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母阙铭》之"木連理於條"之""应为"芉",旧释为"芊"、"竿"欠妥。"芉"是"干"之后起字,汉代常见,但《说文》无"芉"字,据此可补《说文》之阙。  相似文献   

2.
《开母阙铭》之"木連理於條"之""应为"芉",旧释为"芊"、"竿"欠妥。"芉"是"干"之后起字,汉代常见,但《说文》无"芉"字,据此可补《说文》之阙。  相似文献   

3.
正词语的锤炼,古人之"炼字",是我国传统修辞艺术中的一种,其目的是选用尽可能恰当的词语,简练而又生动地表达意义。词语锤炼的要求是:不仅词语要用得准确,而且还要用得尽可能好。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换成"过""到""落""临"等都不算错,但效果都不如"绿"字。王安石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词中选择了"绿",取得了最好的表达效果,可以说是词语锤炼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
正作品简介:印文:校尉之印。时代:西汉。尺寸:纵23毫米,横23毫米。故宫博物院藏。作品欣赏:此印笔画圆润光洁,平直挺劲,结字端庄方整,转折处多为圆转。印面上的四字按笔画的多少划分和布局,右边两个字占据的空间明显大于左边,字与字之间有明显的间距。由于笔画多少的不同,"校""尉"与"之""印"形成明显的疏密对比。"尉"字下面短  相似文献   

5.
卬印小议     
李晨奋 《现代语文》2008,(5):114-115
<说文·匕部>"卬"字下曰:"望欲有所庶及也.从匕从卪,诗曰高山卬止."而<说文·印部>"印"字下曰:"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许谓"卬""印"皆是会意字,然"印"字姑且还能说通,会"手持符信"之意,然"卬"谓"从匕从卪"甚是费解.今人多缘其形近,而将二字析为"古本一字"甚谬.  相似文献   

6.
"被"是"衤"部小精豆总是将"被"字写成"礻"部。要知道"被"字不能是"礻"部,这是为什么呢?用"被"字组个词语,你就明白了。棉被,夹被,毛巾被……现在,你是不是已经理解了"被"字的意思了——被子。被子,一般是用布或绸缎做面,用布做里子,装上棉花或丝绸,所以"被"是"衤"部。"嗽"字的右边是"欠"小精豆提醒小朋友,"咳嗽"的"嗽",它的右边是个"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一咳嗽,欠吃药了。这样记,很简单吧。  相似文献   

7.
写作作为一种追求自由和创造自由的生存方式,就是针对现实生存的种种不自由而企求进入自由的领域。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诗人斟字酌句的趣事为后人所称道,比如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的炼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尽"的一字传情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种超  相似文献   

8.
诗"合韵"是甲部字在个别情况下以其另外一个音与乙部字押韵的情况。"合韵"并非异部音近押韵。由于合韵字在个别诗句中的实际押韵音与本音异部,导致出现合韵字与所协字在韵部系统中是异部的现象。合韵之"分""合"有特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乃至汉简、石碑、敦煌抄本等出土材料中的字形入手,分析"杨"字的繁体——"楊"当从"昜",而非"易"。甲骨文、金文形体中",楊"均为从"昜";战国文字形体除秦系文字外,仍本自金文;秦系文字中开始出现二者相混的情况。虽有《说文》保存正确的小篆形体",易""、昜"二字之隶定形体仅一横之差",易""、昜"二字相混的现象仍相当常见。"杨"作为姓氏乃源于国名,国灭又为采邑名,食采邑者以其为姓。  相似文献   

