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其后发现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老师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41。”师“:41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21,这个小朋友却折出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折。”生3“:虽然他没有按要求折,但我觉得他挺有创造…  相似文献   

2.
片断[学生初步认识21。]师:你们能用手上的纸折出12吗?折好的同学请贴到黑板上。[生A、生B折了41,也跑了上来。教师及时发现了问题。]师:嗯,折得多好。把你们折好的纸贴到最高处。[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两张平均分成4份的纸片上。]师:(指黑板)这表示什么?生:(齐答)41。师:41表示什么?生:把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41。师:再加一份呢?生:就是42。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41+14=42。生:这样的3份是34,4份是44。师:你们真棒。老师要求折12,他们却折成了14,你们怎么看?[学生纷纷发表看法:“他们没听清老师的要求。”“他们挺聪明。”……]师…  相似文献   

3.
【片断】师:(拿起一张圆形纸卡)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月饼,你能表示出这个月饼的12吗?生1:(用剪刀把圆形纸片剪成大小差不多的两半)把一个月饼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做法和说法吗?生2:老师,我认为他剪成的两半有大有小。所以,他手里举的一半不一定是这个月饼的12。师:你能剪出这个月饼的12吗?(生2先把圆形纸片对折,再用剪刀沿折痕剪开)生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师:小朋友,你们同意谁的分法?……(全体学生折纸操作,师板书:平均分)师:通过刚才的操作,谁能把12表示的意思再来说一说。生3:把…  相似文献   

4.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在上“分数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吴师请学生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的1/2,同时与小伙伴交流。孩子们不同的折法表现着1/2,并贴在黑上。不知谁喊了一声:“我折出了圆1/4!”同学们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此时的吴老师显得有些激动:“什,你折出了圆的1/4?能把你的折法绍给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地举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对折,就得到了1/4。”吴老师满腔情地鼓励他:“很有创造性!同学们出图形的1/2,你却大胆地折出了/4。你能说说1/4是什么意思吗?”这同学兴致勃勃地讲出了1/4…  相似文献   

5.
课堂回顾:(课前每生发3张长方形纸)师:同学们,请大家把发的纸拿出来,随意折出几个分数,并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作指导。)师:告诉我,你折的是几分之几?怎样折出来的?生1:我折的是1/3和1/4,1/3只要把纸平均分成3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  相似文献   

6.
我最近听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现摘取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片断如下:片断一:用正方形纸折一折(师根据书上的要求,让学生把正方形纸对折,然后交流汇报)生:我折出了长方形。生:我折出了三角形。师:这个同学真聪明,我们还没学习三角形他就已经知道了,有谁和他折的一样?(师四周巡视一下举手的学生后,便展示了课题,并按书上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开始教学)片断二: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师:请同学上讲台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一个学生围了一个形如“”的图形)师:请大家说说这个同学围得怎样。生:老师,他围得太肥(胖)了,不好。师…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一、观察主题图,感知平均分师:(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分西瓜。生:有的小朋友在分月饼。生:盘子里的苹果被分成了两半。生:鸽子的食槽有分成3份的,有分成4份的。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说说是怎么分的吗?生:都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二、教学21,理解21的含义师:这块月饼,我们应该怎样平均分?用自己手里的圆试一试。生:我把圆对折,然后沿着折线剪开,就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教师请两位学生演示平均分。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吗?教学21的读法、写法,并让学生举例说…  相似文献   

8.
宽容与发现     
[教学片段描述]在学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课上,在看图简单认识了什么是几分之一后,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要求学生折出这张纸的12,并涂上颜色。学生们开始动手折纸片涂色,并把自己涂好颜色的纸片贴在黑板上。正当教师准备开始讲解时,有一位学生举手了,他指着同桌说:“老师,他没有交。”这个学生无奈地把纸片从桌肚里拿出来放到了桌面上。教师拿起这张纸片看了看,对着他说:“你能把它贴到黑板上去吗?”“老师,我折错了。”这位学生轻轻地、边说边走到黑板上把纸片也贴了上去。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并传来了“这是14,不是…  相似文献   

9.
黄丽君 《湖南教育》2007,(3):32-33,31
【案例描述】……师:(引入新课后)小朋友,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折出一张纸片的1/2吗?生:能(.先动手折纸片,然后说理由)师:你们能折出一张纸片的1/4吗?  相似文献   

