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伟一 《职业圈》2008,(8):64-65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现行法律制度主要渊源于西方法学,渊源于西方的法律制度在中国适用过程中,必定会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些隐性的矛盾或冲突。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现行法律制度主要渊源于西方法学,渊源于西方的法律制度在中国适用过程中,必定会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些隐性的矛盾或冲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出现了一股恶搞传统文化的不良风气,大量的文化经典和历史文化人物遭到颠覆性解构,严重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遭受恶搞的主要原因有:我国过去相关的道德教育较为欠缺;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多元文化的猛烈冲击;一些人受到不良心理的支配和经济利益的诱惑;创新思想在我国实践过程中有所歪曲和异化。在客观分析恶搞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付增战 《职业圈》2014,(15):7-9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对企业文化认知和理解不够,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走入了误区,也制约了企业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理论发展和我国企业文化现状分析,从以立足传统儒家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文明古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管理人才、培养人才的理论精髓。基于合理的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应用于企业人才培养,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人才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企业发展战略观,还可以提升其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人文素养,让企业人才更好地认同接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岗位工作、推动企业进步发展。文章针对企业人才培养中中国传统文化应用问题进行探究,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与重要性,并就传统文化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因此,在建立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管理化,又要汲取中国传统丈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7.
陈禹希 《职业圈》2011,(1):83-84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日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国学的认识系统构建能够消解西方企业文化管理中不适合中国国民气质心理的部分,补充理性层次上中西结合的完美经验。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又要梳理和再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作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补充剂。最后,将二者进行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 《职业圈》2007,(4S):65-66
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并对二者的统一性进行了理论思辨,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内含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为领导艺术的华丽画卷增添了新的色彩.文章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分析其在企业管理上的启示和应用,最后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0,(4):165-165
朱宗震在《观察与思考》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的内省文化正适合未来发展的要求,也适合未来世界的需要。中国必须摆脱西方发展模式的迷思。我们不是不承认西方文化的先进性,而是说,西方先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融合的现状和问题,包括经济利益导致传统文化被忽视、宣传重视程度不足以及融入机制不完善等。同时,以国有上市公司中国武夷为例,探讨了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融合的因素,包括社会责任感、企业组织制度和员工参与度等。本文认为,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沟通方式等方面,可以为企业注入更多具备文化底蕴的特质,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于文化底蕴的需求。最终,这种渗透融合的策略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长茂 《文化学刊》2012,(3):169-172
本文分析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轨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文化因子,不仅具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更具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也存在着丰富的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沟通衔接的活力因素,这些活力因素促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并转型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引进西方的管理思想的过程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创立者或者实践者来到中国更多地是传播。而对于中国的管理现实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现实对接,也许更能代表一种传播的诚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初上当受骗所研究的施密茨博士,希望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有进一步了解,著名国家专家刘伟见先生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中研华创 《职业圈》2011,(25):76-77
在中国引进西方的管理思想的过程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创立者或者实践者来到中国更多地是传播。而对于中国的管理现实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现实对接,也许更能代表一种传播的诚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初上当受骗所研究的施密茨博士,希望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有进一步了解,著名国家专家刘伟见先生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12,(1):119-119
姜海在《江海学刊》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我们身处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既带来文化质素的嬗递与新变,又招致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彷徨。如何重新底定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文化选择与文化发展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急迫态势无法回避地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毫无疑问,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既要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承继相接续,又要合理地采撷西方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艾昕 《职业圈》2010,(1):40-42
如果说“道”“德”就像中国企业文化的符号,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智慧、中国企业文化的根源,而中国企业家则是传承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他们身上有着深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最能体现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王贺 《文化学刊》2023,(5):52-55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是我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孕育的近现代时期的革命文化是新时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精神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大众的、科学的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今我们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12):64-64
要坚持文化输出的内容主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在西方文化输入的强力冲击下,相当多的人漠视本国传统文化,甚至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这种现状及其引发的传统文化市场萧条,严重打击了国民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在西方传播中华文化的经验告诉我,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在世界上有市场,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11,(2):184-184
李雪涛在《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撰文指出,在当代中国,有很多现象表面来看是中国与西方的问题,实则是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换言之,许多看似地域上的不同,实际是时间上的错位。因此。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顺利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未来中国文化的形态,应当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又深入人心.任何一个中国组织必定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要在中国建立学习型组织就必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学习型组织的支持和阻碍,我们要对其积极因素加以发扬,对阻碍因素则加以协调,以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为学习型组织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