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今年1月,上海市政府举行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开通仪式,标志着上海已提前3年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目标。被上海市政府立为2002年实事项目的“校校通”工程,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市政府为全市中小学增配2万台电脑,区县政府按统一的生机比标准做好电脑的增配工作。二是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校校通”。在做好“校校通”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市教委还加快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工作。上海率先实现“校校通”  相似文献   

2.
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联合召开的“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暨‘校校通’实事工程启动大会”在2002年3月28日举行,会议提出要加快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构筑上海学习型城市提供条件和基础。周慕尧副市长和严隽琪副市长出席大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投入20亿元实施完成、覆盖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于2003年1月14日举行了开通仪式。上海市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开始实施。2002年该工程纳入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继续投入资金为各区县中小学再配置2万台电脑,使全市中小学电脑总量达15万台,从而实现了配置率“高中每8人1台,初中每10人1台,小学每15人1台”的标准化配备。与此同时,全市中小学新建(增)电脑房、网络教室486间,多媒体演示教室777间,学生电子阅览室501间,教师电子备课室298间,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03,(2):6-6
1月14日,上海市政府举行了上海市中小学“校校通”城域教育信息网络开通仪式,这标志着上海已提前3年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目标。上海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开始实施,2002年,该工程纳入政府实事工程。具体目标-是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校校通”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应用,进一步深化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上海市教委正在酝酿出台“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行动计划”,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该“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建立和完善上海基础教育信息网,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校校通”工程的后续工作——2004年底实现所有中小学的宽带专线接入目标,90%以上的高中、80%以上的初  相似文献   

6.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全面推进,上海市的中小学正从“建网”走向“用网”,从重硬件建设走向重软件开发与应用,这是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有一批学校形成了自己信息化建设的特色,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第二小学提出以评价机制的建设推动校园的数字化。本期,我们将他们的经验呈现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与前两年相比,2004年上海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似乎沉寂不少,然而平静中的澎湃却更加波澜壮阔。上海市教委在2004年6月推出的“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行动计划“旨在切实推进“校校通”工程应用。该计划准备从2004年起用4年的时间,进一步完成“校校通”工程的后续工作,并且在“校校通”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社区通”等几项工程。作为涉及内容最多  相似文献   

8.
上海2001年一年共投入1亿元专项经费,和区县共同努力为本市所有小学配置了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专用电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去年至今年,北京市中小学信息资源库和教育信息骨干节点建设经费达2200万元,而中小学媒体传播中心专项经费达7000万元,加上其他一些“校校通”基教经费,总数达到1.35亿元。去年2月,长城集团承担了成都市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将达到7.6亿元人民币,校园网将在5年之内基本覆盖全市的中小学校。去年6月,南宁市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也正式启动,将投资1.6亿元,并在2003年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校通……一切的数据表明,全国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到了个容易冒进的年代,躁动的硬件和增进固有的观念在相互碰撞、牵绊,朝着发展的路在蹒跚地前进,放在参与者面前的问题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9.
陈骁 《上海教育》2004,(7S):17-17
为了在“校校通”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应用,进一步深化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上海市教委正在酝酿出台”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行动计划”,记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该“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包。建立和完善上海基础教育信息网,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校校通”工程的后续工作——2004年底  相似文献   

10.
周慰 《上海教育》2002,(24):30-32
“校校通”工程即将完工了,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感受到底如何呢?本刊新闻调查网为此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从学校硬件设施、软件和潜件的配备,教师的实际运用状况和相关观念等方面对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情况作了一次“摸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我们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的现状,考虑到区县、学段分布以及学校类型,选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云浮市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勇于开拓,致力于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去年,我们瞄准目标定好位,对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在实施“校校通”工程方面,首先在市三中进行试验,定出适合全市推广的“校校通”工程模式,再作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90%的中学按照该模式实施了“校校通”。今年初,全市的乡镇中心小学已全部安装了多媒体电脑室,年底前将实现市政府提出的到2004年,所有中学、乡镇中心小学和县城小学实现“校校通”。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工作对上海市基础教育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能否保持上海基础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或者说接近国际发达国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上海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大家的努力,在2002年已经实施了“校校通”。“校校通”工程的完成标志着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工作已经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天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校校通”工作的进程,天津市教委在2002年两次召开了“天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场会”和“天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推动会”,下发了《关于印发〈2002年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各区县教育网络信息中心建设的规范意见〉的通知》两个文件。有关部门联合分批召开各区县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建设及“校校通”工程研讨会和汇报会,3次举办各区县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交换机培训班。市电教馆组织了3期网络中心网管人员培训班。2002年市教委实施…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2003,(2):7-8
经历了校园网预热的2000年,度过了项目启动的2001年,在2002这个“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年,“校校通”工程被纳入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基本解决了基础设施的配备。“校校通”工程实施以来,全市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成绩有目共睹。但同时要看到,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校校通”工程将不再是简单的校校有网,它已被纳入上海教育信息化整体进程的重要环节,进而为上海城市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这是记者从“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暨‘校校通’实事工程启动大会”上获悉的,标志着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是教育部在全国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快教育网站建设是“校校通”工程实现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及“校校通”工程实施现状“校校通”工程是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指出,“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的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与网络连通,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也使全体教师都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由美国教育部发起的“明星学校”计划(1988~1997年…  相似文献   

18.
实施“校校通”工程是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事关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了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任务目标,掀起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高潮。“校校通”工程实施几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不仅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且,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上海     
上海信息化教育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重点工程是在基本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将“校校通”工程向学校网络建设和虚用深化,并向幼儿园拓展;建立上海基础教育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增加带宽,提高上网速度,加快网络安全建设;建立上海市中小学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和教育教学资料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一、深入实施“校校通”工程。加大信息环境建设投入。在全区中小学营造浓郁的信息化氛围。加速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 我区在完成了“十五”发展规划的既定目标之后。继续以每年140万元以上的投资深人实施“校校通”工程,在全区中小学进一步营造出更加浓郁的信息化氛围,加速我区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