10.
片断:理解“平均分”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分物体,你对平均分有哪些认识?生:平均分就是把一些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生:平均分的结果要每份同样多。生:如果每份结果不一样就不是平均分。师:说得多好啊!现在老师再给你10颗糖,不告诉你分的份数,你会把它平均分吗?生:会!师:请大家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分一分。(生分完后)谁愿意带着你的练习纸上讲台交流展示一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分的。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5颗。(见图1)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都是2颗。(见图2)图1图2图3师:同学们,这两种分法是平均分吗?生:是!师:…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断出示题目。判断题: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41,有3种折法。()师:同学们,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生1:我认为这道题是正确的。我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了折,确实只有3种折法。师:请把你的折法展示给大家看看。(生1用正方形纸演示)第一种折法:①对折②再对折③打开图第二种折法:①对折②再对折③打开图第三种折法:①对角折②再对角折③打开图生1:我试着折了好多遍,再也折不出第四种了。师:他折得精确熟练,讲得清楚明白。还有谁想说一说?生2:我认为这道题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生1的三种折法之外,我还有一种折法。(用正方形纸演示。)①对…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思索: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数学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前不久,有幸听了张齐华老师的《轴对称图形》,灵动的课堂,带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美妙的享受,让我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理想状态下数学课堂的雏形。数学,就是这么简单一、玩中感知师(出示一张纸):你打算怎么玩?生:我折飞机。生:我会折青蛙。生:我会把这张纸剪成窗花。师:(先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撕下一块)会玩吗?大家玩一玩。(学生完成自己的撕纸作品,教师在黑板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犤玩是孩子的天性,提到玩,学生自然兴趣浓厚、乐不可支。一位数学家说得好:“在玩中学习,…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73页练习七的第5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分别数一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填在表里。对折次数123平均分成的份数2你能发现什么?对于这道题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学生猜一猜每次对折后平均分成的份数,当猜测对折3次平均分成的份数时,学生有的说6份,有的说8份,到底是几份?学生提出动手折一折,验证一下。验证得出8份后,学生明白了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后要进行验证。教师再让学生猜对折4次、5次平均分成的份数,并验证。此时,很多学生发现:每增加对折一次,平均分成的份数是前一次的2倍。还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这里的道理,因为…  相似文献   

14.
建立“平均分”概念,是学生理解除法意义的关键。教学时,我按以下步骤进行。 1.演示。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要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它的一半。学生说对折一下。教师演示对折过程,让学生观察到折痕两边大小相同,并说:“像这样把一个圆分成同样大小的两份,叫做“平均分”。接着,教师拿出6本练习本,分给2个学生,每次拿2本,一人一本地分,分完为止,问:“这两个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长方形对折后两边是完全重合的,请大家把折好的长方形举起来让别人看一看。 (学生都举起了手中的长方形。) 师:你们还有其他的折法吗? 生:老师,我有两种折法,一种是横着折的,另一种是竖着折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学学习促使学习者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 ,是各国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 ,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成功呢?听了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我深受启发。片段一 :认识分数 12在让学生把一张纸任意折一折 ,按平均与不平均分分成2类 ,揭示平均分的情况下其中的一份就是整张纸的 12 后 :师 :谁会写 12?生 :二分之一。师 :我们写的时候往往不是这样写的 ,读的时候才这样写的。还有不同写法的吗?生 :21。生…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1~93页“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好玩吗?生:好玩!师:那好,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看(投影出示课本主体图),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的小朋友在折纸片,后面还有一些大树。生2:我看到小朋友在玩积木。生3:我看到四个小朋友在分月饼。生4: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分西瓜。生5:我还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喂鸽子。师: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请你们细心观察,他们是怎样折、怎样分的?生1:我发现有两个小朋友把一个月饼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师:…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建立“平均分”概念师:课前,我在每张桌子上放着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许多纸片.请同桌两人将这些纸片分一分。 (学生同桌合作分纸片) 师: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信封里纸片的? 生1:我们把所有纸片平均分了.每人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剩下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两个三角形.每人又得到一张三角形纸片。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平均分”概念(片段)师:课前,我在每张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许多纸片,请同桌两人将这些纸片分一分。学生同桌合作分纸片。师: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你们俩是怎样分信封里的纸片的?生1:我们两人把所有纸片平均分了,每人一张长方形纸片,二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剩下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人又得到一张三角形纸片。生2:我们两人每人两张正方形纸片,一张三角形纸片,一张圆形纸片。剩下的一张长方形纸片我让给了同桌。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我们听了本校李老师执教的“圆的面积计算”一课,这堂课非常精彩。片断一:师:同学们探究得如何?请把你们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好吗?生A:(边演边说)我们是把圆对折,再对折,一直把圆平均分成了32份为止,每一份就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每一份的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