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编后     
對中國文化與中國學術的研究如何深入一步,發為文章不人云亦云,時有創闢勝解,並進而解開困擾人們靈智的一個個學術網羅,是關心中國學問的人文學者當前亟待解决的問題。去年九月本刊在滬召集座談會,許多學界前輩曾提出這方面的建議,本期“文化學術動態”欄約略有所報導。  相似文献   

2.
學人寄語     
“國學熱”一詞近已風行不少時間,現在升級為“國學火熱”,這本應是從事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研究的我門歡喜赞叹的。不過我不得不說,當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闡述,如就其深度、高度要求、都還不好用“熱”來形容。相反的,我倒有一種預感,割白這種國學之“熱”難於持久,甚至弄不好轉化為國學的危機。目前有些現象,使我擺不脱這種杞憂。  相似文献   

3.
最近幾十年以來,敦煌吐魯番學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成為一門顯學,東西許多國家參與此項研究的學者,燦如列星。我國老中青三代學者,置身其間,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特別是最近幾年以來,一批中青年學者脫穎而出,累有創獲,為世界學人所矚目,為我國學術研究增光添彩。1988年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國際學術討論會的開幕詞中,我曾講了兩句  相似文献   

4.
论“国学”     
近一個時期,具體說自去年夏天以來,“國學”一詞的報刊使用率越來越高了。有的大學正式成立了國學研究院,小學生的國學班時有開辦,互聯網上遴選“國學大師”的舉動如火如茶。因此有人說如今已經出現了“國學熱”。其實九十年代中期也有過一次關於“國學熱”的討論。評估今天的“國學”景况,需要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講起。  相似文献   

5.
學人寄語     
<正>關於國學我總要談到一點,國學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非常的廣博。可是在國學裏面它有一個主流,這個主流是儒學;儒學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是經學。我講這個話,不是一個價值判斷,而是一個事實判斷.不研究經學,不了解經學,應該説就没有把握住我們傳統文化的主流和核心的部分。在中國的歷史上,"經"的作用與地位與"史"是不一樣的,雖然古人説,剛日讀經,柔日讀史,左經右史。可是二者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不能認爲"經"與"史"是相等的,如果説這二者是相等的,  相似文献   

6.
一個學者都是喜歡書,愛護書的,在我接觸的老一輩學者當中,大概季羡林先生是我所見到的一位最愛書的人了. 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開始,因為參加季先生在北京大學主持的"西域研究讀書班",開始有機會到季先生家裹去問學.以後因為先後幫助季先生編輯<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敦煌吐魯番研究>等書刊,所以有更多的機會去季先生在朗潤園十三公寓的住所去請益.  相似文献   

7.
多年來,我雖曾寫過不少篇有關詞與詞學方面的論文,但却大都是以男性之作品為主,而未曾寫過任何一篇有關女性詞人的論述.一年前應香港城市大學之邀前往講學,曾做過一次題為<從雙重性別與雙重語境談早期詞之美感特質之形成>的講演.  相似文献   

8.
四十自序     
丁山先生,1924年考取北大研究所國學研究生。1926年由北大沈兼士、魯迅二先生薦,應聘厦門大學,擔任國學研究院編輯。1927年由魯迅薦到中山大學文學院任教授。1929—1932年,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任研究員。1933年後,先後在中央大學、四川大學、東北大學(四川三台)、西北大學、齊魯大學、南京臨時大學、暨南大學任教,1947年任教山東大學。在大學中文、歷史和史地系,先後開設文字學、音韵學、尚書學、中國古代歷算、中國沿革地理、中國制度史、中國史學史、中國史學名著選、諸子文選、商周史、秦漢史、中國通史、歷史文選等課。1952年在青岛逝世,年僅51歲。此篇"自序"為先生未刊日記中之一節。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先生在談到陳寅恪先生的治學方法時說:"寅恪先生曾在幾個歐美國家留學,在德國時間更長,受業於Heinrich L u derS(亨利希.吕德斯)諸大師,學習梵語及其它古代語言文字,深通德國學者的治學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對二十世紀中國小說从總體上作了若干探討。二十世紀中國小說以改造民族靈魂為總主题,以悲壯、悲涼為美感上的主色調。悲涼背後常蘊含着不少“意識到的歷史内容”,它是“文學在思考”而且思考得相當深刻的標誌。在西方是歷時的文學思潮,至中國而為共時,創作方法的多元化於是成為本世紀中國小說的另一特徵。這種文化背景造就了一批小說大家,促進了創作個性的發展和小說流派的繁榮。藝術上長期保持開放的勢頭,形式豐富多變,是本世紀中國小說的又一特徵,這使它與世界文學潮流保持同步發展。  相似文献   

