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自然第六册七课)属于实验课型。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重点是学生设计电路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根据课型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学的有关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独立设计电路检验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正确区别物体中的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半导体及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  相似文献   

2.
我教《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的前后钟祥市丰乐小学吕方锦(431906)《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是小学自然第六册中的一节实验课、它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同时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我根据教材和儿童认...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目的要求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学生通过做课本中提供的“检验物体导电能力”的实验,比较容易建立“导体、绝缘体”的初步概念,但对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却不易理解。因此,设计一个“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的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从实验观察中认识到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能和应  相似文献   

5.
第六册《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说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而不是绝对不导电。比如,干木头一般是绝缘体,如果在空气中潮湿了就会变成导体。为使学生相信这一结论,我做了如下三次实验。 实验一,将正在生长发育的杨柳树枝条折下一小段  相似文献   

6.
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会得出橡胶、塑料等绝缘材料“不会导电”、“碳棒及铜丝等金属会导电”,如何让学生由“不会导电”到“不容易导电”,从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这表面上看来是语言上的一种变化,实际上是学生思维变化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物质的导电性能是物质重要的特性之一,在初三物理《导体和绝缘体》中要求学生知道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并知道一些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材料。我在几年的教学中自制了一种简单的物质导电性能测试仪。  相似文献   

8.
王韶宇 《时代教育》2009,(5):134-134
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可以从定义和实质两方面来区别.定义划分:物理学中,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主要是根据导电性能的强弱来区分的;实质区别: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实质上的区别在于构成它们的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但是,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在外部条件(如温度、高压等)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在四年级科学课《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同学们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周围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告诉同学们: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容易导电,是导体;不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同学们通过实验,很  相似文献   

10.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灵武市中北小学王文■灵武市教研室甘德家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以及它们的应用。2.使学生学会做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对...  相似文献   

11.
导电体检测器黄州市路口小学刘国良(436214)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时,学生用实验电路的连接方法,将周围的一些物体逐个地接在电路中来判断被测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但对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进行检测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根据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节课,我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认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性质,学会安全用电,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前,发动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和将导体绝缘体等材料准备好。如陶瓷、玻璃、铜丝、干木条……。  相似文献   

13.
(课前,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组装电路检测器比赛。)一、直接揭题,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师:知道今天李老师要和大家研究什么吗?生:让我们研究导体和绝缘体。师:(板书课题)根据你的经验,什么叫导体?生: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师:那什么叫绝缘体呢?生:我觉得绝缘体是不导电的。生:不是不导电,而是很难导电,或者是导电的性能很差。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材《自然》教学大纲提出:《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在学生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后,教会学生辩认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以达到培养学生用简单电路检验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教学目的。我在教该课时,修改了教学大纲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把这堂课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以...  相似文献   

15.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这篇课文要求学生知道什么叫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我在教学时没有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定义照读照背,而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再进行分析概括,从而牢固地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我具体的教法: 师:请同学们按图接好电路。  相似文献   

16.
我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了“铜丝、铝丝、碳棒等物体能导电,橡胶、塑料、玻璃棒物体不能导电”的结论,从而建立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当教师指出:描述“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时,要用“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来描述,而不能用“能导电”和“不能导电”来描述,许多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三维教学目标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即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不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2.制订并完成小组计划,实施有关检测步骤。3.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证精神。二、教学重点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2.实验操作与过程。三、教学难点制订计划。四、教具准备电路检测器(前节课学生已自制),条形橡皮擦,20种被检测材料(以上材料每小组准备一套即可,20种被检测材料由教师准  相似文献   

18.
我教《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有一教学环节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判断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一班教学时,我按教材安排,课前为学生准备联接好的电路,学生实验时,只需将物体往检验座上一放,小电珠亮了,说明是导体,不亮则为绝缘体。学生按教师要求很快就完成了。实验记录表也准确地填好了。学生无需动多少脑筋,兴趣分明也不太高。  相似文献   

19.
深入浅出     
我在北京市海淀区讲过一节评优课,获一等奖。教学内容是《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其中做了检验大地是否导电的实验,给听课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听课的领导评价这个实验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进行了安全用电的教育。我怎么设计这个实验呢?在备课中,我发现教参上有这样一句话:关于大地、人体、不纯净的水是导体不便于进行实验,但这与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二、课前准备 1.几组电路和一些需检验的导体和绝缘体。 2.让学生自备一些电工工具和电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