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华玲 《历史档案》2015,(2):112-117
清朝对因罪革职发遣边疆的犯罪官员,情节较轻者,准其捐资赎罪。乾嘉时期大量遣戍新疆官犯的案例,其规范的捐赎制度与实际运作,都表明清政府在对官犯"捐资赎罪"的管理上,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而新疆官犯"捐资赎罪",在主观上为争取早日释回的同时,客观上也为促进西北边防建设、新疆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以及"大一统"下边疆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赎刑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赎刑制度为基本点,对其立法内涵、赎罪方式、量刑特点以及自身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王霞 《兰台世界》2014,(3):91-92
明代的赎刑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赎刑制度为基本点,对其立法内涵、赎罪方式、量刑特点以及自身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清代地方中下级官员中,除道员、知府、知州、知县等正印官外,还有数量庞大的附属官员,分别称为佐贰官、首领官和杂职官.其中,佐贰官具体是指府同知、通判,直隶州、散州所属州同、州判,县属县丞、典簿等.首领官主要包括布政司、按察司、府、厅等衙门经历、照磨、都事、知事、理问、检校,州吏目、县典史等.杂职则包括库官、仓官、税官、司狱、驿丞、巡检等.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佐杂,它们所占的官缺也就是佐杂缺.佐杂虽然不像正印官那样是地方上的掌印之官,但却负责具体政务的办理,且处于官僚的最基层,与百姓最为接近,因此他们的选任及其行政状况,对地方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军督部堂是对盛京将军实虚职衔全称"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管理兵刑两部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务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的简称、尊称。"军"是指"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督"是指"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部堂"是指代清代各部院至主管官。清军入关,盛京(今沈阳)被尊崇为"陪都"、"留都",倍受清统治者重视。为保证能对其有效管理,设置的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6.
卢宥玮 《兰台世界》2024,(1):132-135
清代士绅作为官与民之间的中介力量,在承担大量社会职责的同时满足了官与民的实际需求。由于清代社会结构等级分明,官与民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与联系,士绅通过参与地方各项事务紧密联系、积极接触了官与民,不仅维持了官与民之间关系的稳定,还将存在“隔阂”的两个阶层紧紧“联接”在了一起。士绅之所以能够在官与民之间发挥“联接”作用,一方面与士绅的数量、分布、特权、收入有关,另一方面清代县级以下存在行政真空且地方官员“量少力微”,为士绅提供了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7.
"网络问政"现象正显著地影响国内的政治社会生活,同时也引发许多地方政府与官员对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排斥与惩治。文章分析了从"管制"到"管理"的三种政府治理思路,提出政府应从公共利益和民主政治出发,权衡利弊,对"网络问政"现象进行合理引导和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以物质钱,以钱行贷,定期赎物,质钱取利,放债生息,是典当之宗旨,它是商贾及仕宦盘剥人民的重要手段。明清之际,北京仅有官当十八家,而乾隆时,仅内务府官当就有十五家之多。参与营业者,多为内府王公达贵;其股本是皇帝赏赐的库帑;所得利银,用于八旗禁卫军及内府官员等赏赐。现从内务府档案中选出部分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清代经济、典当制度及皇室经费等参考。  相似文献   

9.
雍正在位期间广泛使用奏折,使之逐渐成为清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在雍正奏折中隐含着一套较为独特的官员人事档案管理思想,其中的一批朱笔引见单、官员履历折等材料更是具有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因素.论文改变了以往文书档案研究思路,从官员人事档案角度对其进行发掘.初步分析出,雍正通过对官员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在客观上使得...  相似文献   

10.
李伟杰 《兰台世界》2024,(1):154-156+160
汇保作为一种奖励劳绩的保举方式,在选拔、奖励官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清代官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到了晚清,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清政府对汇保程序进行了一定程度放松,由此也对晚清官场和人才任用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自然应是其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清代慎刑的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准确定位,也是对传统法律观念的进一步改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官修史》一书论述了先秦至清代官修书产生的历史背景、编纂的组织机构、官修书成就等,并对该书的特点及学术价值进行客观评析.  相似文献   

