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礼物     
我5岁时父亲在菲律宾隔离区当军需官,他留守在卡维特岛宿务市附近。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在那里建了一所医院,这所医院充当进入宿务市的外国船只的隔离站。当美国人在二战后离开菲律宾时,卡维特岛和再也不起作用的这家医院被抛弃了,置于独立的菲律宾的管理之下。包括我父亲在内的一批骨度如柴的劳动大军驻扎在那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蒲公英颂     
蒲公英随着春天一起来到了。在这里的门廊边,在那里的车道旁,到处可见。多少年来,我一直想方设法将它们清除干净。有一年夏天,为了挖掉蒲公英,我竟磨破了一双皮手套。还有一年夏天,我家的狗弗雷德误饮了我在汽车间里调好的除莠剂,差一点丧了命。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阅历加深了。我只在门廊里闲坐着,而不去动那些蒲公英。实际上,我们相互之间已经有了好感。我已经认定,美国真正的国花并不是玫瑰,而是蒲公英。这遍地皆是的蒲公英并非在美国土生土长。它和我们祖先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是无声无息地来到此地的。它来到美国时的情况根本无案可查。  相似文献   

3.
超越恐惧     
正大学毕业前,我一直生活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一个小镇上,那里的居民只有一千来人,但无论是否相识,人人都笑脸相迎,友好相处。大学刚毕业,囊中羞涩的我就带着梦想,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纽约。朋友建议我先去纽瓦克,说那里离纽约不远,是个很有前景的地方。然而,他撒谎了——纽瓦克是我听说的第一个有枪击事件的城市。但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在纽瓦克找个地方落脚。  相似文献   

4.
一个春雨淅沥的上午,我采访了刚从美国参加国际友人埃文斯·卡尔逊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归来的戏剧艺术家、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欧阳山尊。年已82岁的欧阳老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了他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过程,介绍了当年毛主席、周总理的教导和关怀给他的鼓舞,介绍了他和他的战友们与美国友人的战斗友谊,以及这些年采他所参写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欧阳老学生时代就热衷于戏剧艺术,“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左翼戏剧活动,后来到延安,导演过许多反映敌后斗争生活的剧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创建北京人民艺…  相似文献   

5.
一当英国的音乐出版商布兰德来到海顿处,邀请他到伦敦去的时候,这位音乐大师正在刮胡子。海顿一边抱怨那把粗制滥造的刮胡刀,一边说:“我要是能从谁那里得到一把好的英国造刮胡刀,那我就愿将我最好的乐曲中的一部送给他。”布兰德当场就把自己的那把刮胡刀给了海顿,这把刮胡刀给布兰德换来了一部四重奏的手稿,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的传教士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连根 《寻根》2006,(1):42-44
1807年9月8日,经过近四个月的长途跋涉,一个叫马礼逊的英国人以美国商人的身份来到了中国广州。马礼逊是一位著名的传教士,他于1804年上书布道会,要求派他到“困难最多”的中国传教。教会接受了他的请求。在经过了三年的准备之后,他终于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7.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6月生于杭州。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来到中国的美南长老会传教士。就血统而言,司徒雷登是纯粹的美国人,但用司徒雷登的话说,自己"是中国人更多于美国人的人"。11岁时,司徒雷登回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他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大学期间,受"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的影响,他转到神学院立志传教。1904年,司徒雷登结婚后携妻子回到杭州,开始在中国传教。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桌布     
李威 《世界文化》2007,(2):24-25
就在1966年圣诞节前的那个星期,我的丈夫比尔被派到法国北部的一个小镇工作。小镇名叫卡尔文,是一个以采矿业为主的地方。那里有一家美国人办的塑料厂,我丈夫到那儿去做技术主管。当我们带着三个孩子不远千里地举家迁移到那里的时候,对那陌生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觉得这真是一次非常奇特非常有趣的经历。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对那里的一切失去了新鲜感,继而便陷入了由于环境不适所带来的种种不便之中。  相似文献   

9.
莫扎特在巴黎傅荣编译从莫扎特的《书文集》中可知,莫扎特曾两度去巴黎。第一次是在他7岁时,第二次是22岁时。1763年11月18日,莫扎特一家来到巴黎。他的父亲莱奥波德曾预先在圣·奥诺雷街的公证人勒努瓦尔先生处订了一套房间,但他们并没有在那里居住。因为...  相似文献   

