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他都在不断地画牛。 为什么他这么喜欢画牛呢? 第一、这是生活中所见的最平凡也最有牧歌情调的景象。他1940年住在重庆金刚坡时,寄住的农民家里有个小男孩,还有条水牛。小男孩天天早上赶牛出去,黄昏的时候把牛再赶回家来。李可染就以此为素材,开始画牧童与牛。  相似文献   

2.
牧牛图     
李可染从1942年开始画牛,画了几十年。许多作品,都是以村童牧牛为题材的佳作。他笔下的牧童和水牛充满稚趣,具有田园抒情诗般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观瀑     
我国传统山水画几乎每幅中都有瀑布。瀑布奔泻,一个老人携杖或背手来观瀑,作者往往自题曰观瀑图。李可染也常画牧童骑牛观看瀑布,牧童的兴趣自然不同于老儒,但也观瀑。深暗的山石丛林间,白练飞  相似文献   

4.
观瀑     
我国传统山水画几乎每幅中都有瀑布。瀑布奔泻,一个老人携杖或背手来观瀑,作者往往自题曰观瀑图。李可染也常画牧童骑牛观看瀑布,牧童的兴趣自然不同于老儒,但也观瀑。深暗的山石丛林间,白练飞来,那垂挂的或曲折奔流的白色的游动之线成了画面最活跃的命脉,也正是这黑白对照、块  相似文献   

5.
童年的美好在于年老时的回忆。这句十分平淡却令人回味的话,是我近年来有幸读了李可染先生多幅牧童牧牛图后才悟出的。李可染先生年愈古稀时,镌刻了一方白发学童的印章,还作了不少诸如牛背唱牧、浅塘消夏、蟋蟀秋鸣、夕阳归牧等著名的画。《春雨放  相似文献   

6.
正1946年,两份聘书同时送到李可染的手中:一份是母校杭州国立艺专发来,另一份是徐悲鸿请他去北平国立艺专的。虽然李可染对母校感情深厚,回母校工作可以了却他的心愿,而后者却更有吸引力,于是他最终选择了北上。此时李可染40岁。  相似文献   

7.
观瀑     
我国传统山水画几乎每幅中都有瀑布。瀑布奔泻,一个老人携杖或背手来观瀑,作者往往自题曰“观瀑图”。李可染也常画牧童骑牛观看瀑布,牧童的兴趣自然不同于老儒,但也观瀑。深暗的山石丛林间,白练飞来,那垂挂的或曲折奔流的白色的游动之线成了画面最活跃的命脉,也正是这黑白对照、块线对照、动静对照的造型因素吸引画家,启发画意。但画面之成败主要依靠整体结构,单凭一线瀑布点缀救不了千千万万平庸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8.
观瀑     
我国传统山水画几乎每幅中都有瀑布。瀑布奔泻,一个老人携杖或背手来观瀑,作者往往自题目,“观瀑图”。李可染也常画牧童骑牛观看瀑布,牧童的兴趣自然不同于老儒,但也观瀑。深暗的山石丛林间,白练飞来,那垂挂的或曲折奔流的白色的游动之线成了画面最活跃的命脉,也正是这黑白对照、块线对照、动静对照的造型因素吸引画家,启发画意。但画面之成败主要依靠整体结构,单凭一线瀑布点缀救不了千千万万平庸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9.
捡到金子之后在一片峡谷中,住着一个牧童和他的妈妈。为了生存,牧童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放羊,日子很苦。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哪怕很小。这天,牧童又上了山。望着人迹罕至的山脊,荒凉而贫瘠的土地,颤巍巍地矗立在山坡上的可怜的小木屋,他不禁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牧童突然跳了起来。地上隐约有一束金光射来———金子!牧童瞪大了眼睛,一捋袖子,使劲地挖起来。好大的一块!牧童兴奋地抱起金子,飞一般下山去了。“我挖到金子了!”牧童喊着,跑进屋,双手把金子捧到妈妈面前。妈妈注视着牧童的一举一动,…  相似文献   

