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换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走进他们独特的心灵世界给予帮助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  相似文献   

2.
“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负面的话,可以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可见鼓励、表扬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时时刻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赞赏鼓励,让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所从事的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欢乐,有忧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完全独特、独一无二的世界,它需要我们去细心呵护、极力关爱,洞悉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  相似文献   

4.
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被欣赏,每个家长都渴望孩子成才,每个教师都渴望学生获得成功。要做到这些,就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信心,积极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经常鼓励他们,进而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教师誓词     
校会上,校长传达了征集教师誓词的通知。“什么誓词”看教师们一脸困惑,她只好耐心解释道:“教师,工作神圣,责任重大。一个微笑,一份信任,一句鼓励的话语,会让一个自卑的孩子从此挺起胸膛。为了能以身立教,永远能如寒夜里闪烁的星星,指引学生走向自信与成功,让我们一起制定一个崇高的师德目标,并追求一生吧”大家笑了,散会后立即投入查找、整理之中。我以为一个小小的誓词没有什么了不起,洋洋3000字的论文不都能一挥而就吗一周、两周……越琢磨越觉得每个句子都应是对教育工作的热诚的浓缩,每一个词语都应托起一颗童心。…  相似文献   

6.
“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负面的话,可以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可见鼓励、表扬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时时刻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赞赏鼓励,让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设法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激起他们的热情和自信,不断地鼓励学生前进,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加油,在激励中教育,在教育中激励.  相似文献   

7.
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说”的与众不同。小学生从众心理强,别人说什么,他也会跟着说什么。如,教“5”的认识时,当教师让学生举出在生活中数量是“5”的实例时。一学生说:“我有5个苹果。”又有学生接着说:“爸爸买了5个苹果。”“妈妈买了5个香蕉。”……这时教师就应及时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你低头瞧一瞧,抬头看一看。”“谁能和他们说的不一样?”学生就能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一个巴掌有5个手指”、“国旗上有5颗星”、“一个星期上5天的课”等等。虽然这几句话看起来变化不大,但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这点点…  相似文献   

8.
彭萍 《教育艺术》2001,(12):9-10
有关专家指出 :在大多数情况下 ,人际间有声语言交流只表达大约30 % -35%的信息量 ,而65 % -70%的信息量是由无声语言来表达的。这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想 ,运用无声语言教育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 ,也许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有着很多言语无法替代的作用 ,恰当运用确实能无声胜有声。一、慧眼识才 ,行动中传递爱的信息教育学家周弘说过 :“像万物生灵一样 ,每个孩子与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他们身上都有独具特色的东西 ,关键是我们是否有一双慧眼 ,是否能够发现。”面对你的学生 ,如果能正确认识到他们都是跨…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鼓励;在出色完成任务后,都渴望别人给以应得的承认。”成年人这样,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心理有两个基本需要:被爱与自我价值得到肯定。而鼓励与承认,恰如柔风细雨,滋润孩子心灵,使他们的这两种需要同时得到满足。然而,不少教师常以赞美的语言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如:“你做得很好”、“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等等。尽管说这些话本意是好的,但它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感觉,引起错位。学生会认为当自己的行为取悦于教师时方可得到赞美,反之则怀疑自身的价值。这样下去,即便学…  相似文献   

10.
高平会 《吉林教育》2005,(10):35-35
一、优化学生心理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像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就是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几千年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充当着“说一不二”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发挥。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充满善意,充满鼓励,只有教师尊重学生,亲近学生,  相似文献   

11.
爱到实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 ,他热爱孩子 ,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就是作为一名好教师的前提、基础。可见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 ,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但是光爱还不够 ,必须善于爱。要学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尊重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科学、合理地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融入学生生活 ,…  相似文献   

12.
于丹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学生亲手绣了一件“十字绣”送给她。里面绣着一个很优雅的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底下有一个脏兮兮的小孩,举着胳膊,女人抓着小孩的胳膊。开始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看到了这个学生给她写的字条——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于丹教授讲到这里动情地说:“这就需要成人世界里没有人嘲笑这些孩子的青涩、莽撞、唐突,能够包容他们,能够爱他们,能够鼓励他们缝起翅膀,重新记起天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曾经听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有两个:一个是儿童世界,一个是成人世界,教师是被派到儿童世界的友善的使者。于是,我就一直努力地以使者的身份亲近孩子,并让他们乐于发现世界的精彩。几乎每个孩子都爱看童话,正是童话让生活中诸多的“不可能”变得可能。指导孩子写童话,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我弯下身子,站在孩子的高  相似文献   

14.
整齐划一,是当下中国教育的常态.统一的教材,单一的教学程序,不变的教学行为,一样的作业,相同的评价,使得教育死气沉沉.每个学生生下来都是“原创”,经过学校教育后,一个个变成了“赝品”.我们的教育必须走出这个樊篱,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朱永新教育小语》)确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必须拥有发现的眼睛,走入孩子心灵的深处,去发现其美,展现其美,光大其美,成就其美.  相似文献   

15.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其中还要做到育人为先。如果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鼓励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孩子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该如何积极的赞美学生,为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呢?一、尊重和了解学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基础小学生他们以特有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熟悉世界,以纯真的同心感受世界。因此,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1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作为教育的手段,师生之间的交往就缺乏通道。这是每个教师都懂得的常识。但是,在施爱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受感情好恶的支配,犯“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难看的孩子爱不起来”这样一个普遍的错误。正是这一习惯性的错误,致使我们有意无意伤害着他们的自尊心;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这常见的三大偏差严重地制约了对差生的转化,应该引起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充分注意。班级中的学生肯定有差异,作为班主任,选优秀生作干部、当助手,自然与他们接触多,距离近,感情深,这也是正常的。可是,这样往…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庞华 《四川教育》2013,(7):64-64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领悟能力与思考方法都是充满个性特征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鼓励和包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体验,尊重学生视角,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19.
“开放性试题”是指允许和鼓励答案多元而非唯一的一种试题形式。其实质是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在中考试题中“开放性试题”逐渐增多,每个阅读题都能涉及“开放性试题”,它灵活而又不脱离实际,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受到很多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一味人参:给予学困生表扬和鼓励,使其振作精神。每个人都渴望来自他人的鼓励、表扬,学困生更迫切。他们因为成绩差,常常会自惭形秽。教师如能抓住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境况则会大有改观。他们会在心里升起新的希望,轻松地投入学习,发掘自身的潜能。曾有一位学生,偶尔一次作业写得较好,在批改时,我便写道:“真漂亮。如再多几个‘’,少几个‘’定能使你的作业锦上添花。”第二天,在班上我又夸了他。他当时很激动,从此以后的作业,一天一个样,越来越好。实践证明,恰当地表扬能点燃学生的信心之灯、兴趣之火,成为学生进步的力量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