,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这种环境下,童书出版评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评论的主题和内容涵盖了童书的编辑思想、装帧设计、书籍价格、宣传发行等方面,特别是针对童书出版失范现象的批评,更是泼辣犀利,锋芒毕露。民国童书出版评论显现出学理性与实践性结合、批判性与建设性结合、时效性与前瞻性结合的显著特征,它作为一种外在的干预、制约、监督的力量,指导并推动着童书的创作、编辑、出版活动不断规范、进步、创新,对当代童书出版评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淑洁 《出版广角》2016,(12):52-53
民国是我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档案资料也是我国档案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档案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具有重要的现实利用价值和长远的研究价值.目前,民国档案整理出版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大量沉睡在档案馆中的原始史料相比,这些出版的档案资料仅仅是极小部分.本文试图在梳理民国档案出版特征的同时,引起相关研究者及出版者重视民国档案的出版价值,促进民国档案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从不问津坊间铺天盖地的养生书。有一次逛书店,偶然邂逅《赢回生命——我怎样恢复健康的》一书(新世界出版社,2010)。封面做得有些俗滥,书腰缀以"一本科学养生的神奇之书""国内第一部严格依照现代医学的养生名作"之类夸张的广告词。让我讶异的是,作者竟是舒新城——作为一个对出版史有些兴趣的编辑,"舒新城"这  相似文献   

18.
正民国时期的出版业,在政治舆论上它提供相应空间,学术文化上它是不可或缺的载体,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一直为后人广为称道,甚至被认为有着难以企及的地方。民国时期出版的整体面貌是怎样?武汉大学吴永贵教授的《民国出版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民国出版的整体视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民国时期出版业状况的力著。1从时间轴上把握民国时期出版业的发展《民国出版史》从"晚清时期出版业的近代化转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籍中,古籍翻印是民国出版业一个重要的出版现象.这一时期的出版家利用新式印刷技术或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影印、排印、刻印了大量古籍,代表者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百衲本二十四史》、《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古今图书集成》、《嘉业堂丛书》等,皆为卷帙浩繁的皇皇巨制,使珍贵古籍化身千万,保存文献,嘉惠学术,为功甚巨.民国古籍出版的成就,书写了民国出版史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20.
正想来想去,我把书定名为《关于出版的思考与再思考》。"思考"指我参加出版工作以来写的一些有关出版工作的文章。"再思考"则是这两年对过去文章,即当年"思考"的认识。"再思考"都放在一篇文章的前面,几百字,一两千字,谈谈当下的认识,以"按语"的形式出现。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当编辑,搞出版。倏忽间四五十年过去,整天想的是出版,干的是出版,高兴的是出版,焦急的是出版,希望能多编几本好书,或许会得到将来人的敬意。从1967年到中华书局做编辑(1966年大学毕业,因"文化大革命"缘故,1967年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