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水浒文化视角分析研究梁山子午门功夫的演进,探讨在水浒文化影响下,梁山子午门功夫及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保护。主要结论:认为子午门功夫历史源远流长,拳种内容丰富,水浒文化特点突出,深受齐鲁、水浒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形成了独特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2.
水浒武术文化的探析及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水浒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分析,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水浒武术文化的形成、发展进行研究,论述水浒武术文化的创新传统和源远流长的民俗武风,梳理水浒武术文化“崇文尚武、义气豪爽”的侠义精神及其文化结晶——子午门功夫.客观地对水浒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问题进行分析,加强“水浒武术”的研究、整合和推广,使其成为山东农民全民健身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水浒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特殊的地理背景、悠久的尚武传统是水浒文化产生的根源。同时,分析了水浒武术文化发展中的困境与机遇,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宁  李成银 《精武》2007,(1):6-7
山东是齐鲁武术文化的发源地,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齐鲁大地,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有邹鲁故国,孔孟之乡;北有齐国故都,春秋首霸。座落于鲁西南的水泊梁山,是以宋江为首的108名梁山好汉的精湛武功、传奇故事,被记载于《水浒传》一书而驰誉中外的。《水浒传》虽是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小说,但它来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因为确有一段以水泊梁山为营寨的农民起义史实。子午门功夫(又称“梁山派”)就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梁山众英雄好汉们在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生活经历中创编的,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梁山一带也因此习武之风盛行,成为中国著名的武术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水浒武术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集中体现,文章分析了水浒武术文化的本质属性,客观的对水浒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问题进行分析,加强“水浒武术”的研究、整合和推广,使其成为山东农民全民健身的新亮点,并在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浒武术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水浒武术的本质属性及发展状况,分析认为:保护水浒武术,关键要维护其生存空间,与社会互动,与教育结合、与地方经济相融合等手段,才能合理有效的继承与发展水浒武术.  相似文献   

7.
穆瑞丽 《精武》2012,(19):80-8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珐,从旅游开发的视角对水浒武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论述了水浒武术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客观的分析水浒武术旅游开发的研究、生合和推广,使其成为鲁西地区旅游事业发展的新亮点。开在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功夫网络游戏与武术文化为双向互赢模式,一方面,底蕴深厚的武术文化是功夫网游创作与升级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功夫网游是武术文化得以表达和传播的有效平台。玩家通过功夫网游这一文化传递的"信使"可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们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武术思维。基于科技造成武术文化流失的大背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功夫网络游戏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与传播功能做了分析,结果认为功夫网游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传播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表达主要通过古代器物、服饰、建筑等武术元素以及亦幻亦真游戏情境的设置;其主要传播功能包括传播武技、传承武术精神、传播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9.
武术影视或功夫影视作为世界影视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功夫"或"武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张闪光名片,她在向世界人民展示东方独特的技击人体运动文化之时,也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章对经典武术影视和电视直播武术赛事以及相关的武术娱乐节目所承载的文化元素进行了宏观而概要的分析,对武术影视和武术赛事文化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武术影视和直播武术赛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载体,对弘扬优秀对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0.
记得前辈马凤图先生曾经说:“研究武术的人,不能把《水浒》一般小说看待,它里面有真实可的材料;《水浒》之于武术史,其功不亚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就你是怎么个读法。”起初漫不经,可日子久了,越发觉得此语有些量。于是,便又打开《水浒》专心致地细读一过,果然与往昔之囫囵枣大异其趣。十八般兵器中的鞭、锏、锤、挝属于短式兵器,可作用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文化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传播论》一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论。认为《中国武术传播论》作为国内武术传播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最主要的学术价值可以归纳为:为武术传播研究充实了根基;为后续武术传播活动明确了"以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功夫熊猫》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功夫(武术)"与"熊猫"是中国文化的标示,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形象大使。《功夫熊猫》中众多的武术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点,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吸引力所在,因此,首先获得了国际传播的成功;其取材于中国元素,以武术为核心内容,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使之顺利跨越国界,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可以认为,该片是传播中国功夫的武侠片。虽然该片并非完美无缺,但这一在国内外均能获得成功的普适性案例启示我们,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该融合国外经典的文化元素,而且其传播圆心不一定要完全在国内,而应该是多元的。海外的传播之源可能会成为推动中国武术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3.
竞艺武术是一种文化启迪、文化思考、文化实践,是对"常态"武术文化的"形态改变",只有不断地实施"形态改变",才有文化发展的可能。否则武术文化总是在传统面前裹足不前,日现"病态",被时代淘汰。实际上,武术自古以来就饱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拥有生存的巨大能量。同时,"形态改变"后的竞艺武术文化拥有雄厚的社会基础,这是武术文化不断弘扬和扩张的根基。只有适应、引导和满足社会变迁的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等,对水浒文化中的体育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当今水浒地域体育遗存真实存在。水浒体育文化是从鲁西南文化中发展而来,具有鲁西南的地理特征以及鲁西南人的性格特点,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建议:继续传承、推广、普及水浒体育文化项目,造福后人。  相似文献   

15.
初读韩雪新著《中州武术文化研究》(以下简称《中州》),让我有了再一次重新思考苌乃周的机会。在武术史上,历来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天下武术数中州"的说法。河南  相似文献   

16.
武术赛事在现代社会武术文化传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传统武术节是目前武术单项比赛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武术比赛,被誉为"武术界的奥运会"。文章以安徽黄山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为例,通过研究本次武术节的赛事情况后,从外围层次、中间层次、核心层次三个方面分析了武术赛事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指导武术赛事更好地为武术文化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武术最本质的特征是技击;而技击亦是古代战争的基本手段。古代兵家的理论和思想对中华武术技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孙子兵法》是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来,中华武术的技击思想与《孙子兵法》是分不开的,是深受其影响的。可以说《孙子兵法》是运用好武术技击的最佳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功夫电影市场的崛起,人们对于武术的关注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这项中华传统格斗技术感兴趣.但是大多数人对于武术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武术套路演进和武术传统文化的关系知之甚少.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武术套路演进历程和武术文化的发展特点,并对武术套路和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林大会"使传统武术的部分拳种进入了主流电视媒体,这是武术传播的质的飞跃。但需要明确:"武林"不等同于"武术界";"技击"不是武术的核心;武术文化传播的动因是"神秘",而不是"真实";武术功夫的精粹是"套路"与"和谐",而不是"格斗"和"对抗"。武术电视中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中存在"二律悖论",在传播过程中要讲求武术的"品格"和节目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武术文化在国内电视媒体传播中的"魅力"与"暴力",解析武术在电视媒体传播过程中所呈现的利与弊;探析武术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武术无形资产的传承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武术传播以电视媒体为载体应回归到武术自身的文化中来。电视媒体是武术传播的主要纽带;武术不是靠"打"传播发展的,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打动人心;搭建"传统与传承武台",彰显武术顽强生命力;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对社会具有很强的塑造力,对世人形成特有的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