10.
大约在1845年,5岁的莫奈跟随家人离开巴黎,来到了勒阿弗尔。他的叔叔在这里经营船用杂货兼杂货批发。《海边露台》是莫奈对其家人的珍贵记录。莫奈的家人强烈反对他从事绘画职业,也不理解他的生活方式。1920年,收藏家勒内的日记使这幅名作含义更加明了,他说:“莫奈给我看一幅油画,画中,他的父亲注视着大海,场景应该是美国……他指出两边各有一根旗杆,并说这种构图在当时极为大胆。”  相似文献   

11.
尽管到北京已半年多了,Angus说仍然不断有人问他为什么大老远从美国来到中国学习。有时候,他也只好去繁就简回答道:因为中国政府为他提供了奖学金。  相似文献   

12.
每当说起知荣明耻,我都不禁会想起一个人。他过去是我父亲的同事,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吴叔叔。吴叔叔调来市里快五年了,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他呢?于是,我在一个双休日去找他。他们单位的值班员说:“没有这个人呀!”我说了吴叔叔的基本情况,值班的大概想起来了,愣了一下,有些失落地说:“唉!早走了。”我的心突然跳了起来,想盘根问底,可值班员忙着抬他的锅碗瓢盆,我不敢再问,无声地离开了那里。  相似文献   

13.
请继续微笑     
若云 《世界文化》2007,(5):31-32
1947年3月14日,比利·克里斯特尔出生于美国纽约。踏入演艺界后,他先后担任了编剧、导演、喜剧演员、主持人等诸多职务,被称为最具才华的艺人之一。他曾8次担任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主持人。他所出演的影视代表作有《当哈利遇上萨莉》、《城市滑头》、《美国甜心》、《老大靠边闪》、《忘情巴黎》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郭英剑 《寻根》2002,(1):38-41
费城(Philadelphia)是一座老城。我存美国结识了一位画家朋友,他有一幅油画给我印象很深。他画的是费城,标题是“我爱费城”。他80年代中期从北京赴美,至今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十六七年了。他一直在费城居住着,自然对费城充满了感情。  相似文献   

15.
1890年5月17日,文森特·凡高从法国南部来到巴黎。他的兄弟提奥多鲁斯(提奥)把他接到提奥在巴黎蒙马特尔高地脚下的新住所,多年以来凡高一直把自己所画的油画送到他的兄弟那里。当他来到提奥的房间时,只见屋里每个角落都摆上了他的画。也是头一次有这么多凡高的画在一个地方会合,这真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象。那天,凡高看到他的画作,不禁欣喜若狂,内心充满了自信。提奥的新嫁娘乔,曾多次听别人讲起她的大伯兄,并且发现他“体格强壮,肩膀宽阔,肤色康健,脸上呈现出愉快的神情,给人一种坚毅果敢的印象”。但凡高一清二楚,这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愉快罢了。不久以后她就知道了这一实情。七年前他曾写信给提奥:“我不仅绘画生涯起步太迟,而且我也活  相似文献   

16.
促使晚年的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并不是我。然而,我想,正是我,一个身无分文、孤苦伶仃的普林斯顿学生使得他受到美国人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欢迎。毫无疑问,我是第一个和他一起共享冰淇淋之美味和到廉价商店购物的人。那是1933年10月,当时我是普林斯顿神学院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梦     
我叫约尼·玛亚,家在伦敦,我母亲住在那里.我是两年前来到北京的,并在一年半前进入北京戏校.我现在靠英国议会对外交流项目所提供的奖学金在此学习,我希望再学习一年半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金森 《世界文化》2005,(9):33-35
古希腊人把埃及金字塔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当年拿破仑曾来到金字塔下,巨大的塔身与他矮小的身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他油然产生了“5000年的时间在俯看着我”的怆然之感。以致于当他回到法国之后还对金字塔念念不忘,说:我的梦都留在了孟菲斯。  相似文献   

19.
老诚 《世界文化》2003,(1):39-40
我探亲来到儿子居住的美国科罗拉多州伊利市。我们所住的地区没有商店,路上没有行人,上街得开汽车。我不会驾车,英语没有过关,天天憋在家里,好像与世隔绝一样。  相似文献   

20.
王军 《世界文化》2007,(3):11-13
爱因斯坦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但他时常还会出现在我的生活当中。当我信步于加州威尔逊山的时候,他会从曝晒漂白的岩石堆里走出来——在这里,埃德温-哈勃第一次实际观测到了宇宙膨胀的证据,从而使广义相对论真正成为解释字宙起源、发展的基础理论。当我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学会爱因斯坦档案馆的时候,他会从那泛白的影印文献中探出头来向我挥手,从他写给罗斯福、弗洛伊德、罗素,以及虔诚的孩子们,甚至那些想诋毁他的人的信里,我仿佛又听到了他亲切、充满活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