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是20世纪初叶中德两国在华合作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它以中德政府合办的优势、极富近现代教育特质的课程体系和兼顾中国传统教育的需要,开启了青岛近代高等教育的大门。它直接影响了青岛国际化、开放性的教育模式和以自然科学见长的高教特色的形成。同时,也给青岛教育带来长期的殖民化阴影。  相似文献   

2.
德华大学又名青岛特别高等学堂,是德国在1909年与清政府合作在青岛创办的一所近代高等学校。这所学校的创办,虽然是德国在青岛经济殖民、文化扩张的产物,但其在专业设置、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青岛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德华大学的医科,以当时德国在青岛设立的设施最先进、医疗水平最高的海军医院和福柏医院为实践基地,教师全部是由德国在青岛的海军医院的人员充任或兼任,课程设置系统,教学内容先进,在一个较高起点上奠定了青岛近代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降,西学东渐并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始于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法制改革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国,了解西方近代狱制,进而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狱制并加以实践,既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走向世界,学习西学的结果,也是清末法律改革的成就。由时任青岛监狱典狱长邱炳煃编写的《青岛监狱报告》(第二次日占时期),通过对近代新式监狱的狱务行政、管理、作业、经费等情况的介绍,特别是对监狱的人文化管理,如改善生活环境、对亲属接见、书信收发等制度的详解,反映了清末狱制、法制的近代化以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青岛是一座只有百年历史的新兴城市,以其特殊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租借地城市,合理的城市规划使青岛从一爿自然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近代城市.特别是早期德国人为了特殊的目的,在青岛原有的兵镇与村落相结合的城市格局下,按照具体的城市规划方案,投巨资兴建青岛的基础设施,为日后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试从青岛的历史沿革,城市规划特点及早期街区的形成来展现德占时期的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5.
青岛早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青岛迅速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进出口口岸之一。这既得益于近代时期国内经济格局的变迁,即由运河贸易体系向沿海贸易体系的转变,使青岛处于新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位置;又在于青岛在开埠后自身经济秩序的建立,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良好的管理和制度措施。对外贸易的增长与经济格局的变迁在青岛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进而促进了青岛早期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教会女校的创办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开端。解放前青岛作为曾有一段典型或完全殖民地历史的城市,教会女校的迅速发展对青岛女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青岛女子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提高,青岛女子自身不断觉醒,又反过来成为发展青岛女子教育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代,崂山风景区核心区域由山东省划归青岛市,对于崂山和青岛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青岛近代以来一直受制于面积与人口的不足,沈鸿烈主政期间,加大城市建设力度,追求城乡一体化的理想境界,对崂山刻意投资建设、苦心经营,争取到崂山的划归,对青岛城市赓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近代通商后,青岛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城市,因此方言变化发展速度快。另外,受到殖民及移民影响,青岛方言出现了地区差异显著的特点。青岛方言在词汇的词形、语义等方面却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特质。青岛作为一座近代崛起的城市,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优势。在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本乡本土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原生态文化更多地集中在城市的北部,李村大集、够级扑克等等,都代表了青岛人的创造精神,给青岛这座城市注入了古老而又时尚的文化元素,成为青岛引以为傲的民俗文化品牌。弘扬民俗文化,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898年至1928年的30年间,青岛相继经历了德租时期、第一次日占时期和北洋政府等三个不同的统治时期,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其医疗卫生事业在这三个时期内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医疗卫生事务的管理机构也随着政权的更迭而不断变化,防疫、检疫制度在此时期得以确立和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是各有侧重。整体而言,近代青岛城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它也是青岛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区域结构的调整和制造业的转移。在制造业的迅速转移过程中,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制造业是青岛的最大产业,建设世界现代制造业基地,青岛具有独特的优势。抓住现代制造业,也就抓住了青岛发展的关键。因此,青岛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思路是:经过5~10年的努力,实现青岛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跨越,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跨越,把青岛建成产业特色突出、经济效益好、国际竞争力强、能代表世界制造业一流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分析青岛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制约其发展的物流产业规划缺位、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等瓶颈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作用、多种渠道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加速推进青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振声是国立青岛大学的惟一一任校长,也是国立山东大学的奠基人。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杨振声打破门户广揽名家的办学方针,严格整肃不由任便的治校原则,撙节支出添增图书、实验设施的经营政策,为青岛大学的历史涂上了一笔重彩,创造了青岛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凡业绩。杨振声清正廉洁、平等待人、长于肆应的人格魅力,折射出大学校长的伟岸风范。  相似文献   

14.
杨振声是国立青岛大学的惟一一任校长,也是国立山东大学的奠基人。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杨振声打破门户广揽名家的办学方针,严格整肃不由任便的治校原则,撙节支出添增图书、实验设施的经营政策,为青岛大学的历史涂上了一笔重彩,创造了青岛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凡业绩。杨振声清正廉洁、平等待人、长于肆应的人格魅力,折射出大学校长的伟岸风范。  相似文献   

15.
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需要打造全新城市消费功能。目前青岛市存在外来消费吸引不足、新零售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青岛市通过聚焦开放、时尚与国际化,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与国际时尚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同步发展等举措强化优势;聚焦品牌与国际标准,提升青岛消费能级,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等途径补齐短板;聚焦服务与管理,全面提升青岛消费环境的国际化水平等手段提升环境;聚焦支持和配套,完善和提高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保障水平等措施完善政策,促进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十五”以来,青岛市服务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贡献能力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但也存在服务业比重、档次及外向度偏低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从明确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整体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突出发展服务业十大领域等方面提出了青岛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构想,同时论述了实现这一构想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1891年开埠以来,青岛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无名的小渔村,到带状的狭长城市,再到今天拥湾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青岛城市建设与发展思维不断成熟、更加科学的历程.每一次城市发展思维的变革,都会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巨大变化,随之会带来城市发展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