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本文从深入挖掘教材,感受传统文化精髓;利用语文教学,展示传统文化资源;利用节日熏陶,感受传统文化氛围;利用文言教材,继续传承传统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让学生继承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充盈,使中华传统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与高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该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本文认为对大学生应进行“仁爱意识”、“中和理念”、“民本思想”等三个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选得精、学得透、悟得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所需要的精神营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本文将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其主要途径有: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培养人文精神;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人文讲座,讲授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构建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而孝文化可以对基础教育起到修补作用,从而达到以德育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乐意去学进而起到二育并举之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构建,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增强学生的恒心和毅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其自信心,使学生的心智不断成熟,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笑迎一切。  相似文献   

6.
正一、扎根本土,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中汲取营养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中国人有其独特的思想道德传统,许多已固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学校德育必须扎根其中,挖掘时代价值,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深深扎根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在高中阶段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对学生系统传授中华传统思想、道德精华,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成为新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学生心灵塑造和精细化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两个重点。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全面落实这两项工作,可以促进学生心理转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给21世纪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当前部分初中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传统文化回归教育”呼声日益高涨,社会、学校都希望通过对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来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精神的弘扬,但大热的背后中学生仍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传统文化学习并未大兴。笔者从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社会环境等因素,分析个中原因;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给学生注入正能量和从现代教育技术中寻求妙计良方,为学生注入“内化”力两个方面,就如何让学生高效地习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阐述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渗透策略:基于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创设多种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根据生物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让学生从诗词歌赋、古代科技成就和经典书籍等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实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田玉清 《甘肃教育》2010,(16):16-1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把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载体,从而引领学生在感知、体验和创造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渊源,使学生从小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做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7):51-52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优化对策要求教师深入研读与探索传统文化教学经验;要求教师多角度挖掘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传统文化,使语文教学活动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价值,总结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困境,提出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丽 《学周刊C版》2019,(17):69-69
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各种新兴文化的冲击。初中是基础教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熏陶、深受影响,由此形成优良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愿意接受传统文化;积极挖掘古诗文中的有趣素材,使学生乐于学习传统文化;探索语文教学新手段、新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是民族人文精神、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和吸纳,不仅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使学生获得文化底蕴的丰富和文化品质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内外传统文化阅读文本的学习和训练也能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更加浓郁,在文化精髓吸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达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本文就高中阶段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指导学生接触、认识和接受传统文化及思想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其实在中国,只要赋予他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为了能够使中国的艺术设计健康积极的发展下去,该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之吸收浩如烟海的文化元素,从而具有传统文化特色.本文从当代艺术设计现状总结"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设计"这个矛盾,然后再从传统文化元素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这一矛盾,得出传统文化元素对解决这一矛盾的优势,及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及文化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并且已成为必然要求。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为能够使教学要求及教学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应当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进而使学生综合素养得以增强,使其得以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分析,以更好实现传统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16.
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能够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塑造较为健全 的人格,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起到了较为关键的 作用。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传统文化经 岁月的提炼及考验,能够深刻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及价值观,使 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德育教 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 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不仅是学生生活发展的需要,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复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历史使命感,注重自身的教学方式与理念,从文化角度解读汉字,计划活动并进行阅读解析,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并继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基于传统文化,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探讨,以求为语文教学工作的综合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8.
翟巧云 《考试周刊》2010,(21):44-44
为了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本文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对经典名著作的推荐和引用;从经典名著中品味作品的文化意蕴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84):56-5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强国富民。当前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课程,所以新时期语文课程应当承担起传达并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56个民族发展凝聚的精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协调传统文化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并且使学生深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历史。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基于此,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积极作用、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以及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望能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