11.
五粮液文化是五粮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建筑雕塑、产品广告等的综合体。其核心是中国儒家的中庸文化,但也恰当地吸收了道家、墨家、法家等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它是五粮液不断走向成功的反映。中庸文化应当与时俱进,在全球化时代进行现代转型,使文化成为五粮液强大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王春瑜 《中国文化》2006,(2):164-165
2004年,我在京中一次文友的聚會上,與武漢作家、以出版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享譽文壇、近日更榮獲茅盾長篇小說獎榜首的熊召政先生聊明史。甚投機,便脫口而出:“我要寫一部明朝的書,書名就叫《看了明朝就明白》。”素以捷才见稱的熊先生立即說:“好啊!我也要寫一部書,書名叫《看了明朝不明白》。”我倆不禁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3.
阎合作 《寻根》2003,(6):25-28
谈孔子的义利观,得先说说孔子的行学。行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学说。荀子说:“行也者,行礼之谓也。”行学,就是礼仪学。先说什么是礼。千百年来,人们对礼的认识,只是很浅层次的。因而,中国虽号称礼仪之邦,道德水准却不敢使人恭维。很大原因是人们对礼认识有误。礼的出现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逐渐规范形成的。礼不是能随意制定出的,而是在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文明的传统里面。不管是朝代的更替,还是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转变,都不可能异想天开地另创一套礼。奴隶制向封建制转换时如此,封建制向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体制转换时…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s Mehrabian's claim concerning the cross-cultural generality of implicit metaphors that underlie a set of coding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nonverbal behaviors. Responses of Japanese and American school teachers were used to discover whether observers from two different cultures interpret nonverbal behaviors dur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metaphorical scheme proposed by Mehrabian an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intercultural consensus about dimens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Factor analysis, factor structure comparisons, and multiple discriminant analysis yielded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both in the dimensions used and i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nonverbal cues along those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15.
Renowned American geneticist and physician Walter Sutton compares truth [science], kindness [religion] and , beauty [art] to the three sides of a pyramid, He notes that when a person stands on the bottom of different sides of a pyramid, he will find the distance between either sides is quite long, Many people have made lifelong pursuit but they have only ended up learning about a Small part of Sclence.  相似文献   

16.
人力车发明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茵  姚平 《寻根》2001,(4):93-99
人力车在许多西方人的眼里,和斗笠、舢板、梯田等一样属于东方的特有物品,但事实上早在17、18世纪,巴黎街头就出现过一种被称为“vinaigrette”——“香料盒”的人拉的二轮“马车”。法国画家兼雕刻家Claude Gillot(1673年-1722年)的画里,曾经描绘过两辆“香料盒”的相遇:在他的画中,一辆“香料盒”在街道的拐角,遇上迎面而来的另一辆,两个车夫面对面,拉着豪华车的做着手势,让另一辆车让路。  相似文献   

17.
襄王云雨辨     
吴宗海 《寻根》2006,(4):108-108
自从宋玉《高唐赋》面世后,“巫山神女”、“云雨”、“阳台”等词,常见于古诗词曲,小说中更多。例如李白《清平调三章》之二:“云雨巫山枉断肠”、李商隐《无题》:“神女生涯元是梦”等。但关于这场男女欢会的男主角,有人却说是楚襄王,如李白《襄阳歌》:“襄王云雨今安在?”还有多人,暂不举。  相似文献   

18.
发展和繁荣地方史学研究 ,不仅是社会发展与进步对中国历史学提出的要求 ,而且也是中国历史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与繁荣地方史学研究 ,应当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锐意创新 ;紧贴现实 ;突出特色 ;百花齐放 ;放眼世界 ;联合攻关 ;造就名家 ;走向网络  相似文献   

19.
(火)公盨·遂国·燧人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唐金培 《寻根》2008,(5):48-52
作为中国民俗文化重要发祥地的中原农村社会,其传统婚姻礼俗世代相袭,传承久远。但辛亥革命后,随着社会急剧变革和中西文化猛烈碰撞,中原农村的传统婚姻在观念、制度、仪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其变化虽不及城市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那样迅速而显著,但也初步呈现出中西杂糅、新旧并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