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秦黎明书友的行书中堂气息流畅,用笔果断。从其字形和用笔可知作者多取法米芾行书,点画跳荡,字形欹侧,如:"迢""留"等字,直接来自米芾《苕溪诗帖》中字。此作用笔自然率真,字形变化自然,行气生动。落款与正文配合协调,整体气息和谐统一,流畅自如,尤为可贵。尚可改进之处在于用笔需更加细腻到位,字形大小可略作穿插呼应。  相似文献   

2.
正李先宪书友的行书中堂气息清雅,行气流畅,字形变化自然,用笔果断,线条点画流畅飞动,足见作者畅快自足的书写状态。从整体气息上讲,此作格调不俗,来不看以,功结夫字卖率弄真为能,追求自然畅快。从其结字和用笔方面结(结)、(庐)"二字。用笔不以技法表自然,如开篇"了书写的流处不做过分修饰,增加现为重点,起收笔及转折畅性。此作美中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字草法不够规范,比如"需要进一步严谨规(远)""(还)"二字,草书和字法范,以免影响全篇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王连凤书友的草书作品苍雄老辣,荡气回肠,通篇气息连贯,整体感强。作者对字形收放的处理非常自然,比如,"安得猛士兮"五字行气连贯,"得"字左右错落,右半部分与"安"字字势相连,左半部分下接"猛"字,巧妙地增强了字与字之间的行气连贯。全篇大小呼应、和谐统一,而这些正是建立在作者对草法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之上的。除此之外,此作线条老  相似文献   

4.
正王中兴书友的草书中堂,书写熟练,用笔扎实,笔法比较丰富,提按对比明显,虚实相生;字形多以平正取势,大小、俯仰亦有变化。用墨亦注意浓淡、枯湿的变化。通篇看来,作者在草书上已具备相当扎实的功力。需要注意的是,落款部分重心有些下坠,整体感觉不协调。款字与印章,最好不要与正文邻行末字平齐,更不要低于正文邻行末字。个别字的草法再规范些,如"成""前"二字。建议作者多从古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5.
正景耀东书友的行书对联气息饱满,精神充盈,字形结构端庄且不失灵动,用笔丰富,提按使转自如,笔锋转换明确清晰,足见作者具备扎实的书写功底。字与字的大小、轻重、浓淡、干湿对比明确,尤为可贵处在于全篇线条质感丰富,"今""正"等  相似文献   

6.
正王江松书友的篆书横幅,以小篆为体,但不拘泥于小篆字形的刻板端正,写意性强,线条点画生动,笔墨运用丰富自然,书写意味表现得尤为精彩。落款用草书书写,与全篇相得益彰,一气呵成。不足之处在于,全篇两个"人"字的处理略显雷同,且位置恰好对齐,视觉上稍显冲突。因此,建议作者在字形结构或笔墨处理上再  相似文献   

7.
正王月明书友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行草条幅,整体气息流畅自然,章法布局疏朗,线条沉稳,墨色富于变化,润燥兼施。草书作品贵在作者情绪的表达和意蕴的表现,因此往往书写速度较快。这不仅需要熟练的笔墨技法,而且更需要准确和熟练地运用草书字法。此作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字的草法不够规范,如"月下沉吟久不归"的"下"字,容易误为"小"或"不"字。另,"净如练"误为"静如练"。综上,希望作者在书写过程中注意用字规范。  相似文献   

8.
正林宜辉先生的草书作品,点画遒媚劲健,书写一任自然,这是一个书家进入一定书写状态后所达到的意趣。其中,不乏精美之字,如"步、中、年、看、蕾、拂、人、报"等字。第三行以后书写状态越来越好,以落款状态为最佳。不足之处是缺乏古法。作者临帖似乎较少,手下个人习气较重,作品中也出现了个别字法不准确的问题,如"悠、息"字中的"心"字底不够准确。作品有黄庭坚意趣,作者不妨在黄草上研习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林朝镛先生的陶渊明诗书作,有"二王"气息,用笔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硬笔书法教学中,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是第一个难点。而从笔画到生字的过渡中,结构尤为重要,所以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并学会归纳一类字的结构特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写好汉字。两边半包围结构的字,最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左上包";一类是"左下包"。"左上包"的书写要领是"下要出","左下包"的书写要领是"底宜长"。要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除了结构正确、匀称,还要注意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  相似文献   

10.
正胡新民书友的行书条幅气韵流畅,书写自然,笔法熟练。传统帖学书法注重书写的自然流畅,线条点画润泽而富于韧性,对书写者的笔法有较高要求,尤其是点画使转处能够熟练转换笔锋,米南宫所云"八面出锋"正是对帖学用笔最形象的表述。此作点画精到,整体气息典雅清丽,从中可见作者较为全面的书法功力。不足之处在于字形、字态多取正势而少变  相似文献   

