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初见《同是苍蝇,两种待遇》这则消息是在1994年6月29日。1994年6月27日《新民晚报》因它写的是“苍蝇”,所以当时并未特别注意。可是,半年多过去了,它却是时时牵着我的记忆神经,迫使我不得不对它重新审视。应当说,这则消息是运用“以小见大”技巧的成功之作。 我们知道,每日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难以数计。大的事件固然可以反映大的问题,然小事就未必不能反映大的问题,这就需要采写者独具慧眼,在纷繁复杂的小事中去识别和捕捉。这则消息的成功,也就在于采写者在反映当今世界人为的生态破坏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当中,认识和捕捉到了足以引起读者兴趣的事实,苍蝇代替蜜蜂传递花粉。苍蝇本是“四害”之一,人见人厌。大力扑杀之,才是常理。而台  相似文献   

2.
今年三月三十一日清晨六点正,我在朦胧中打开收音机,猛然间听到从华盛顿传来惊人的消息,大意是:"总统罗纳德·里根,今日下午二时半被刺受伤.他是参加工会午餐会演讲后走出希尔顿饭店时被人行刺的.枪手辛克利是一名廿二岁的青年,当场被捕.总统随行的新闻秘书布雷迪被打死,(按:后来证实不确)两个警卫人员受重伤.总统伤势稳定,他受伤后,自己走进华盛顿大学医院……."这是一件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屆指算来,作者听到这一新闻时,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不过两小时半!(事件发生于美国东部时间三月三十日下午两点廿五分,即我国时间三十一日凌晨三点廿五分.)  相似文献   

3.
长期来,媒体对民间突发性的群体事件总有一个报道的基调:无论事因大小,均因少数不法分子蓄意挑动,而参与其事的群众都是"不明真相"、"法制观念淡薄".于是报道给人的印象是,因为坏人滋事,地方政府理应采取断然措施平息事态,去除害群之马,对大多数的参与群众则是加强教育,不究既往.不过这样的报道并没能消除民间群体事件的发生.去年贵州6·28的瓮安事件犹在眼前,海南东方市的感城镇最近又发生了两起类似的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对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两次碾压之后,路人经过不闻不问的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但报道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应如何应对才能保持其公信力以及权威性也是时下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13日,发生在佛山的两岁女童小悦悦被碾压事件受到大众媒体的极大关注,在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上的讨论尤其激烈,从而引发了一场拷问社会道德良心的全民大讨论。如今,我们已由传统的"熟人社会""人情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社会"。重建社会信任,加强公共道德建设成为异常严峻的现实话题。社会学中关于"陌生人社会"的命题对应于费孝通提出的"熟人社会"概念。"熟人社会",是指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因为地缘、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私人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6.
李楠 《青年记者》2017,(29):29-30
自媒体时代,与大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非常容易引起网民的关注并且激发网民的宣泄情绪,导致恶性舆论的发生.舆情反转新闻指的是面对一个新闻事件,由于不同时间段不同人发布的信息不同,舆论的态度会随新闻“剧情”随时逆转,速度之快让人猝不及防.这几年来“扶人被讹”“天价鱼”“诈捐门”等事件成为热门话题,并且几乎每次事件的发生都伴随着舆情的反转.由于竞争激烈,媒体不了解新闻的全部真相就进行报道,致使舆情反转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变局中的政治与人 政治对我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都很大,因此我读了一些这方面的书.这里有《我的前半生》灰皮本,有马立诚的《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基辛格的《论中国》,还有李慎明等主编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等.我觉得,它们都探讨了时代巨变来临时人们的选择. 与正本不一样,《我的前半生》的灰皮本让我看到了又一个溥仪.在变革之际,是什么在改变人?人究竟能够被改变到多大程度?溥仪的两部书提供了有趣的样本.而空军大校张聿温所著《真相:"九一三"事件考证》则探讨了另一次巨变与中国政治、与中国人的复杂关系,涉及了什么是权力,以及领导人的性格,甚至精神疾患的问题.虽然讲的是历史,却像是窥视未来的一道门缝.  相似文献   

8.
1946年8月28日,哈尔滨发生了一起反革命暴乱事件,史称"八·二八"暴乱.这次暴乱是由国民党"陆军新编27军军长"姜鹏飞和另一邪教头目李明信组织和策划的.他们妄图推翻新成立的中共哈尔滨政府,夺取革命政权.但暴乱很快被我八路军镇压下去,叛乱头目姜鹏飞、李明信等人被全部抓获.  相似文献   

9.
对一些事件的报道,我们需要在报道思路、报道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反思,而不是只注重短期的效果。端午节的晚上,我和很多人一样难以入眠,在网上关注一起暴力抗议事件。当天的主要事发地点,是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古巷镇镇政府门口——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时间和地点只是一个新的标签而已,它是近期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又一起暴力抗议事件。而且这类事件都有升级的危险。 根据网络流传的照片和较为确信的消息,事件的大致经过如下:6月1日上午,外来打工者熊某夫妇和儿子到古巷镇一家陶瓷厂讨要拖欠工资,与老板苏某发生争执,苏某指使人对熊家大打出手,熊父被打伤头颅,其子则被砍伤手脚。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个极为标准的SOHO族,而我接下来要叙述的这个事件是发生在今年年初的二月,结束于三月,那是一个冬末与春初交替的季节.在这事件发生之前,在我还拥有着一个美满家庭所具备的一切时,我其实也不能说自己是个多么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我觉得,新闻策划是对新闻规律的一种反动.因为新闻的本质是由记者记载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件.而新闻策划不是产生于客观世界,而是产生于新闻人的头脑.  相似文献   

