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庄子的穷,让我想起了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及孔子最喜欢的好学生颜回。关于后者,《论语》中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俭苦的生活,他本人却自得其乐,安然处之。颜回的饮食情况、居住条件与庄子都非常相似。由此我想,在社会等级制度逐渐瓦解的时代背景下,原本出身贵族的"士"失去政治地位、职业和田产,沦落为下层的平头百姓,进而作为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便一无所有的知识分  相似文献   

2.
梁春红 《文教资料》2011,(36):19-21
《孔子家语》中记录的颜回,崇礼重德,尊师行“仁”,善于自化融会知识以“足发”.还有他含民本倾向的政治思想,“不迁怒”、“不贰过”的好学精神,贫而不忧的处世态度都使其在后世树立了高大形象。《孔子家语》与《论语》和《庄子》中记录的颜回形象有所互补或差异,对这些互补或差异性进行简要的比较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颜回形象及其对后世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明珠 《语文新圃》2009,(11):10-10
庄子寓言具有浓郁的荒诞色彩。“道在屎溺”、“颜回坐忘”、“鼓盆而歌”等寓言,可见其荒诞风格之一斑。可以说庄子是有意识地营造荒诞。以荒诞来抒情达意,以荒诞来创造和展现哲思。庄子何以喜用荒诞之言、  相似文献   

4.
认识你自己     
庄子在《人间世》篇中教给我们一种认识自己的能力,总结成两个字,叫做“心斋”,就是用心的斋戒去真正反躬内省,看看你自己。这个话是庄子假托孔子说的。孔子的学生颜回对孑L子说:我想出去做事,我要去卫国阻止暴虐的国君的恶行。他的老师孔子特别不屑地说:你别去了。你去了以后,碰到这么暴虐的一个人,你劝不好他,反而就被他杀了。颜回说...  相似文献   

5.
后博寒 《当代学生》2011,(Z4):116-120
上集回顾千城一直都在默默地关心颜回,在他心中,颜回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然而,颜回却是女生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始了,女生们算计颜回,让她参加了很多赛跑项目。颜回在接连不断的长跑比赛后,终于在3000米比赛中晕了过去。千城按照内心的指引,从观众席上跳出来,抱起晕倒的颜回,奔向医务室急救。为了颜回,他与老师发生了冲突,最终因此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庄子·人间世》的结构。《人间世》第一部分从现实生活层面说明处世之难,颜回、叶公子高、颜阖三个故事在论述上是层层递进的;第二部分从形而上的思辨层面论述如何处世,三个层次及所举的例子也是逐步深入的。两部分之间是前后相承的关系。《人间世》最后一段不仅回归到乱世如何处世的主旨,而且接舆与前文颜回、子高等人形成对比,使文章脉络更加连贯。  相似文献   

7.
一、静下来倾听真相 子路看见正在烧饭的颜回偷饭吃,便告诉了孔子和其他弟子,孔子既没有责怪颜回,也没有在众弟子面前轻率地批评颜回,而是让弟子们不要再提此事,弟子们都很纳闷。吃饭时,孔子说:“我想先用这饭祭祖。”  相似文献   

8.
颜回好学     
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是孔子三千弟子中最好学的一个。他曾经居住在简陋的地方,顿顿都是一碗饭,一瓢水,别人都不堪忍受,唯独颜回沉浸在学习的快乐当中。既不对人发脾气,也不重复犯错误,而且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常常能够闻  相似文献   

9.
颜回是孔门众弟子中和孔子相知最深的弟子。孔子对颜回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颜回的直接个别化教育,二是经典有趣的"三人行"——颜回在讨论中受教育,三是孔子以颜回作为教育其他弟子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时期,人们对颜回的接受显示出从关注不多到极力推崇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受到当时社会政治背景的影响,二是汉代大儒扬雄对颜回的极力推崇。文献记载显示,当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时,人们对颜回的关注随之高涨。其次,扬雄对纯儒学的提倡使得其极度推崇颜回,而这种推崇又引导了东汉及魏晋六朝人对颜回的接受,从而奠定了颜回成为后世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典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曾说过"回也非助我者也"的话,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与孔、颜同时代的人也不这样认为。颜回在道德修养、传道、守道、弘道,团结门人及思想方法等方面对孔子多所助益。孔子也曾说过颜回在"仁"、"信"方面要强于自己,又径直称之为"圣人",这些都说明"回也非助我者也"这一句并不能概括孔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箪瓢陋巷     
孔子的学生中,他最喜炊颜回。颜回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他的缺点,他马上就改正;孔子问他为什么不去谋个一官半职,颜回说只要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去做官。  相似文献   

13.
据《吕氏春秋》卷十七记载,孔子带着门生周游列国时,被匡城人“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极度困顿。门生颜回好不容易弄到一点粮食,连忙生火煮饭。当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饭送到嘴里吃了,很不高兴,对颜回的为人产生了怀疑。待颜回把饭送到他面前时,他故意说:“刚才我打瞌睡时梦见死去的父亲,想祭奠他老人家,饭要干净才行。”颜色连忙说:“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煮饭时,烟尘掉在锅里,我不想把饭都泼掉,又怕先生吃了烟尘,于是我就把这一团脏饭抓起来吃了。”孔子听了颜回的话,心里很不平静,感…  相似文献   

14.
在孔子诸多的弟子中,老先生最欣赏、最钟爱的恐怕莫过于颜回了。对于颜回的志向、品行和道德,孔子曾赞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英年早逝,孔子悲伤得不能自已。然而尽管如此,颜回还是被恩师孔子怀疑了一回。那年,孔子领着众多弟子到处奔波,困于陈蔡,“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吕氏春秋·君守》)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米粒未进,孔子深感体力不支,只好白天睡觉了。颜回讨回米烧起饭来,孔子迷迷糊糊闻到了饭的香味,他眯着眼睛看颜回在灶上忙活。谁知,他看到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相似文献   

15.
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只能吃没有米粒的野菜汤度日,七天没尝到粮食,白天也只得睡觉。一天,颜回讨了米回来做饭,饭快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抓取锅中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拜见孔子并端上饭食。孔子装作不知颜回抓饭之事,说:“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把  相似文献   

16.
曲阜颜庙     
山东曲阜颜庙,又称复圣庙,是为祭祀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而修建的庙宇。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名回,字子渊,所以也叫他颜渊。据史书记载,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颜回是家境比较贫穷的一个,他身居陋巷,箪食瓢饮,生活极其俭朴。颜回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对待同学的态度又非常诚挚,孔子称赞他是“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颜回对孔子的学说也学得最好,一再受到孔子的赏识。当颜回三十二岁短命而亡后,孔子大呼“天丧予!天丧予!”哭得十分伤心。正是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所以历代封建统治者对颜回也恩渥备至,修建了奉祭他的庙宇。  相似文献   

17.
在《论语》中,颜回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在其中的记述中受到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仅赞其"好学不怠",以"仁贤"相许,更是对颜回的"不改其乐"的精神赞赏有加。后代学者不仅对颜回之"学"推崇备至,而且对于颜回之"乐"也极尽探寻,使得颜回的形象和地位在历史的长河中越来越突出。通过介绍颜回好学不怠和不改其乐的优秀品质,来重点探寻一下,颜回之"学"的内容、目的以及颜回之"乐"的所在和境界,以此来解释英年早逝的颜回为何会受到后世如此的推崇和爱戴。  相似文献   

18.
孔子认错     
有一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有七天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了。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饭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假装没看到,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梦  相似文献   

19.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  相似文献   

20.
<正>"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