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满课堂     
吴开金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54-155
每学期一次的社会开放活动如期而至。那天清晨,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走进了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我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袋鼠与金子》这篇课文。这是一则童话,讲的是一只袋鼠妈妈在带着孩子出远门的路上,放下孩子休息时,发现了一堆金子。袋鼠妈妈以崇高的母爱战胜了金子的诱惑,拒绝了小草的建议,坚持把孩子放进袋里走了。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母爱的纯洁与伟大。我请他们谈谈:你知道你的妈妈每天都要为你做些什么吗?学生们个个都有话可说,兴致勃勃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都要上班,晚上还要为我检查作业。”有的说“:我的妈妈要为我洗衣服。”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都要为我买菜,做饭,辅导我功课。”……“那袋鼠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需要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继续思考,有的学生说“:袋鼠妈妈要为孩子摘果子吃。“”袋鼠妈妈在跳的时候,她还要看着自己的孩子,别把它甩出袋子。“”袋鼠妈妈还要带自己的孩子出去玩。“”袋鼠妈妈还要保护她的孩子,不让她的孩子受欺侮。”……“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辛苦啊!那袋鼠妈妈为什么还要选择自己的孩子呢?”孩子们思考片刻,一个男孩站了起来“,袋鼠妈妈如果不要孩子,她就没有快...  相似文献   

2.
户外活动时,我们小班的小朋友正在玩各种各样的球,这时子恒骑着一个大羊角球跑过来,很神秘地对我说:“门老师,你知道大球为什么能跳起来吗?”“为什么呀?”我反问道。“因为球里面有弹簧呗!公园里的蹦蹦床也是用弹簧做的,要不它怎么能跳起来呢?”我们的谈话引起了旁边小朋友的注意,他们也纷纷谈论着,有的说家里的床也能跳起来,里面也有弹簧;有的说里面有气;有的说里面有一些小小球……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准。“羊角球里到底有什么呢?”这个问题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组织孩子做了个小实验,把羊角球里的气放了出来,让孩子们把小脸…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上一节“发现朋友有缺点.该怎么办”的五年级口语交际课。当我让孩子们用一种事物来形容朋友时.孩子们的灵感火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孩子说:“朋友像一把伞,当你在风吹雨打,感到无助时,是它给你遮风挡雨。”有的孩子画了一面镜子,说:“朋友就像镜子一样,让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警惕着自己。”有的孩子说:“朋友就像一瓶酒,越陈越香醇,越陈越珍贵。”……看到孩子们智慧火光的闪烁,我立刻顺水推舟,让孩子们继续思考:“要是发现朋友有缺点,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又到了玩沙时间,中班的一群孩子跳着蹦着来到了沙池旁。周老师轻轻的一声“孩子们,今天你想怎么玩”,就像热油里撒进了一把盐似的炸开了锅,有的说挖洞、有的说堆沙堡、有的说玩拣石子……周老师不慌不忙地说:“你们的本领都这么大,我  相似文献   

5.
一天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用“爱”字组词,我的话音刚落下,孩子们的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有的说“爱护”,有的说“热爱”,有的说“爱祖国”,有的说……孩子们一连用“爱”字组了十几个词语,他们兴致依然很高,还有几只小手仍高高举着,我继续让他们组词,当一个孩子说出“恋爱”这个词时,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在偷偷发笑,我故意装作没有发现这一异样的表现,继续让举手的孩子回答。  相似文献   

6.
一天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用“爱”字组词,我的话音刚落下,孩子们的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有的说“爱护”,有的说“热爱”,有的说“爱祖国”,有的说……孩子们一连用“爱”字组了十几个词语,他们兴致依然很高,还有几只小手仍高高举着,我继续让他们组词,当一个孩子说出“恋爱”这个词时,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在偷偷发笑,我故意装作没有发现这一异样的表现,继续让举手的孩子回答。  相似文献   