12.
去年有两个与记者密切相关的"媒介事件"颇引人瞩目,一个是沸沸扬扬的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涉案60人被依法处理,其中只有4名持记者证的"真记者";另一个是年底频发的数起"抓记者"事件,被抓的"真记者"据说涉嫌受贿.传媒界有人评日:有喜有忧.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3,(2):9-16
<正>2012年12月14日,中美两国各发生一起严重校园伤害案件。中国时间当日上午,河南光山县陈棚村完全小学发生砍人事件,造成23名小学生和1名老人被砍伤。美国当地时间上午,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发生枪击事件,包括狙击者在内的28人遇难。事发之后,国内各媒体大量报道美国枪击事件,制作多种形式的专题、投  相似文献   

14.
一突发性事件对新闻记者是最富有挑战和刺激的,因为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8月5日下午1点25分,深圳清水河安贸危险品仓库发生大爆炸,用中央领导同志的话说:“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爆炸事故。”深圳城市建设速度, 被西方誉为“一夜城市”,这里又是中国改革开放处在最高层次之一的特区。当天晚上,全世界几大传媒及时报道了这次重大爆炸事件,但猜测“未经证实”的消息诸多。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如何“快速、准确、真实”地将这次世人瞩目的特大事故告诉读者?我是驻深圳的记者,深知报道这次突发性事件的分量。尽管如此,面对这场突发性事件,我先后共见报新  相似文献   

15.
今天,涉及名人的一切都可能成为新闻,更不用说名人卷入的性侵案。上一期我介绍了美国肯尼迪家族成员涉嫌约会强奸案案发后媒体的报道及其态度变化,本期我们分析的是两个案例,一个是一名普通人被性侵和遇害案,发生在美国处于传统媒体黄金时代尾声阶段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是一名体育明星涉嫌性侵案,发生时间则是在美国互联网已然发达的21世纪之初。  相似文献   

16.
2011年虽然仅仅过了几个月,但发生了两起轰动全国的荒唐事,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而这都是谣言惹的祸.第一则谣言发生在2011年2月10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发生雪夜万人大逃亡事件.另一则谣言则是发生在日本9级地震后的几天,在中国上演了一场轰动全国的抢盐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的人不会不知道尼克松。知道尼克松的人不会不知道水门事件。知道水门事件的人不会不知道,那是两个小记者掀起的轩然大波——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中被拉下了马。 1972年6月17日,美国的一帮警察在华盛顿的水门大厦里——那是美国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抓住了5个装窃听器的人。6月18日,《华盛顿邮报》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事件。6月19日,尼克松的新闻秘书称这一事件是“三等盗窃未遂案”。尼克松则否认白宫与这一事件有任何关系。 《华盛顿邮报》负责这一事件报道的两位记者不吃这一套。他们一个叫卡尔·伯…  相似文献   

18.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如今,我爸是李刚事件为这句古话提供了一个新诠释。半年多前,河北大学发生校园车祸惨案,李启铭醉酒驾驶,致1人死亡1人受伤,且肇事后逃逸。当时有人在网上发帖称:河北大学富二代校内醉驾撞飞两名河大新区女生,‘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接着,一家媒体的网站依据此篇帖文发表题为《河北官二代大学内撞飞2名学生后接女友》的报道,标题中官二代的字眼及文中对肇事者口出狂  相似文献   

19.
杨润 《新闻界》2002,(6):49
在我2000年撰写的诸多评论中,有一篇仅1000字的评论员文章连续获得了两项殊荣:先被评为云南新闻奖二等奖,然后又被评为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奖三等奖。更让我欣慰的是,此稿至今还时有读者提起。一篇普通的评论,竟如此得到读者和同行的错爱,真可谓“始料未及”。这篇稿子的成功之处在哪里?思之再三,认为答案主要在于:多用了群众语言,力戒了空话、套话。2000年7月,云南永善县发生了一起乡镇企业局局长醉死歌舞厅的事件。事件发生后,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永善县委、县政府的有关领导受到了责任追究。《云南日…  相似文献   

20.
务力 《新闻三昧》2005,(8):42-42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研究新闻中,我发现新闻也是以“稀”为贵,比如煤矿瓦斯爆炸以及透水事故等,这类事件刚刚发生时,听起来挺惊人的,确实是大新闻。如前两年广西南丹发生煤矿透水事件以及山西富源煤矿的灾难性事件都足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但2004年一年煤矿事件频频发生,年底报出的死难数字,竟然已达6000多人;2005年以来事故仍然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