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冠李戴的“药王”郑金生一、张冠李戴的韦慈藏“药王”“药王”是中国古代民间广为人知的医神。自古至今,各地出现过许多“药王”。但是,医学史有明确记载的“药王”不是在民间被多数地区奉为药王的唐代的孙思邈,却是唐代的韦慈藏。韦慈藏在唐代并没有太大名气,在正...  相似文献   

2.
植根民族文化,立足服务社会──记东方伦理道德哲士薛永新1995年3月24日,被誉为中国四大药王之一的成都恩威集团公司总裁薛永新先生,接到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诗人文化大会授予他的"东方伦理道德哲士"证书。这是该组织首次授予东方人这一荣誉称号,以表彰薛永新...  相似文献   

3.
早闻《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药王菩萨”神农为了给人治病,不仅走很多路去寻草,还亲口尝试体会草药的功能。一日食了毒草,多亏几片绿油油带着香气的小嫩叶嚼入口中,顿感舌底生津,精神振奋,仿佛周身被它彻查了一遍,不适一扫而光,神农给这小嫩叶起名叫“查”。“茶”由此得名,由此而兴。  相似文献   

4.
石像蕴灵     
在太极山顶环视四周,群山倍显矮小,顿然觉得视界清明,真乃藏仙蕴灵之地。太极山顶土层很薄,随处可见裸露着大小各异、沐风淋雨的石头,坚硬光滑的踏级、巨大雄峻的台基和厚实牢固的石墙以及石头修造的建筑和庙宇,古老而充满灵性。在"药王殿",我看到安放石像的庙宇  相似文献   

5.
重庆阳戏是祭祀戏剧,演出时通过对阳戏神明的膜拜来祈求福祉以驱邪纳吉。神轴画像是众多神明的集中体现,一般主要悬挂在演出坛场现场,根据其不同的描绘内容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悬挂位置。重庆阳戏多数神坛的主奉神明是川主、土主、药王,以及《总真神轴》和《三教总真神轴》中描绘的120多位神明,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区域的阳戏坛班还单独供奉一些另具特色的神明形象或演出中使用一些神轴画像作为特殊道具。神轴画像是阳戏坛场布置的重要元素和阳戏演出的必备道具,为研究阳戏及其宗教艺术提供料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宁县北区的宇村塬,有一座颇有名头的字村庙. 该庙坐西向东,依沟边而建,庙院长宽各百米左右,有正殿三间,献殿三间,左有圣母宫,右有药王祠,前有戏楼,后有菩萨殿,钟楼、鼓楼在院两旁相对而立.大门外的崖下有几孔窑洞,人称三教洞.  相似文献   

7.
慧远,是我国东晋时期继道安之后著名的佛教领袖。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因果报应学说、沙门不敬王者论以及法性本体论。其因果报应学说对我国东晋以前的感应等迷信思想有吸收和利用,这与他从小“博综六经”(《高僧传》卷六《释慧远》)深谙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他时常援儒道证佛。佛教根源于印度,不同的土壤,使得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李正学 《寻根》2014,(5):9-13
狐狸岩画,是史前岩画的一个常见主题,反映着原始人狐狸图腾崇拜的文化心理。现今在各大洲均有发现,刻磨时间约在旧石器、新石器、青铜时代不等。在我国,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等地,都发现了以狐为对象的岩画。原始人为了生存,需要不断地进行采集、狩猎的攫取性经济活动,从中逐渐分辨了各种不同的植物、动物。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在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在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教育公平问题有过不同的认识和实践。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对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在我国的实践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讨论,以求教于各方。  相似文献   

