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围城》与《我是猫》这两部著作由不同国家的作者创作于不同时代,然而阅读它们时却是同样令人捧腹且深思,其中的妙处皆是产生于两位作家对反讽艺术的成功表现.从文本的独特视角到文本语言的叙事方式,反讽艺术的悖逆形态在两部作品中的体现,可谓淋漓尽致.两部同样围绕知识分子展开的小说,前者主要以全知上帝的视角来叙事,后者则是巧用猫的眼来看世界,两者都颠覆了普通人的感观世界.叙述方式上两部作品都采用有意克制与特意夸张形成张力,给读者更多的空间去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航程祭典》中,小说叙述者通过塔尔伯特这个叙述视角的"看"和"说"表达叙事层面的"说",叙述视角的"看"与"说"和叙述者的"说"或者融于一体,或者互相抵牾,成为揭示聚焦人物的结构性反讽。从时间的维度看,小说中的结构反讽主要有两种:一是叙述视角与叙述声音即时冲突所导致的反讽,二是两者之间形成延时冲突引发的反讽。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作家中,阎连科的写作个性鲜明,极具特色,反讽叙述更是他的小说《受活》的显著特征.在《受活》文本中,反讽叙述的特点体现在语言反讽和情境的反讽,其中情境的反讽尤为突出,贯穿于小说始终,使小说呈现出整体的反讽叙事结构.作者在强烈的反讽叙述中,反思历史与当下的意义,从而呈现对苦难中农民的真挚的人道关怀.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汀小说《诺桑觉寺》在日常生活叙事中以叙述者的大量评论赋予小说很高的叙事价值。从修辞方面看,评论使小说产生了反讽的效果,使日常生活叙事不沉闷;从主题来看,评论显化了小说的叙事主旨,凸显了作者的道德观;从叙述过程来看,评论使小说产生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体现当时英国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清闲。  相似文献   

5.
余华小说对命运,尤其是悲剧命运的探讨和叙述很精彩,从他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可以体味得到。同样是时命运的探讨,之前作品体现出的叙事风格到了《兄弟》之中却体现出重要的转换,从冷漠的写实主义转换成黑色幽默的运用,在平实的写实中熟练运用反讽技巧,以及整部作品体现出的寓言化特征,都使《兄弟》与余华此前的作品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6.
《爱玛》是简·奥斯丁最优秀、最成熟、最能代表其风格的小说作品。简·奥斯丁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作家,被誉为反讽大师。《爱玛》的反讽艺术被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关注和评述。基于此,就小说中的"自由间接引语"这一人物话语表达形式进行剖析,运用认知语用学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爱玛》中的反讽话语,探析其中蕴含的情景反讽,并探讨奥斯丁作为一名在以男性为中心社会里的女性作家的叙述策略,以期进一步验证基于关联理论的反讽话语观理解文学作品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关联理论对反讽话语的强大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庹政的小说《百合心》是一部戏仿之作,通过对《围城》风格的模仿,从而与《围城》形成互文性,并构建这部小说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百合心》在内容上看似借用了《围城》的意境,但又有绝不同于《围城》的内涵;在形式上看似承袭了《围城》的风格,但又有跟《围城》完全不同的叙事策略。"百合心"既是对商品经济时代社会空心化状态的隐喻,也是对"空心人"生存状态的隐喻。小说在叙事上带有明显的反讽性,将生活中阴暗、肮脏的一面常态化、合理化,以显示出生活的荒诞;对人物的猥琐、无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同,以映射出社会中不合理的一面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反讽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多从违反合作原则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对反讽有关的语境信息重新分类整合,并以著名反讽小说《围城》中相关语料为语篇分析对象,分析语境信息的激活,理解反讽意图。通过对语料的详实分析,研究发现语境信息的激活有助于识别反讽话语,展现反讽艺术的独特魅力,抨击社会中滑稽、落后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初期,作家囿于传统的思想结构、思维方式以及意识心态话语方式的规训,文学叙事还停留在大面积叙事控诉的层面,继而,随着思想启蒙的深入,作家终于摆脱了思想的束缚,开始以反讽的意识和姿态进入文本.尽管反讽式叙事在新时期初期尚处于弱势,但作家从叙事控诉到叙述反讽的转变,一方面完成了主体自身的解放,一方面深化了对极左意识形态的思想批判.  相似文献   

