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本分析: 本文是余华的成名作,是一篇带有试验性的先锋派小说,文本张力巨大,可供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1、主题探究,荒诞背后的真实;2、写法探究,现代派小说的常用手法;3、余华纯净、明朗、平实而深刻的语言;4、现代派小说和传统小说的区别;5、象征手法与文本和主题的关系;6、文本不合逻辑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2.
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选人中学、中专教材,应该是对他的现代派小说(也称先锋实验小说)语言的关注与研究。指导学生品味现代派文学的语言,辨析与把握现代派文学语言的内质、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新课改将多元作为现代教育的追求目标,主张文本解读主体(学生、作者、编者、教师等)的多元,文本意义或主题解读的多元。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奥地利的表现主义小说家弗朗菲·卡夫卡(1883—1924)的《变形记》,是一篇有着浓厚存在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在现代派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篇小说写于1912年,是卡夫卡早期的作品,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贯穿于该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之中,通过晦涩的象征手法揭示出现代西方社会的某些社会问题,可以说这是一篇“存在主义”小说的经典性作品。现代派文学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论思潮的影响,可以说,现代派文学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潮。其中,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5.
《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开山之祖"徐枕亚的代表作,也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力作。小说叙述了一男二女的"哀情"纠缠。其中意象的选取和营造是其小说中的叙述特色之一。主要的意象有:花,泪,疾病,死亡;这些意象对表现小说主人公的性格、思想等具有指示意义,对小说主题意蕴的挖掘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就文本中的这些意象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解读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有鲜明象征主义色彩的《老人与海》,以其文本意蕴的隐含、丰富、含蓄、模糊具备经久不衰的魅力。教授这篇课文,教师和学生对文本意蕴认识的不同,决定了文本个性化阅读的多样性。作为小说,理解人物桑迪亚哥形象应是教授此文的重点,通过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搭建学生持续深入发掘原著丰厚意蕴的平台,才是衡量这篇课文教学是否高质高效的发端。  相似文献   

7.
叶弥的小说《猛虎》是一个独特的文本:叙述中大量的空白,形成一种召唤结构;人物间的互相对抗,贯注着探讨人性的意向;主题意蕴苍凉的底色,构筑成现代人类的生存寓言。  相似文献   

8.
现代派小说中的读者建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读者反应批评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全新面貌的小说——现代派小说。该派小说相对传统小说而言,表现出人物形象塑造非个性化、故事情节平坦化、叙事的非逻辑性、叙事视角限制式这四个特点。运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我们得知现代派小说的阅读将离不开读者的创造、重构。  相似文献   

9.
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现代派文学在中国热闹了一大阵子,表现在:人们争相阅读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人们摹仿现代派文学手法写了一些“朦胧诗”,“荒诞小说”,“荒诞戏剧”等。我们不妨称之为“现代派文学热”。这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现象还有:由《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  相似文献   

10.
当今小说呈现出空前的开放性、变革性、多元性。本文论述了小说观念变革的五个方面 :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姻繁殖、主题意蕴的多维指向、典型的新解与建构、情节的弱化与虚化、结构的新颖多元。并认为这种变革是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孕育的产儿 ,是一场旨在使小说面向未来、面向现代人类、面向整个世界的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1.
文本细读是学生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能促进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意蕴。语文教师如何紧扣教材特点,培养学生文本细读的能力?本文从静心细读,在细读中与文本对话;比较阅读,在细读中感受文本意蕴;深度挖掘,在细读中体会文本价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论通过对新时期学中现代派思潮的梳理,探讨了中国作家如何在兼收并蓄西方现代派学的实践中融入中国古典学的修养,以及积累的一些“具有中国化意蕴的现代派学”的成功经验,初步论证了中国现代派学思潮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13.
周蕾 《小学生》2023,(12):154-156
文本中的语言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以审美的视角来阅读文本,就需要激活学生内在的想象和思维的推测,以更加丰富而鲜明的拓展来解构并赋予文本的独特内涵,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文化、语言和思维层面协同并进。本文提出了多维联结的方式方法:联结背景,在拓展资料中实现意蕴审美;联结语境,在深度勾连中实现意蕴审美;联结主题,在情感体悟中实现意蕴审美;联结语言,在品析涵咏中实现意蕴审美。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是想象的产物,更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既是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的难以解读之处.像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当今中学生阅读理解有相当的困难.怎样来指导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变形记》,走进文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把握这一作品的内涵和笔法,进而阅读同类型的小说呢?不妨抓住其“反传统,非理性”的特点,运用“生活比较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何阅读文本一直是语文老师们研究探讨的话题。小说是多方面、细致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且具有丰富意蕴和价值。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6.
王迎民  王瑞娟  刘群群 《英语教师》2022,(22):186-188+192
阐述深度阅读的内涵。以绘本Daddy Robot为例,探讨开展小学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策略,即读前设疑,激发阅读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深度阅读体验;巧设问题链,助力深入理解;整体故事再现,丰富人物感知;依托文本主题,深化主题意蕴。提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心需求,优化教学设计,丰富其阅读体验,提升其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7.
金戈:小说聚焦人物形象的塑造,探究人物命运的变化轨迹,窥探心灵世界的丰富与诡异,隐喻人生或揭示世界.同时小说具有情感立场内隐的特性,教学中,我们要裸读文本. 所谓“裸读”,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在阅读时努力从小说的言语方式——人物的话语方式、细节、空白等处人手一直抵达小说文本深层的意蕴,而减少关注一些文本之外的因素例如时代背景等等的介入.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古典白话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可在整本书阅读视野下,引领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场景、人物、意蕴入手,挖掘文本中的环境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精神;探寻文本的意蕴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新课改将“多元,,作为现代教育的追求目标,主张文本解读主体(学生、作者、编者、教师等)的多元,文本意义或主题解读的多元。专家将课堂教学表述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自己的、生动活泼的丰动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感觉派都市小说叙事模式对传统小说的突破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该派作家借鉴了欧美现代派和日本新感觉派的艺术表现技巧,以“感觉”为艺术表现核心,采取了独特的内向化的审美视角来发掘都市人的深层心理,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领域,全面突破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创造了新的小说叙事模式,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