7.
雪涛的妈妈在一所中学生物实验室工作,她送给我们班一只可爱的小青蛙。我们把小青蛙养在一个大大的玻璃容器里,上面盖着一块四周包好边的玻璃。小青蛙的家还挺宽敞。孩子们建议给它做一块陆地,我问为什么?孩子们说:“青蛙是两栖动物,一边是水,它可以在水里划;一边是土地,它又可以跳上岸休息。” 我按照孩子们的建议,找来了细细的沙土放进玻璃容器的一边,拍打得结结实实,一块陆地建好了。有的孩子风趣地说:“明年春天,我们再给它种点花和草,小青蛙的家就更漂亮了。” “小青蛙吃什么呀?”我的自言自语被孩子们听见  相似文献   

8.
又到了星期五,该给孩子们布置回家作业了。让孩子们干点什么呢?有了,我对孩子们说“:春天来了,双休日请爸爸妈妈带我们到田野上走一走,看一看……”我话还没说完,就有孩子接着我的话说“:然后写一篇日记,是不是?”我笑着说“:能写一篇日记那当然好!”讲台前的一个孩子笑着说“:要是写两篇的话,老师就要高兴死了!”我听了,随口说了一句“:你为什么要我‘死’呢?不说我高兴‘死’行吗?”孩子们都乐了,纷纷开口,有的说喜气洋洋,有的说兴高采烈,有的说喜笑颜开,有的说眉飞色舞……我灵机一动,说“:是呀!要表示高兴有很多词语可以说,用其他的词语…  相似文献   

9.
胡祥明 《师道》2005,(8):23-23
今天的语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知识。”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能力。”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语。”  相似文献   

10.
范秀娟 《早期教育》2001,(23):32-33
又到了玩沙时间,中班的一群孩子跳着蹦着来到了沙池旁。周老师轻轻的一声“孩子们,今天你想怎么玩”,就像热油里撒进了一把盐似的炸开了锅,有的说挖洞、有的说堆沙堡、有的说玩拣石子……周老师不慌不忙地说:“你们的本领都这么大。我们来一场比赛怎么样?”“好!”孩子们欢呼着噼哩啪啦地使劲拍起小手。  相似文献   

11.
美,在飞扬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什么是美呢?就请您听听我和孩子们之间的对话吧。写字课上,学写生字“美”。我问“:‘美’可以组成哪几个词语?”“美丽。”“美好。”“优美。”……我连声说好。突然,张宇轩说:“美人!”话音刚落,孩子们便发出哧哧的笑声,还唧唧喳喳地说:“美人,美人……”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些孩子对美人一词特别敏感呢。我大声说:“对,美人!”“老师,还有美女!“”对!美女!”一说到美女,孩子们哄堂大笑,有的在挤眉弄眼地窃笑,有的红着脸在伸舌头……看来孩子们对“美人”的认识已经社会化、狭隘化、复杂化了,似乎“美女”一词是不能…  相似文献   

12.
任宏 《幼儿教育》2003,(9):36-36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讲述故事《多多贪多》。在活动前,我把配套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图片上是妈妈和宝宝,有的说是老师和小朋友,有的孩子发现了图片上的气球是每人一个……本来计划是由我讲述,孩子们回答我的提问来进行这个语言活动的,可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我改变了主意。我对他们说:“请你观察图片上有什么?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讲开了。  相似文献   

13.
一节幼儿园手工课后,地上满是孩子们桌上掉下的废纸。我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他们在没有教师提醒的情况下,对此事的反应与态度。大多数孩子或稳坐“钓鱼台”;或视而不见的在废纸地上来来往往;有好几个孩子低着头正在悄悄把自己脚下的废纸进行转移;只有极个别的孩子默默地把自己周围的废纸捡干净并扔进垃圾篓。这件小事反映了班上孩子们身上的诸多问题。课余通过挨个谈话,大部分孩子肯定地回答“看见了满地纸”,个别孩子说是没注意。他们的回答很干脆,有的说“我又没掉好多纸到地上”;有的说“我那时正在折纸”;有的说“我不愿捡”。听了孩子们…  相似文献   

