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上呈现出来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在于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和育人功能,实现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具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依照价值主体、实现形式、显现效果的不同,存在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
观念是思想的结晶,是行动的向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念是当代中国为了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促进人文价值的提升而做出的新的理性认识和思考。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念,对于缓解人文价值与科学价值的冲突,化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生态性危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系统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在现代人类生存现实境遇、生态理论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需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及深刻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表现形态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起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观、服从自然规律的正确的科学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需要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课题。直面当下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人的生态意识、生态情感、生态信念和生态行为等方面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容体系,切实担负起培养人良好生态素质的神圣使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有助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实现生命的本真意义.通过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帮助人们调整思想和行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为推动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回应和价值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效用和意义,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化创新,培育和建构"理性生态人"。当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可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引、丰富生态教育的内容、完善生态教育的机制建构、强化生态教育的环境塑造、推动生态教育的方式创新五个方面着力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适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两个层面上均有其价值所在。在教育主体层面,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内容,并使受教育者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是教育主体贯彻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价值所在。在受教育主体层面,其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是时代新风貌的展现,也是真正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探略,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功能为主导,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教育方式。以此为研究对象,对生态价值探略的行为、策略和理念进行探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广泛覆盖被教育群体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主要由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的建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生态人的生成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要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建构受教育者科学的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人生观;加强环境法制教育,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促进生态责任感的生成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尤其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作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依据及其基本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可以通过加强对关键人群的生态教育、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等路径来实现,以期我国生态文明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两个层面上均有其价值所在。在教育主体层面,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内容,并使受教育者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是教育主体贯彻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价值所在。在受教育主体层面,其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是时代新风貌的展现,也是真正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蕴含着对人才生态道德知行规范的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生态价值主体的生态责任意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规范等是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认知、丰富大学生的生态情感、增强大学生的生态行为意志等是契合生态文明建设诉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归根结底是由"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所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一种发展性价值,是指基于"生态的价值"基础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动,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主要表现在:帮助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帮助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帮助人们树立整体利益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人类认识和创造其价值的目的与最终归宿.而灌输和接受是其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素质教育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睦相处,这应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内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素质教育缺失。加强生态素质教育,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现实性,培养大学生尊重自然、关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类意识",引导和促使大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实现,是生态教育活动的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更是一种实践关系。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实现出现了一些障碍,包括生态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实现形式存在不足、生态价值主客体之间的沟通途径和反馈机制有待完善、生态价值主体的需求层次和反馈表达的真实性不够。从思想指引、内容体系、方式创新、环境塑造和机制构建五个方面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实现的路径,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他们的自然界整体思想,人与自然辩证统一思想以及社会与自然辩证统一思想,既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科学理论依据,也是新时期有效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是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从生态知识的传授、生态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创新生态教育活动等方面培养理性"生态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问题,是以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构建完整学科理论体系为题中之义,以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生态危机为现实需要而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以生态哲学的导向价值、生态伦理的规范价值、生态力量的整合价值、"生态人"的塑造价值为主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为基本路径,因此需要构建起大学生生态文明生态教育的创新机制、实践机制、环境育人机制和评估机制等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观念是思想的结晶,是行动的向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念是当代中国为了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促进人文价值的提升而做出的新的理性认识和思考。树立正确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及其实现是贯穿于人类思想史的终极命题,也是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更从生态领域回应了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嵌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提出了环境就是民生、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继承了“天人合一”生态观中人与自然在个体和社会双重意义上的统合,同时剔除了传统文化中的等级思想与迷信内容,将人从服从自然、服务于“天道”的客体地位中解放出来,赋予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对中国传统生态观的吸收与重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了西方生态思想中主客体对立、人与人之间对立的观念,将人与自然、人与人纳入彼此依存的共同体视域中,实现了对西方生态思想的反思与超越。从人的本质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在生态领域的嵌入与展开,实现了对人类思想史的接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