11.
正沈根度书友的草书中堂,书写毛主席的七言律诗《长征》。作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用笔精到,结字在端庄中有大小变化,章法比较和谐。偶有几个小瑕疵,如"闲(闲)"错写成了"间"字、"难(难)"字越出章法的边缘而略显不协调、落款太拘谨等,但仍不失为一件整体感较强的作品。作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草书字势的欹正相间与"行气线"的摆动照应。字势的欹正相间,是指草  相似文献   

12.
第十一讲:相同字 书法创作中的相同字处理,是每位书家都会遇到的问题.最广为人知的,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21个“之”字,各有姿态,富于变化.因此,当普通书写上升为书法艺术,为丰富空间形式和节奏变化,书手在书写中会努力在笔法、结字等方面匠心经营,以期在看似平淡的书写中有所超越.这一现象,在行草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文字是书面表达的工具,是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语言交际的工具。我国的汉字数量繁多、字形复杂,学生书写时很容易出错。对此,在指导学生识记字形时,应做到"五抓住"。一、抓住字音,识记字形有些汉字,学生从字形上看,容易发生混淆。对于这些字,应引领学生抓住字音识记字形。比如,以"今"和"令"为偏旁的字,可以引领学生抓住字音的声母来区分:凡声母是"L"的字,都写  相似文献   

14.
正俞标淡书友的草书作品率性洒脱,开张豪放,点画迅捷。草书往往书写节奏快,字形变化丰富,对书家笔墨技法和草法的熟练程度具有较高要求。由此作笔法可知,作者对毛主席草书风格有所借鉴,用笔和结字均显露出毛体草书特征。不足之处在于,用笔迅捷有余而沉稳不足,点画质量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同学们,在写字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有些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偏旁组成的,如果我们没有掌握规律,把这些偏旁写得一样大小,那肯定就成丑字了。因此,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这一类字的书写规律。一、"从"字形结构。这类字左、右两部分一样,书写时,要做到:左小右大,同时注意笔画形态等变化。  相似文献   

16.
作品点评     
正袁敏同学的作品,书写规范,字形活泼,用笔有提按意识,其中"在、草、恨、搔"等字写得尤为出色。建议:1.作品内容的字数和作品纸的格数要匹配,否则,就会像本作品一样,给人左轻右重之感。2.字形长短要协调。作品中"惊、书"的字形过长,"短、欲"的字形过扁。3.加强"心"和"心字底"的练习。"心"和"心字底"的左点要低些。"感"字应上放下收,"心字底"要小些,三点成一条斜线。独体字"心"三点成一圆弧。  相似文献   

17.
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铅笔字)是一名合格教师的最基本的功夫,是教师的"门面",是教师"善其事"之"利器"。教师探索、实践、研究、总结写字教学,掌握汉字构字、书写规律,提高自身书写水平,是搞好书写教学的前提,就小学写字教学策略而言,教师要做到:以字亮相作示范;侧身板书易交流;注重范写讲要点;认清字形把关键。  相似文献   

18.
书法     
正徐顺昌书友的草书作品潇洒流畅,自始至终笔势连贯、牵丝连带飞扬缠绕,如长虹贯日,一气呵成,可知作者在草书方面功夫极深。草书书写难于节奏有度,力避始紧终松,或始松终紧,而作者对书写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至结束仍不见草率鲁莽之笔,实属不易。从形式上看,此作几个长竖画略显雷同急切,美中不足。另外,此作中字法和草法的问题较大,如千里的"里"繁体有错,文采的"采"有误,"蜡""看""腰""识""雕"草法不当,其他字法亦有小疵,希望作者能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张振君书友的草书团扇作品,用笔酣畅,笔墨奔放,点画迅捷。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言:"草贵流而畅。"草书书写需要保证较快的书写速度,同时对线条始终保持较好的控制,因此需要深厚的书写功底。此位书友的团扇作品,能够基本保证在快速的书写速度下对线条的控制。此作线条较为细劲有力,但个别地方由于笔锋转换不  相似文献   

20.
正曹大序书友的行书中堂,书写的是杜甫诗《秋兴八首》之六。此作用笔熟练轻松,点画圆润流畅,提按分明,虚实相生;字势欹正相间,字形亦有大小收放变化,书写节奏舒缓有致,营造出一种淡然稳重的意境;落款与正文风格一致,两方印章钤盖位置恰当。总体来说,此书不失为一件精心之作,唯左下"舞、地、秦、中"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