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级是个小社会,班主任的个人意志不能代表和左右每个学生的意志及行为。开放的社会和开放的教育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开放的法治管理。那么我们该如何依法治班、提高班级法治管理水平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以供同行参考并指正。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个"小社会",班主任的个人意志不能代表和左右每个学生的意志及行为。开放的社会和开放的教育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开放的法治管理。那么我们该如何依法治班、提高班级"法治"管理水平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以供同行参考并指正。  相似文献   

3.
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是实现“和谐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班主任应当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班级氛围。民主、和谐、自由的环境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养料和气候。本文从构建和谐班级的意义,构建和谐班级体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创建和谐的班级体这四个方面谈起,从而得出和谐的班级体的创造,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通过良好的方法,措施,手段对班级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这个班级里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在十几年带班经历中体会到了“和谐”对于一个集体的重要性。和谐班级,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更离不开班级的每一位和谐的学生,因而和谐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谐,也是每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形成过程的和谐;不仅是某一时期的和谐,也是中学阶段全过程的和谐;不仅是校内各种教育的和谐,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因此创建一个和谐班级的管理理念贯穿于我班级管理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好坏和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相关。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搞好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良好的班风。那么如何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做细、做实.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呢?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精心选择培养好班干部.及时制定班规.要“严中有爱,恩威并举”。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人为本”,“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是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操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作管理的合作关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合作意识。实行合作教育的理念,创建和谐班级。调整班委会,培养班干部,建立班级管理团队。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究.开创合作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在班级管理中,究竟是实行“刚性管理”好,还是“柔性管理”好?近几年由于管理的人性化,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更倾向于“柔性管理”。我认为应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一、“刚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施“刚性管理”,首先要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一个“严”字。要求做好紧﹑快﹑准。“紧”就是要求跟班紧。学生管理无小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学生毕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班主任应该在每一节课间到班上巡视一圈,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责任心。“快”就是处理班上…  相似文献   

8.
赵丽春 《课外阅读》2011,(3):227-227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本”创建“和谐班级”,本文从高中美术特长班班级管理实践中探究,班主任怎么实现新课改,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实施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既是师生之问的纽带.同时也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用和谐的理念开展工作,调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家校关系.进而构建和谐班级,是每一个班主任面对的问题及追求的目标。班主任工作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无论如何努力,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总让人有种“花没全开月未圆”的感觉。现结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仅就“理顺三个关系.构建和谐班级”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以便更好地完善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班级的学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铸造班级精神”是学风建设的内核,班主任通过日常管理在班级内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建设班级文化”是学风建设的外化,班主任带领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小组”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一、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发挥集体教育功能班级舆论关系着班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终身制”就是指小学阶段或中学阶段始终让一个老师担当某一班的班主任工作。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班主任的“一跟到底”,即实行“终身制”都持认可的态度,认为班主任“一跟到底”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背景,以及学生的“历史状况”都了如指掌,从而便于对班级的管理。但是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感觉到实行班主任“终身制”未必能够适应“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未必适应每一个学生,其理由是不能尽最大程度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 一个人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指导思想受其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2.
正班主任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他们每天都要跟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处理班级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如何进行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提倡民主风气,就必须在每一个环节都按照一定的要求,充分体现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意志和要求,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使班级管理民主化、制度化、开放化。一、班主任要做到六个尊重  相似文献   

13.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管理好了,学校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发展。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班主任综合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像一座炼炉,锻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着学生的习惯和生活习惯,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可见班级管理对于班主任来说是多么重要。本人做多年班  相似文献   

14.
曾庆成 《考试周刊》2011,(3):233-234
班主任工作无止境,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搞好班级管理,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老师深思的问题。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从小事着手,在班级管理中注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良好的班风。那么如何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做细、做实,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呢?下面我就班级管理方面谈几点的心得。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 ,有一个好的班主任 ,就会有一个好的班集体。学生处在班风正、学风浓、关系和谐的班集体中 ,无论是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人格的构建 ,还是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都将是很深远的。然而班级管理如只靠班主任的单枪匹马 ,而忽视科任教师“群体效应”的发挥 ,就很难做好工作。笔者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 ,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协调工作 ,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一、管理优势互补 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维持班级纪律 ,处理班级事务 ,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修养、人格、学识、兴趣、思想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很…  相似文献   

16.
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案头渐渐摞起了厚厚的一叠关于班主任工作与创新精神的稿子。教师作者们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并非偶然,因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班主任的工作至关重要。   于是我也“众里寻觅”,编发了下面一组有关班级管理与创新精神的稿件,试图探讨一下班主任应该如何来挖掘学生自身存在的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   《开放班级管理,培养创新型班集体》和《创新是班主任管理的生命线》内容较相似,但切入点不同:前一篇从四个“开放”入手,从“开放育人环境、开放师生关系、开放学生空间、开放评价策略”四个方面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进而形成创新性的班级体。后一篇则是从营造创新型氛围、创新型监督机制、创新型的管理系统入手,改变班主任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赋予班级管理以鲜活的生命。二者尽管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   当然,班主任的“开放”、“放权”,并非“放任”。“风筝”飘在空中,线还牵在班主任的手里。《利用班级管理中的“导”和“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讲的就是在创新型的班级管理中如何把握“度”的问题。“放”即“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权掌”,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翁;“导”即正确引导,及时纠错。张驰有度,  相似文献   

18.
小班化有利于班级管理。小班化的实行使班主任能够更深入了解、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学生,但是新的环境和要求也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要利用小班化的特点,关注每一个个体,建设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9.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管理有法,管无定法。”新形式下,如何创建和谐班级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体会,谈谈创建和谐班级的心理调控之道。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的情感在班级管理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以心动人,以情感人,实现班级管理的情感效应。可以从民主管理、思想疏导、个别谈话、表扬与批评四个方面入手,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感情共鸣,从而使学生自愿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共同创建一个团结和谐、富有活力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