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需求之间的冲突。本文基于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视角,对自然保护区利弊的农户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角度来看,目前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野生动物致害较为严重,但生态旅游增加了农户收入。此外,农户比较认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防护、保护物种资源和生态旅游的功能,但是认为自然保护区政策中补偿金额较小。自然保护区补偿低、林地限制利用和林地面积小构成了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内林业经营的主要障碍。通过因子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对粮食种植、林业经营、劳动力转移、生态旅游收入、野生动物致害的影响,保护区的物种资源保护、生态旅游、生态防护等功能的实现,保护区政策实施中补偿金额小、补偿金发放不及时等问题,林农参与保护区森林经营中存在的补偿标准低缺乏动力、林地限制利用收益受损、面积太小收益低等障碍,以及性别和人均收入等,均对农户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影响认知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洪玉  翟印礼  刘俊昌 《软科学》2009,23(8):96-100
通过利用辽宁省3个县15个村3个时期的面板数据对集体林产权制度演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以生态保护为目标的生态公益林保护政策和采伐限额政策不利于林业的集体化经营;劳动力非农就业是影响集体林地的非集体化经营的原因之一;较好的立地条件和较高的农民收入会促进林地的市场化流转。  相似文献   

3.
林业分类经营条件下,森林资源价值相应地分为商品林价值和公益林价值。商品林价值主要指作为商品林的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公益林价值则表现为作为公益林的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以林业分工论为基础的,以经营体制为划分标准的分类经营模式更具战略意义,这里我们对这种划分模式进行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4.
实行年森林限额采伐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制度,也是国家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重要手段。在限伐区如何选择森林的采伐方式,笔者结合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学习,做了一点浅析,认为:对限伐区的森林的采伐应以森林生态采伐理论为指导,采取森林生态采伐技术。  相似文献   

5.
《华夏星火》2008,(3):73-80
重庆人开始租用森林赚大钱从今年4月起,重庆市将全面实施森林分类经营,重庆市民将有一个新的投资渠道——可把资金投向森林,通过开展旅游、种植养殖或绿色餐饮来获得较高回报。批准森林分类经营重庆市林业局透露,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定,全市国家重点公益林约占全市林地30%,为1800万亩;一般公益林约占40%,为2400万亩;商品林约占30%,为1800万亩。其中主城区的商品林63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70万  相似文献   

6.
目前公益林的管理上违背森林发展的自然规律,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没有最大限度发展林地的生产力,从而影响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通过公益林区的细化,对不同类型的林分要求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达到有利于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的林分。  相似文献   

7.
吴凌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156-156
林业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部门之一。我国传统林业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内外林业实践告诉我们,现代林业发展必须走分类经营道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是生态公益林得到保护与利用、商品林得到有效管理和发展的途径,是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林业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部门之一。我国传统林业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内外林业实践告诉我们,现代林业发展必须走分类经营道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是生态公益林得到保护与利用、商品林得到有效管理和发展的途径,是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转变森林资源经营理念,实行森林资源资产运营。对现有的森林进行分类经营,人工商品林要按市场需求培育;生态公益林要以获取最佳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利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管理、保护。定期开展新品种区域化试验,适地适树,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速生树种,推广立体林业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林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如何搞好国有林场的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的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能否实施有效经营和保护,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林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林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对林业的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了我国林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在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经营方面也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但是有些弊端仍然存在。本文就以锦屏县公益林的建设为例,对南方集体林区公益林经营现状以及优化对策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封山育林是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后公益林区培育森林的主要方式,是落实退耕还林任务的首选措施,是恢复森林物种多样性,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建设生态经济林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封山育林将成为公益林区今后营林生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如何搞好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已成为国有林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邢波 《今日科苑》2010,(2):95-95
一、我市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现状 全市市属林业现有经营面积142.7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23.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99.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8254万立方米。现在森林覆盖率44.3%。在99.87万公顷有林地中,国有林地为71.7万公顷,占71.79%;商品林面积68.01万公顷,占有林面积总量的68.1%;生态公益林面积31.29万公顷,占31.9%。分布在五常、依兰、宾县、延寿、阿城、方正、巴彦、木兰、通河、尚志、呼兰、双城区、县(市)。  相似文献   

15.
林业伐区在生产过程中第一个工序是采伐作业,采伐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伐区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和计划息息相关。林业伐区的质量管理不仅关系到伐区阶段生产的费用,还对木材生产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及森林各类之间的作用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就强化林业伐区的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以期加强其质量管理力度,进而达到保护、培养及合理应用现有森林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东北林业的生态转型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在生态转型中,东北林业主要面临着盲目追求林业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林业科学发展的观念不强,林业科技创业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以及林业科技人才的匮乏。要实现东北林业生态的转型应该遵循生态建设的要求,实现森林生态发展与物质利用之间良性互动,天然林是生态安全的底线的原则,做到把建设生态公益林的任务完成好;积极保护天然林资源;山区、林区的民生问题必须解决好;多渠道培养和挖掘生态林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从2016年5月至8月,濉溪县开展了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我县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质量,为全县森林经营、林业区划规划、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第一手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8.
当前,森林生态发展以及林业经营逐渐为社会所关注,有关部门应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推动森林发展以及林业经营的可持续化发展。本文探讨了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对策,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就黑龙江省森林分类经营实施的过程与现状,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培育目标和经营策略,为森林分类经营的科学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向平南 《资源科学》1988,10(2):17-24
林地资源是森林生长的物质基础,它制约着森林的发育、生长。林地资源质量决定着森林经营方向和林木产量。因此,对林地资源质量进行评价是森林经营、科学造林、林业区划、林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这项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为了能以等级化、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