10.
徐程 《文化市场》2002,(4):20-23
我国加入WTO,给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规定性.确定我国文化市场与资本主义文化市场有质的不同。那么我国文化市场管理如何应对入世.以保证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面,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试从入世后文化市场管理面临的七大关系方面.谈此粗浅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姜辉 《华夏文化》2014,(4):45-46
正关于"药王"孙思邈的享年,历史上一直颇有争议。所争焦点,不在卒年。《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载:"(孙思邈)永淳元年,卒。"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此说法已为史家、医家广泛接受。而孙思邈生于何年,史书并未明确指出,据《旧唐书》、《新唐书》、《四部总录·医药编》及有关碑铭、传奇的内容推算,关于孙氏生年的说法主要有:北魏永平五年或梁天监十年(公元511年)前后、北魏神龟元年或梁天监十七年(公元518年)、东魏天  相似文献   

12.
徐梓 《寻根》2013,(6):4-9
《上大人》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中的习字教材,和《急就篇》《百家姓》以及各种杂字书等识字教材不同,彼此有着迥异的功能。识字是认识字,即掌握某个字的字形、读音和意义;而习字则是练习写字,也就是如何把字写得工整美观、雅致好看。古代人们用的是毛笔,要把字写好不容易,所以习字是启蒙教育阶段一项很重要的功课。  相似文献   

13.
成道节与腊八粥杨洪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流传、发展了两千年,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不仅对我国的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也程度不同地与我国的一些民间风俗相融合。例如,在佛教传统的成道节(我国民间称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相似文献   

14.
鞠虹 《寻根》2012,(4):29-34
胶东半岛位于山东省胶莱谷底以东,包括山东省的烟台、威海、青岛等22县市。中国的北方地区盛产小麦,面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馒头即是其中之一。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馒头的称谓不同,如在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叫“馍”,胶东地区叫“饽饽”,等等。  相似文献   

15.
二十四史各史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版本。从1959年起,我国史学工作开始了二十四史的整理工作。整理工作以各史的善本为底本,参照其他版本,吸收已有研究成果,作了标点、分段和校勘,纠正了旧本中的讹误、脱漏、衍、倒置等许多错误。1978年,二十四史点校本由中华书局全部出版。是目前普遍流行的最好的版本。但是,这个版本也还不能说已经十全十美,由于理解的不同,某些句读还可斟酌,一些不同记载的取舍也可商榷。因此,各史其他版本也还有参考价值。现将二十四史现存版本罗列简述于下,供研究检索、参考。  相似文献   

16.
倪胜章 《寻根》2008,(1):69-73
舞狮在我国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由于各地民俗的不同,舞狮有南北之分,道具有大狮(两人舞)、小狮(单人舞)之别,种类有手摇狮、板凳狮、桌狮、地狮、布袋狮不等。表演中有跳跃、跌扑、腾转、踩球、登杆、攀顶等,突出威武热闹场面,以衬托节日的欢乐气氛。在豫东一带,人们把这种舞狮形式称作“武狮子”。而在河南省沈丘县县城回族中却流传着一种风格迥异的民间舞狮形式,  相似文献   

17.
杖鼓溯源     
李理 《寻根》2008,(5):76-85
杖鼓是以手和杖(鼓槌)左右击打演奏的乐器,因其在古代宫廷中用于帝后卤簿仪仗,后世也记载为“仗鼓”。杖鼓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曾有不同称谓,如“腰鼓”、“细腰鼓”、“长鼓”、“羯鼓”、“两杖鼓”、“细腰双面鼓”等,在古代还曾有“正鼓”、“和鼓”、“震鼓”等乐器与杖鼓的造型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18.
王晓庆 《寻根》2008,(2):100-103
古代,商人们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甘肃、新疆,源源不断地把我国制造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送到波斯、罗马等地。与此同时,中亚、西方等地的骏马、佛教、医药等也陆续输入中国。  相似文献   

19.
趣说国旗     
世界各国的国旗五颜六色、多姿多彩,主要有红、绿、蓝、黄、白、黑等色。国旗上不同的颜色既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民族精神,也反映了不同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金旺 《世界文化》2007,(9):46-47
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开始喝茶了。随着茶叶逐渐传到世界各地,茶也具有了世界性,但是,由于民族国家的不同,又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喝茶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