13.
发遣作为流放刑的一种,乃清代所独创,且极具民族特色,是指把罪犯发往东北或新疆地区分别当差、为奴、种地的一种刑罚。本文对清代发遣刑的形成过程、执行情况及其对边疆社会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期对清代流放制度有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4.
发遣作为流放刑的一种,乃清代所独创,且极具民族特色,是指把罪犯发往东北或新疆地区分别当差、为奴、种地的一种刑罚.本文对清代发遣刑的形成过程、执行情况及其对边疆社会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期对清代流放制度有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司道府官员,位于文官体系的中上层。这一群体对上辅佐总督、巡抚,对下为州县官员表率,承上启下,责任重大。司道府的优劣贤否,直接关系地方吏治的清浊。清代重视对司道府官员这一群体的考察,清前中期,对两司道府的考核制度有考满、朝觐考察、大计等;乾隆后期,形成了针对司道府官员的"年终密考",体现了清代官员管理制度的不断探索、发展、完善的过程。在不同的考核制度下,考察文本的内容亦有所不同。对司道府官员的考核监督,是清廷整顿地方吏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的考核,及时升迁黜陟,保持中层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利用档案史料,关注司道府考核制度的变迁和相关考察文本,以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司道府官员,位于文官体系的中上层。这一群体对上辅佐总督、巡抚,对下为州县官员表率,承上启下,责任重大。司道府的优劣贤否,直接关系地方吏治的清浊。清代重视对司道府官员这一群体的考察,清前中期,对两司道府的考核制度有考满、朝觐考察、大计等;乾隆后期,形成了针对司道府官员的"年终密考",体现了清代官员管理制度的不断探索、发展、完善的过程。在不同的考核制度下,考察文本的内容亦有所不同。对司道府官员的考核监督,是清廷整顿地方吏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的考核,及时升迁黜陟,保持中层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利用档案史料,关注司道府考核制度的变迁和相关考察文本,以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17.
邢艺譞 《档案》2017,(9):39-43
洮州历来为军事和交通要冲,明朝政府在洮州施行"神道设教"、建制卫所、土流官参治、移民实边、奖励军屯、将功臣纳入国家祭祀等一系列经略之策,从而巩固了国家统治。同时,在明朝建立初期、各方亟待稳固之时,经由这些措施实际上完成了国家权力下渗到基层的政治过程,并对地方社会的风俗信仰的重塑、乃至现今整个河湟地区的民族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安氏残杀婢女,刑部依例批结,仅只罚银数钱。刑部侍郎张照、周学健心觉太过不公,因而上折请更旧例。奏折对当时的主仆关系多有涉及,特予公布──编选者吕小鲜刑部侍郎张照等为妇女杀婢不应只令收赎事奏折乾隆六位十二月二十二日刑部侍郎臣张照、巨周学健谨奏。优查妇人犯罪,律云:应决杖者,奸罪去衣受刑,余罪单衣决罚,皆免刺字。若犯流、徒者,决杖一百,余罪收赎。等语。此前明以来未之有改者也。后定条例,妇人有犯好、盗、不孝并审无力者依律决罚,其余有犯答、杖、流、徒、充军、杂犯死罪该决杖一百者,审有力与命妇、官员正妻,…  相似文献   

19.
嘉庆晚期至道光初年,两淮盐政敝坏,私枭猖獗为诸弊之一。私枭成帮结伙,把持盐课捆掣之所,强行购私发卖,兼有运盐船只,致使正引滞销,国课无着,清政府财政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同时,私枭团伙为了对抗其他私枭以及抵制清政府整顿盐务,多数还组成武装,成为清政府心头大患。黄玉林系江苏仪征老虎颈地方私枭,迫于清政府压力,带同伙犯和船只、盐斤赴官自首,自愿效力赎罪,希图指引缉私得利,但因未能遂愿复萌重占仪征码头贩私之意。为惩儆私枭,道光帝否定两江总督蒋攸铦、新授两江总督陶澍、两淮盐政福森、运司王凤生所议,将黄玉林正法。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上谕档中,选辑黄玉林案专题史料,供研究参考。——编选者方裕谨  相似文献   

20.
文正 《中国档案》2007,(7):21-22
吉林省档案馆保存清代以来档案资料80余万卷。其中有清代、民国、伪满等时期具有全国意义的重点档案。这些档案比较翔实地记载了自1754年(清朝乾隆十九年)以来吉林省地方历代政权机构的成立发展及其政务活动。清代档案内容涉及清王朝的边疆治理、经济贸易、军事防务、行政区划、民官设治、移民实边,以及对外交涉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