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太空生活     
众所周知,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和地球上是不同的,那宇航员在太空究竟怎样生活呢?  相似文献   

2.
马顿是美国宇航局的一名技师,他接受了一项任务:要尽快研制出一种能软又能硬的绳子。原来,宇航员在太空作业时,常常要离开飞船。这就需要在宇航员的身上系一根绳子,以便与飞船保持联系;作业完毕后,宇航员也要拽动绳子,才能返回船舱。但是,我们知道,太空中的情况不同于地球,那是一个失重的环境。在那里,人和绳子都没有重量,随意飘浮着。因此,宇航员要想抓住绳子,如同想抓住一条被风吹动的轻纱,竟成了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且,即使抓住了绳子,要想拽着这根飘带一般的绳子向前运动,也是有劲使不上,让人干着急。如果用一种能软…  相似文献   

3.
马佳 《今日科苑》2007,(13):27-28
科技是把双刃剑,这是句老生常谈的话了,就在人类逐渐走向太空深处实现自己的探索之梦时,也给太空带去了它一定不想要的东西——太空垃圾。与国际空间站、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一同围绕地球轨道飞行的太空垃圾开始受到航天部门的注意,它们实在已经开始威胁太空探索的安全问题。而欧洲航天局对太空垃圾处理的问题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据欧洲航天局近日的报道,最近取得新的进展,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厌氧细菌来"吃掉"宇航员在太空路途中产生的废物。  相似文献   

4.
个重大的负担。如果有一个永远不停的循环系统使宇航员不用愁吃喝,氧气永远新鲜,还能处理人造垃圾,那岂非妙事?这就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太空船上的水上生物圈。失败的太空植物圈美国宇航局早就做了建立太空生物圈的实验,不过最终的结论是:在太空中想建立一个与地球一样的生物圈是不可能的,因为地球生物圈主要以地球植物为发展平台,然而,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会使植物发育不正常,例如植物从根部传输营养到叶子的毛细管就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没有植物,那么建立人类生存的环境就一切免谈。就这样,在太空中建立一个类似地球生物圈的想法失…  相似文献   

5.
你在野外被太空垃圾砸中的机会有多大?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大概是1×10~(-9)。因为据悉,目前地球上只有一个女人曾被一块太空垃圾砸中过。太空垃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太空垃圾对宇航员的威胁却是致命的。它们可以使宇航员丧命甚至会击穿人造卫  相似文献   

6.
太空生活ABC     
众所周知,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和地球上是不同的,那宇航员在太空究竟怎样生活呢?  相似文献   

7.
有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地球上的科学家:太空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味道?感谢轨道宇航员,是他们让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它可能比你预料的还要奇怪。宇航员指出,国际空间站上的独特气味令人想起两样东西——肉和金属。  相似文献   

8.
古怪的飞行异常 早在几十年前,前苏联就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而美国人则把宇航员送上了月亮;最近,我国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完成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太空中的神秘感似乎逐渐褪去,尤其是地球附近的空间,似乎除了月球和一些人造卫星外,一片黑漆漆的空间,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相似文献   

9.
人类不可能不携带数以万亿计的细菌进入太空。人类在太空中定居,它们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我们最好能够了解它们,知道它们是否喜欢太空环境,太空环境会使它们发生什么变化,等等。  相似文献   

10.
我是宇航员     
《中国科技信息》2013,(22):27-27
《图灵新知:我是宇航员》作者若田光一是日本著名的JAXA宇航员.他采用问答的方式,讲述了宇航员的训练以及在宇宙中的生活。如怎样驾驶载人航天器,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吃饭、洗澡、上厕所,在太空里可以养宠物吗,等等。  相似文献   