14.
一分钟效应     
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但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这不,刚安静一会儿的教室,没到一分钟就吵得沸沸扬扬,有时会因为一个孩子的问题,影响到上课进程。于是,为了改变现状,我利用孩子们好奇心强的特点,每次总是故意自言自语地说:“哎,真可惜,又浪费了一分钟。”初时,孩子们并不以为意,时间长了,便忍不住问道:“一分钟有多少?”“一分钟就是秒针绕表一圈!”我说。“那能做什么,就一会儿!”孩子们说。“我们来做个游戏。”看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我又说:“闭上眼睛一分钟,当我说停的时候,告诉我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一分钟后,孩子…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们给孩子们吃红毛丹,许多孩子看着这“毛毛球”,眼中尽是好奇的神色。孩子们问道:“老师,这是什么呀?”“老师,今天怎么吃毛毛球呀?”有的小朋友自以为是地说:“这又不是吃的,这是玩的。”而吃过红毛丹的小朋友则骄傲地向大家介绍它的名称和吃法。吃完了红毛丹,每个孩子面前都有一盘“长毛壳”。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红毛丹的知识,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看,我们把红毛丹的  相似文献   

16.
白艳 《早期教育》2006,(2):18-18
孩子们对迎春花的兴趣源于玲玲制作的那朵迎春花,这朵在玲玲手中忽开忽合的迎春花,一下子就把孩子吸引住了。有的说:“玲玲,这是什么花啊?你是怎么制成的啊?”有的说:“玲玲,能让我玩一会儿吗?我想看看它是怎么开的?”有的说:“玲玲,你教我制作一朵好吗?”……(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借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相似文献   

17.
一、认识“对称”孩子们午睡后起来,围坐在我的身旁。我说:“我们来做一个‘想想、找找、说说’的游戏好吗?找的两个东西不在别处,在你们每个人的身上,但这两个东西要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孩子们只想了一会儿,就七嘴八舌地讲开了,有的说:“我的两只眼睛,一样大小,都是椭园形的。”有的说:“我的两只耳朵也是这样的。”也有的说:“我衣服上的两只口袋。”“我裤子上的两只贴花。”“我的两只手。”“我的两只鞋子。”……孩子们说得很多很多。这时,朱立小朋友一本正经地举手说:“两只奶奶头(乳头)也是一样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哗”地一声笑开了,但朱立不但不笑,反把自己的衣服拉起来,坚持说:“老师,您看,它们的大小、形状都一样……”.孩子真是天真无邪,他确实找对了,我强忍住了笑,肯定了他的回答。接着,我把孩子们找出来的东西进行归纳,并说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就这样,孩子们初步理解了什么叫“对称”。  相似文献   

18.
陈静 《中学文科》2007,(9):81-81
那一年秋天,我担任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学完第一单元之后,让学生以“幸福”为话题,做一篇口头作文。刚说完要求,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有的说,我的爸爸妈妈整天除了做农活从不理我,我不幸福;有的说,比起城市的孩子来,我们一点都不幸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们对许多小昆虫、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像小蚂蚁、小蝴蝶、小蜻蜓等,每次在院子里活动时,总能看见许多孩子蹲在树下看蚂蚁、看蚯蚓等。今天,孩子们又在看小蚂蚁了,他们看见小蚂蚁在地上爬来爬去,正在运馒头渣。这时宇宇跑过来,伸脚就要踩小蚂蚁,张晗急忙说:“别踩小蚂蚁,你把它踩死了,它的妈妈就找不到它了,多伤心呀。”我轻轻走过去,对孩子们说:“是呀,我们要爱护小蚂蚁。那么你们知道小蚂蚁有什么本领吗?”有的说:“蚂蚁会运东西。”有的说:“蚂蚁会爬树。”佳鸣问:“老师,蚂蚁会游泳吗?”这个问题把我给难住了,当时还真给不了孩子确切…  相似文献   

20.
冬天的清晨有些凉意,一缕阳光穿过层层高楼照射到我们身上。结合今天的教育目标,我和孩子们正在感受朝阳的美。这时与目标无关的趣事发生了,一个孩子发现滑梯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他一喊,所有的孩子全涌到了滑梯边。我看孩子们的兴趣点已转移,就改变目标,与孩子们一同研究起小水珠。我问他们:“猜猜看,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 ?”孩子们有的说:“是爷爷刚刷过滑梯。”有的说:“是楼上的人用盆子倒下来的。”有的说:“是下的雨。”有的说:“是雾。”有的说“是老天爷的眼泪”……到底谁说的对呢 ?我没有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