10.
《爱玛》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反讽手法在这部小说中运用得也最为成熟。本文在全面介绍奥斯汀小说反讽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爱玛》这部小说。文章从三个角度来做出具体分析,分别是:人物言语行为的前后矛盾与重叠反复、故事叙述过程中设置多重陷阱、情境设置巧妙离奇,使读者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和体会《爱玛》中反讽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11.
合作化小说作家普遍面对是违命直言还是违心照说的矛盾,对此,周立波选择了一套独特的话语策略:他同样对政治权威话语进行神圣化叙述,但却有意突出了话语内容与主体的错位,从而对强硬政治话语给予了一定的反讽;同样也对历史话语和人性话语进行扭曲化表达,但并未丑化这类话语的主体,而是对农民的要求给以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从而让弱势话语更自由地涌进文本;同样对人物话语去势或整容,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垂多地投入了自己的思者与创造.  相似文献   

12.
在十七年经典小说中,革命叙事话语的夹缝里赫然地镶嵌着情爱叙事。一方面,革命叙事压抑了情爱叙事,情爱叙事打上了政治烙印,呈现出被简化的屈从地位;另一方面,革命叙事借助情爱叙事完成对宏大主题的书写,情爱叙事使人物形象丰满、细腻、真实,使小说结构紧凑、有悬念,也使小说变得生动、耐读、有人情味。情爱叙事在革命话语缝隙中的存在,既来自于作家从现实出发的创作态度,也是对民族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叙事经验的吸收融会,它使十七年经典小说具有超时代的价值,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政治化文本。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围城》是语言艺术的精品,《围城》通过积极修辞,形成了大量典型修辞话语。《围城》多用看似寻常实则新奇的明喻,还常常围绕同一叙述埘象,博依譬喻。此外,《围城》还运用了幽默睿智的仿拟、得体的夸张、对比、折绕、用典等积极修辞方式。这些积极修辞方式所形成的典型修辞话语脍炙人口,大大增强了《围城》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14.
散文的叙述问题历来被研究者忽视,这种狭隘偏执的文学观念应予改变.文章首先指出叙述学的“话语”分析与文体学的“文体”分析有不少重合之处.其次,分析小说和散文在叙述上的异同.第三,强调现代散文应改变单一、僵硬、狭隘的叙述观念,建立与现代人的心理和思想感情相匹配的现代叙事方式.在此基础上,文章细致而清晰地梳理现代散文叙述模式的演变:一是叙述方式从一元到多元,二是呈现型叙述取替概括型叙述,此外,还有隐喻性叙述、跳跃断裂式叙述,以及反讽戏谑叙述,等等.这些叙述模式的演变,拓展了散文的艺术空间,不仅给了我们某种艺术革命的新启示,而且有可能使散文获得与小说和诗歌平起平坐的自信  相似文献   

15.
《黑暗的心》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写的经典小说。小说讲述主人公逆刚果河而上前往非洲腹地之旅。小说笔法复杂多样,主题深刘。本文以具体实例分析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应用,从而加深读者对帝国主义的虚伪本质这一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当代小说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是人类文化发展中自我反思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文化逻辑与现代文化意识猛烈冲撞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当代小说反讽形式的勃发。当代小说所普遍存在的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与结构性反讽等方式 ,构筑了多重反讽视境 ,从而促成了当代小说叙事艺术的超越性位移  相似文献   

17.
反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技巧。反讽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也是一种观照世界的生命态度和方式。论文主要以第三代诗歌文本为例,分析阐述反讽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言语反讽、戏仿式反讽、存在式反讽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戏曲史上,讽刺艺术源远流长。明代杂剧作家在讽刺杂剧的创作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感伤情绪,而且对当时黑暗腐朽的官场及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分析研究明中后期腐败政策下讽刺杂剧的创作特点和叙事手法,可以更加细致全面地把握明代讽刺杂剧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反讽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一大显征.约瑟夫.海勒在荒诞悖谬的情境(情境反讽)和戏谑调侃的叙述(叙述反讽)中深刻地展现了悖逆杂陈的现实本真状态,对充满无常、悖论和荒谬的战后社会和人生困窘境遇进行了一种带有反叛与颠覆意味的哲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