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刘玲 《科教文汇》2009,(18):40-40,80
荀子,战国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深刻指出了名家学说的“见”和“弊”,在批判各家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一些思想,但总的来说其思想体系基本属于儒家。荀子是先秦时代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其由此派生出的教育思想中含有许多先进而又积极的成分,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12)
荀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荀子的"天人相分""性本恶""教育环境论"的教育思想角度分析对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并阐述当代德育建设工作可借鉴的诸多价值。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本文对荀子的性恶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教育意义及对现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鹤睿 《科教文汇》2009,(21):239-239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本文对荀子的性恶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教育意义及对现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性论"是一个东西方都进行了数千年的讨论,但至今仍然无解的命题。本文意在讨论先秦时代,各家对于人性善恶的观点,以及时代背景对各家所持观点的影响。其中,荀子主恶,孟子主善,告子信无善恶,老庄则守自然,这些观点都鲜明的反映了各家所代表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让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得到解放和释放。基于此,本文对"六大解放"思想对幼儿教学的积极推动作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学流派,以"仁、礼"为核心内容。儒家学派代表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博大精深,对后世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我们大力推行人文化教育的今天,将孔子的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是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的。在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上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陈艳蓉 《科教文汇》2010,(5):48-48,83
福禄贝尔是德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本文通过对他生平的介绍,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的分析,认为他的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幼儿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革命家以及编辑出版家,其教育思想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但他的"学生观"一直为世人所忽略。结合时代需要即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可看出叶圣陶的"学生观"内涵对当前语文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4):162-163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13.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14.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他的理论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可贵的借鉴价值,时至今日,仍对我们的教育具有深厚的指导意义。作为幼儿园,我们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真教育思想,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不一样的童年。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社会悄然进入以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为代表的"微时代"。"微时代"以其短小、瞬时、互动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微时代"的到来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契机和挑战,以期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一种美学思想。"仁"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最高理想,就是要解决如何培养"仁"的心灵,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当代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基础,而社会中腐蚀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使得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需吸取儒家美学思想精髓,净化心灵,提高情操。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微信、微博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也逐渐的进入了微时代。在微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本文首先对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产生积极影响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发展到隋唐阶段,其中心议题是心性论。面对佛、道思想的挑战,隋末大儒王通积极弘扬儒家的内圣心性思想。他认为"道难进"是因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需要"穷理尽性"、"以性制情"来"正心复性",同时他提出"诚、静、恭、诫"等一系列心性修养工夫也是达道的必要手段。他建立的心性论体系,为儒家心性修养在新的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对后世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思想的发展很多启发性创见。  相似文献   

20.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形势新挑战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何着眼于大学生思想堡垒建设贯彻五大建设思想,如何践行大学生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志,如何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都是我们思考的重点。本文着眼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践行"五位一体"思想堡垒总目标,力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