11.
科苑 《金秋科苑》2008,(23):19-21
宇航员的专用睡床,如今已不再“专用”,普通百姓花28万元也可享受到同样的高质量睡眠;宇航员的防护耳塞已不再仅用于太空,当你乘飞机、游泳或者去迪厅时,也可戴上它来减压、防水和降噪;就连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高科技马桶,也将开发民用功能服务于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12.
宇航员的专用睡床,如今已不再“专用”,普通百姓花28万元也可享受到同样的高质量睡眠;宇航员的防护耳塞已不再仅用于太空,当你乘飞机、游泳或者去迪厅时,也可戴上它来减压、防水和降噪;就连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高科技马桶,也将开发民用功能服务于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13.
千万不要小看垃圾袋,源于塑料的一种人工材料将为宇航员的火星之旅护航。我们每天都用塑料垃圾袋,它们是如此普通,我们根本没有在意过。可是谁曾想过,平平无奇的垃圾袋将可能成为载人火星探测的关键所在。坐在塑料飞船里前往火星?这听起来是多么幼稚可笑!在我们眼里,塑料是那么地脆弱,哪里经得起宇宙中强烈辐射的照耀,恐怕会遇热即化吧?研究人员告诉我们,这其实算得上是星际旅行最安全的方式了!家用垃圾袋几乎都是由一种叫做聚乙烯的聚合物制成,这种分子一旦进行变换组合,就可以塑造成防止宇航员遭受太空辐射的优良盾牌。科学家早已知晓这种…  相似文献   

14.
太空生物技术是指在地球环境以外的空间的生物技术。这种环境的特点之一是微重力(即通常说的失重)。在微重力环境中能够提炼出具有更高纯度和更高同质性的物质,这一潜在的可能性首先使生物技术专家们产生了在太空中利用生物技术加工高质量生物制品的设想。当然,这仅仅是微重力环境的有益应用之一。太空生物技术有着独特的发展前景。通常我们所说的“微重力环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从一般的物理概念上来说,“微”表示百万分之一。所以,顾名思义,“微重力环境”似乎应该是指其中的重力加速度只及地球表面重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就把活动的半径从地球延伸到了太空,各种各样的人造机器被送上了太空,太空中人类“到此一游”的见证越来越多。它们显示了人类科学的辉煌,人类智慧的伟大。然而,随着人造机器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太空,环境污染的阴影也开始在太空扩展。垃圾使卫星化为乌有1983年6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其第二次飞行途中出现了一件怪事。在它进入太空后的第三天早晨,机组人员在舱外前窗玻璃上看到有一个豌豆般大小的孔。太空飞船的窗用玻璃特别坚固,宇航员当时以为只有空间小砾石才能撞出这样的小洞。返航后,美宇航局对此…  相似文献   

16.
安利 《百科知识》2003,(10):7-8
你有没有幻想过乘坐“电梯“直上云霄,到太空遨游一番?你有没有设想过,将来的卫星和飞船发射根本用不着火箭,一根绳索就可以把它们拉到预定轨道?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然而,美国的一个名为Highlift Systems的公司不久前宣布,它将在未来几年内开始建造一座能将人和货物送入太空的“电梯”。这座太空“电梯”用一条约10万千米长的缆线建成。它的底端位于地球的一座大洋平台上,另一端则向太空延伸。这种垂直升降装置最终将取代火箭,从而开创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宇航员在太空中面临许多身体上的挑战,比如会受到强烈的辐射,还有骨质疏松。最近,美国宇航局又发现了宇航员可能面临的一种健康威胁——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相似文献   

18.
科苑 《今日科苑》2006,(5):11-13
也许在15年后,“太空电梯”就会竖立起来——那时,一根长达数万千米的缆绳,将一头拴在海洋中的平台上,另一头连在太空中的一个平衡锤,机器人升降机则沿着太空梯升降,将卫星、宇航员等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在太空中近光速旅行的人,会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更年轻一些。那么,人如果一直待在太空中生活,是否也衰老得慢些呢?最近,德国科学家对比了3名宇航员出发前和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之后的皮肤。他们发现,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待了199天之后,相比从地球出发之前,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变多了,但  相似文献   

20.
尽管各种武器发射平台已经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了几十年.但还没有一种实用的太空武器被开发出来。这种情况很快就要被改变了,也许,一场太空中的军备竞赛即将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