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我们在教学中也有深切的感受.语文教材中不乏《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是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大家之作",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是,从历次中考来看,现代文阅读往往是学生最易失分的部分。我们要怎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这个“例子”为本,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和考试。课堂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3.
黄影 《学子》2011,(9):54-55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的课文,可谓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最佳蓝本。  相似文献   

4.
罗爱球 《广西教育》2012,(29):35-35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处理好阅读与练笔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化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阐明了“读”与“写”的关系,即阅读为写作奠定了基础,是写作的必要铺垫,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一、从阅读教学入手,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要想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单靠习作课上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读中学,从读中悟。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技巧。”使阅读作品成为学生习作借鉴的对象和创作的依据。我在教授《春天已经来到》一文时,首先引导…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语言的运用。怎样写好作文,一直是很多教师关注的问题。小学语文新课程要求: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相信就能“双剑合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如何实现阅读与习作教学的互动呢?我们做了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7.
多年以来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状态,阅读与写作分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融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教材进行增删、选择和重组,在保证阅读的认识、教育、审美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兼顾学生学习语言、训练写作的要求。这样,凭借课文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叶老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这句话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也经常被人们引用来,引用去,好像它能包治百病,但很少有人拿这个“例子”用来指导写作。一提阅读与写作,人们还是习惯把它俩分属于两个阵营。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倾向于认为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解决写作时的无米之炊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必须围绕"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习得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我们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每一篇都有可供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找准读写训练的切入点,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小练笔,使学生逐步学会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10.
王芳 《辽宁教育》2012,(3):76-77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语言的生动性、选材的典范性足以用来作为范例指导学生写作。从阅读教学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人点,让学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练说、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实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它要求语文教师努力做课程的开发者.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感知阅读材料.主动走进社会,感知生活,谈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相互贯通。下面就如何内外结合,开发阅读资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谈谈几点看法。一、立足课内。教给阅读方法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阅读教学之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学法.使其能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从本质上看,这种“技能”的“练成”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这些“例子”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小学生的写作概念还很模糊,他们对“写什么”“怎么写”更是一知半解。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主要范本。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均是名篇佳作,这些文章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结合阅读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相似文献   

15.
何祥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138+140-138,140
温儒敏教授曾说过:学生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借着“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题研究的平台。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的兴趣与习惯,可以实现学生“海量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作文,要从阅读开始,因为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写作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不断强化阅读教学,千方百计使阅读和写作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将从阅读学习中积累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等迁移到作文中去,从而实现创新作文教学的突破。一、课内阅读,把握技巧,读中学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  相似文献   

17.
金彩虹 《小学语文》2012,(10):32-34
语文教材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语句优美,每篇课文还为学生留有语言学习创造性发挥的空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是要了解学生语言的不足之处,善于从教科书中寻找适当的“例子”,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既告诉我们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又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将写作教学渗透进来。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来渗透写作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将阅读教材与写作教材分开编排,且编者在“说明”部分有如下陈述“:在阅读教材中,兼顾写作、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中,兼顾阅读。阅读教材与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相配合。”但纵观1—6册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部分与写作部分却发现实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想办法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跟着课文学语言、学技法、学生活,坚持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