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课堂是艺术的殿堂,学生热爱艺术,喜欢上音乐课。在平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孩子们普遍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乐意参与表演展示,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风采,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但也普遍存在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听别人唱,总喜欢"我来唱、你来听"。对于别人的发言,他们往往表现出不耐烦,不愿意倾听,而是迫不及待地和同伴抒发自己的感受,交流自己的想法。多年来,本人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雅琴 《考试周刊》2011,(5):232-232
学生在音乐艺术方面或多或少地都拥有自己的喜好。多数同学喜欢唱好听的歌曲,欣赏好听的音乐,只有少数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通过拜师学艺,在某一艺术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是,在农村中学,很多孩子得不到展示自己的机会,主要因为胆怯而不敢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甚至会因为发挥失常而感到非常苦恼。  相似文献   

3.
傅秀华 《儿童音乐》2012,(11):42-44
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教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主阵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喜欢音乐艺术,以愉悦的心情探索音乐天地的奥秘,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中感悟人生之美,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笔者想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平常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创设互动式音乐教学在我看来,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大都是机械性的老师范唱、学生跟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为此,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一些互  相似文献   

4.
罗诚 《江西教育》2011,(1):72-73
众所周之,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既然是听觉艺术,它就离不开“听”这一重要环节。音乐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音乐课堂上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听,使其准确唱呢?下面共同来欣赏《摇篮曲》这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之,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既然是听觉艺术,它就离不开"听"这一重要环节.音乐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音乐课堂上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听,使其准确唱呢?下面共同来欣赏<摇篮曲>这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多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跟唱、听唱、机械模仿等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被动倾听的读谱学唱教学割裂了音乐语言与身体语言、心理语言的沟通,使得音乐课堂枯燥乏味、沉闷,学生喜欢音乐却厌烦上音乐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本能听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陆萍 《儿童音乐》2011,(11):46-47
音乐的本质意义是活动和多元的,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音乐活动、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的潜能。站在中学音乐课堂上,让我深感遗憾的是学生喜欢R&B等风格的流行歌曲,却不喜欢学唱课本上的歌曲;喜欢街舞,却不喜欢音乐课堂上的律动。因此,音乐课上的教唱新歌和鉴赏乐曲成了煎熬,创作和活动更成了空话。要想在音乐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演唱、表现、创造、活动,要想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音乐老师,那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很多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逐渐疏远了我国传统的艺术瑰宝——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做好让民族音乐走近学生,加强民族音乐教学的工作。一、加强民族音乐教学很多学生反映音乐课本中的歌曲不好听,常常要求听唱一些流行歌曲。  相似文献   

9.
颜平 《儿童音乐》2012,(8):49-51
期末临近,每个学期的音乐检测学生评价又摆上了议程。这既是任教的音乐教师对学生一个学期音乐学习的检测和评价,也是学生的一次展示机会。以往,我们的音乐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通过听学生演唱一首歌曲来评价他们的演唱;三年级以上还要增加乐器演奏来对器乐学习进行评价;再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等等。评价手段虽比较丰富,但似乎总有点美中不足:期末考试显得很凌乱,你唱你的,他唱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泉 《成才之路》2009,(15):26-26
音乐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包涵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创新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在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听、唱、说、演等方式,感受表现动物的音乐。让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同时,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各种音乐手段,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音乐的美,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12.
唱歌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也是再创造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每一个小学生都喜欢这种带有语言的特殊音乐,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学生反而不敢当众唱歌,对唱歌表现出紧张、害怕,还有的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唱不好歌致使对歌唱的喜爱之情逐渐减弱。唱歌能力作为音乐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老师的关注,面对部分学生喜欢唱歌却唱不好歌的现象,除了对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以外,我们更应该反思教学目标定位,唱歌教学追求的培养目标应该从"授之于鱼"的"唱会歌"转变为"授之于渔"的"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这样更深层次的目标定位也使唱歌教学有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的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受力、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三方面。测试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就是根据大纲要求,对以上三方面的能力作适度的考察。音乐感受力包括音乐听辨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听、唱等音乐实践中得到发展。测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也就要围绕听、唱来进行:通过听来区分音乐表现手段中的音高、时值、速度、力度、节拍、节奏、音程、和声等差异,从而考察学生的听辨能力;通过听唱一些音乐片断和演唱所  相似文献   

14.
谷群 《中国教师》2014,(Z1):222
<正>音乐课是什么?音乐课是唱,音乐课是听,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喜欢唱歌课而不喜欢欣赏课。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音乐课程中的感受与欣赏作出了具体要求,文中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聆  相似文献   

15.
我很喜欢听别人讲课。即使那些我不能完全听懂的课 ,我也很喜欢一边听一边琢磨 ,偷偷地去发现并学习别人的教学艺术。最近 ,我发现许多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听他的课 ,提不起精神来 ,要打瞌睡。究其原因 ,是因为这些青年教师跟我自己年轻时一样 ,思想上有一个误区 ,以为写在教科书上的内容 ,必须逐章逐节地讲 ,像做超声波扫描似的 ,生怕哪一点舍弃了 ,没有讲到 ,学生就学不会 ,将来学生考不出来或在实践中不知道去用 ,就是我做教师的失职。于是 ,老觉得教学时间太少 ,讲课就为了赶任务 ,每个知识点都不敢去发挥 ,去深化 ,去起到启迪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谢文麟 《时代教育》2009,(9):171-17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何让学生具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去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是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就自己教学的经验出发,从理论和技能两方面入手,探讨在加强学生音乐记忆能力、视谱听唱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李云芳 《考试周刊》2012,(61):106-106
我校课改沿用了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技能,合作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仔细观察会发现,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不会倾听,不善于倾听。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没有耐性听别人说:部分学生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课堂往往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导致部分善于表现的学生在课堂上抢着发言,部分习惯沉默的学生则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特别在小组学生英语对话表演这一环节更是严重:展示的学生很认真地把自己小组的对话呈现出来,周围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倾听,有的在讨论自己组的展示,有的自己在看书,有的什么也不想,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只静静地坐着等自己组的展示,好像表演是给老师一个人看的。当老师在对展示小组所犯错误进行当场指正时,其他组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倾听,还会继续犯相同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付倩 《辅导员》2013,(16):143-143
<正>中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期,思维活跃,热情好学,接受能力强,他们往往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唱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从而淡化了音乐艺术的趣味性和完整性,教材上的音乐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相差甚远,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新课程理念,创设和谐的音乐情境,让学生既喜欢经典,又保持自己的流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快乐中培养能力,学会创新。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注重独立的知识与反复的歌唱技能训练,所以学生容易疲倦。托尔斯泰说:"音乐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针对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唱"轻"听"的问题,本文围绕优化"听"的内容、步骤和方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付倩 《辅导员》2013,(Z2):143
中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期,思维活跃,热情好学,接受能力强,他们往往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唱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从而淡化了音乐艺术的趣味性和完整性,教材上的音乐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相差甚远,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新课程理念,创设和谐的音乐情境,让学生既喜欢经典,又保持自己的流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快乐中培养能力,学会创新。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注重独立的知识与反复的歌唱技能训练,所以学生容易疲倦。托尔斯泰说:"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