10.
戴嵩画牛     
朱士艳 《早期教育》2009,(11):22-22
唐代有一位擅长画牛的画家戴嵩,是画牛的专家。戴嵩在画牛方面注意从实际生活中去深入观察牛的动态、神情和习性。他将正在角斗着的牛眼睛画成红色(因为斗的两眼充血),或者在牧童牧放着的牛眼里画上牧童的影像,这些都出于他对牛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1.
小晓有张年画,上面画着一个牧童在吹笛子。小晓挺喜欢他。晚上,牧童从画上跳下来,吹笛子给小晓听。  相似文献   

12.
李可染     
李可染先生也象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大师一样,走的是“中——西——中”的艺术道路。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充满了坎坷和艰辛,正如他所说:“我不依赖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苦学派。”李可染,1907年3月出生在江苏徐州,家境清贫。七岁时父母竭尽全力才使他进了私塾,十岁进入小学。这段时间他对美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位叫钱食芝的先生曾为他题诗:“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他十六岁小学毕业后,即进上海美专善师科学习,  相似文献   

13.
清人袁枚的《所见》记录了作者亲眼所见的夏日农村小景。诗人抓住牧童活泼好奇的特点,着意描写了“忽然闭口立”这一精彩的瞬间。在参考书中关于“忽然闭口立”的解释有下面两种; ①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唱着牧歌,歌声悠扬,似乎使林子里的树梢都振动了。忽然他不唱了,从牛背上跳下,悄悄地站着。噢,原来他想捉树上正在鸣叫的知了。②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牧歌,歌声在树林中振荡。牧童忽然停下站在那儿,一声不响,原来他想捉树上正在唱歌的知了。  相似文献   

14.
牧童     
牧童的运气多么美好,从早到晚他四处来去:他整天随着羊群转悠,他满口说着赞美的话语。他听见羊羔天真的呼唤,他听见母羊温柔的回应,他守护着,羊群就平安无事,羊群知道牧童离它们很近。  相似文献   

15.
唐人杜牧的《清明》诗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有人嫌它啰唆。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什么时候不可以"雨纷纷"?"清明"两字可简。"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当然就是在"路上","路上"二字可删。"借问酒家何处有","酒家何处有"本就是一个问句,"借问"多余。"牧童遥指杏花村",什么人不可以指?何必一定要"牧童"?"牧童"啰唆。这样,他把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牛是生产劳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牛性情温顺,吃苦耐劳,也是孩童的忠实伴侣。在文人墨客眼中,牧童是一个极好的题材,常被写入诗文,画入画中。这时的牧童已不再是单纯的现实再现,而是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悠闲地骑牛漫步,还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声在林中传响。忽然,他停住了歌唱,静悄悄地立在那里。啊,原来他是想捉那树上鸣叫的蝉呢!诗歌朴实凝练,只用了二十个字,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便跃然纸上。最后…  相似文献   

17.
牧童和狼     
从前有个牧童。每天他都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放羊。  相似文献   

18.
捡钱以后     
丁零零……放学铃声响了,我做完作业,便和好伙伴徐牧童一起回家。走着,走着,徐牧童突然弯下了腰,我顺着他伸出的手臂望去——张折叠的100元钱静静地躺在地上。徐牧童,老天爷都帮你,这  相似文献   

19.
小故事从前,有个叫王雨的人,牛画得很好。不过,他早年学画牛的时候曾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他拿着一幅自己画的《斗牛图》给一个牧童看。牧童一看,不禁笑起来。王雨问他为什么笑,牧童说:“牛斗架时,浑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牛的尾巴是夹在屁股上的,怎么会左右摇摆呢?”王雨感到很惭愧。为了能充分表现牛斗架时的野性,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特意对牛的各种情态习性进行了反复细致的观察,然后又画了一幅《斗牛图》,结果这幅画取得了成功。王雨虚心好学、细心观察的故事也流传开了。小提示王雨第一次画的《斗牛图》为什么会失败呢?小牧童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写儿童的古诗。诗中的儿童有的机灵,有的纯朴,有的调皮,有的天真,有的专注,有的勤劳……他们个个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机灵的"牧童"。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所见》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仅仅二十个字就塑造了一个机灵的牧童形象:他骑在牛背上,唱着欢快的牧歌,兴趣盎然而归。可是,引吭高歌的牧童,为何忽然间轻轻地跳下来,悄悄地站立在路旁?啊!原来是想逮住那正在鸣叫的知了。这是个多么天真烂漫、机灵敏捷的牧童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