10.
"炫"在传统辞典中有两种意义。一是《说文》言"炫,烂耀也",即"晃眼,光彩炫目"的意思,用作形容词,如"炫视""炫目""炫色""炫炫"等。另一种情况是做动词,意为"显示、夸耀",如"炫弄""炫耀""炫示""炫鬻"等。如今,"炫"字的用法变得更为丰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些句子:"炫美的手镯""酷炫的外形""电玩世纪——奇炫的游戏世界""超酷超炫的概念车型""生活还炫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冫"部共收字39个,其中通行字和异体字33个。这33个字中"冫"形来源不同,分别为:"仌""水""金"和口水象形。《现代汉语词典》"冫"部同形异源现象是由于汉字本身的演变和《现代汉语词典》立部原则的转变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2.
正战国吉语玺印是一种类型,其印文常有"敬"字,涵盖敬神、敬鬼、敬人、敬事,数量之大可构成"敬"字系列。其间,虔诚崇敬之心,内涵极其丰富,从中可见先民的心理状态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取向。上至国之重臣,下至黎民百姓,若皆能"敬事""敬业",何愁天下不治。从美学角度分析:此类印有方、圆、马蹄形等多种形制。因形制多样,其印文亦变化多端,加之古玺文字不规则的外貌,其写意性比缪篆更为有趣。这类印  相似文献   

13.
《诗经·木瓜》中有"木瓜""木桃""木李","木"应理解为"果实",相当于侗台语中的ma:k9"水果",与沙加尔上古汉语"部分谷实和水果名称带*m-前缀"的说法可互证。《诗经》中的"木瓜",不是我们熟知的南方木瓜,而邢公畹先生说的现代人还说的"木瓜",很容易让人误会;邢公畹把泰语ma:k9muan6直译作"木桃",不符合侗台语水果类"ma:k9×"汉语译名的惯例。  相似文献   

14.
悟室评书法     
正左甫杰书友的行书作品,笔画扎实,结体遒美,深得王羲之行书法理。此作在创作和书写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是一位很有成绩的书学者。现给作者提两点建议:1、重复的字尽量不要雷同,如"也""有""之""可"等字,应尽量变换写法。可参考《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结构变化。2、在王羲之行书上多下工夫,汲取精华,把字写活、写流畅,也可通过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在磨炼中进步。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攵部》:"爱,行貌也。""爱"之本字本为"■"。《说文解字·心部》:"■,惠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惠,仁也。仁者,亲也……许君惠■字作此。■为行貌。乃自■行而■废。"情,人之阴气有欲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下面再来看一下"情"和"爱"这两个字的字形演变情况,来理解它们的意义。■情■愛爱"情"和"爱"二字都"从心",它们的意义都和人的情感密切相关。这二字可以直接构成"情爱"和"爱情"两个词语。"情爱"包含亲情、友情、爱情等。本文主要选择含有"情""爱""亲(父母)""兄弟"(含比喻)"交""朋友"(含比喻)"夫妻"(含比喻)等一类词语来谈谈"情",  相似文献   

16.
正唐戈非先生的临毛主席诗作行草书,有毛体气象,值得肯定的是,用墨比较自如,整个章法也自然大气,总体书写感觉是好的。应注意的方面有:一是点画欠扎实。用笔上还没有熟练掌握调锋能力,点画是抹出来的,用笔技法还有待加强。如"飞(飛)""生""松"等字。二是字法上不准确。毛主席写字,虽大小放胆错落,但均合古法。这件作品中"色""飞""从(從)"等字的书写不够到位。三是款字不够和谐,如"壬辰岁(歲)"的书写,没有毛体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杨智沅 《学子》2013,(6):52
一、游戏识字法低年级学生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中,我常常利用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如,"找找朋友""叫字排队""生字组合""开火车""猜猜我是谁""黄金搭档""孪生聚会""玩玩字卡""送字回家""眼明手快""小兔小兔真爱玩""大转盘"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字。例如:"眼明手快",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方法,这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的教师培训教材,关键词似乎就是一个"新"字:有的书名就冠以"新"了,如《备课新动向》,有的书名虽然不"新",但内容全"新",如《备课上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每一章的标题都有"新"字,什么"课堂认识新观念""教材解读新视角""教学设计新路线""课堂生成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木桃"、"木李"应训为"桃子"、"李子",它们既非"木瓜"之别种,也非木刻之假果。"木瓜"、"木桃"、"木李"之"木"字,义取木生,以别于蔓生,同时它还是衬字,以使诗句整齐。  相似文献   

20.
侯洁 《快乐阅读》2011,(15):123-123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鸿门宴》中樊哙说了这样一句话:"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课本的解释为"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这里对"如"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