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于淼  雪石 《对外大传播》2006,(10):44-47
前不久刚剐落下帷幕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曲终人来散,仍有书香围绕之感。 不知哪位有心人,在世界各国制定的地图上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每一个国家在绘制地图时,都把本国放在地图的中心位置。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哪里有什么“中心”呢。 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吗?郡就要想办法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变化着的世界。 “翻阅新书.认识今天的俄罗”,这是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宾国俄罗斯打出的横幅广告。“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支烛火”,这是俄罗斯新闻官在图书博览会开展仪式上的演讲。再看那些温馨的童话图书旁边悬挂的广告语“我们期待未来”,不由得生发一种莫名的感动——世界渴望交流与沟通。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国一个国家发展的助推器。徜徉国际图书博览会,使人联想到这恰似一座座相互连接的桥梁,使得蓝色星球上交织的经纬线有了温度,也沟通着曾经生疏的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赵启正每次发表讲话,关心中国传媒的人都会屏息静听。这一次也毫不例外。时间是2005年5月16日上午,地点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至尊厅。作为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的序曲,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美国时代华纳——世界最大媒体与娱乐公司——董事长理查德·帕森斯,以及世界知名的《时代》杂志总编、资深记者出身的蒲思鼎三人在“文化圆桌会议”上坐而论道,讨论“媒体在中国日益重要的角色”。显然,这样的议题,在世界范围内,话语权非中方莫属;而能说透这个话题,在中国范围内,恐怕非赵启正莫属。在简短的开场白中,帕森斯盛赞赵在多…  相似文献   

3.
针对读者特点报道中国经济世界语者是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的人——一般属于知识阶层。世界语是国际辅助语,希望能成为所有人的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真正属于世界语这个圈子的,还是以教师、公司职员、学者等知识阶层人士为主,包括一些政治家、作家、企业家。他们是对外部世界感兴趣的人——一般希望了解其他国家和公民的信息。通过世界语可以很容易联系到世界各国的朋友,通过信件、特别是网络,可以了解到远方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许多是第一手的,来自当地居民的。他们是愿意进行各种交流的人——世界语除了是一种语言外,它还蕴涵着一个理想,就是各国人之间自由的沟通,从而达到世界和平。因此,讲世界语  相似文献   

4.
10月15日至19日,法兰克福迎来60周年庆典之时,中国出版人也迎来了作为主宾国参展之前的最后一次亮相。早在两年前,新闻出版总署即与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组委会在北京签署协议,中国将以主宾国身份参加2009年10月14日至18日举行的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这是中国首次在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图书博览会上担任主宾国——这意味着,中国出版业将登上“国际书业奥运会”的中心舞台。  相似文献   

5.
宋欣 《职业圈》2014,(1):126-126
2014年元旦前夕,由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与正略咨询联合组织专家研制的“中国企业家基础阅读书目”在北京爱慕大厦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这份书目向中国企业家推荐了100本对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发展有所帮助的优秀图书。  相似文献   

6.
美国沃尔玛商店是美国著名的零售企业,是世界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号称“零售王国”,属于典型的传统产业。沃尔玛的连锁店和会员店遍及巴西、加拿大、中国、德国、英国、韩国、墨西哥等国,员工总数达100多万人,其中国际员工25万多人。  相似文献   

7.
转眼间,中国外局“土生土长”的第一任局长段连城同志离开我们已近6年了,但人们并没有忘记他,因为他虽过早地走了,但把一部传世之作——《对外传播学初探》留给了后人。他为我国对外传播事业建立的理论丰碑,连同他对这一事业的其他贡献,还有他的高尚人品,都常让我们把他怀念。不久前,  相似文献   

8.
刘昆山 《职业圈》2012,(10):50-51
美国沃尔玛商店是美国著名的零售企业,是世界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号称“零售王国”,属于典型的传统产业。沃尔玛的连锁店和会员店遍及巴西、加拿大、中国、德国、英国、韩国、墨西哥等国,员工总数达100多万人,其中国际员工25万多人。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08,(31):10-11
在10月初的一场中国知名企业家的聚会上,牛根生遭受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的质疑。聚会后,10月18日,牛根生写了一封长达万字的“中国乳业的罪罚治救——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这封邮件也被迅速发到当时参会的一些企业家邮箱。  相似文献   

10.
1951年,宋庆龄女士邀请爱泼斯坦等人在北京一个雅致的四合院里共同筹办了一本刊物,这就是《中国建设》(后来改名为《今日中国》)。在她的创刊号上,一群笑容明朗的农民走在冬日午后的土地上,他们身上的棉衣与脚下的土地一样朴素,那发自内心的欢笑与充满憧憬的目光,在向全世界发出一个信号:一个崭新的属于人民自己的中国已经出现。此后,这一代人就用自己手中的笔忠实地记录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以及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喜怒哀乐。而早在1944年,爱泼斯坦作为记者赴延安采访,并且,经过他改写的第一条英文新闻稿由新华社在延安向全世界播发。如果说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给了世界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库恩的《江泽民传》及一些外国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相关撰述,给了世界一双了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眼睛;那么爱泼斯坦则用《见证中国》及他一生的努力,给了世界一双见证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眼睛。在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爱泼斯坦去世后的日子里,凡是了解他生平事迹的人都会为他的去世感到深深的遗憾。2005年6月3日上午,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自为爱老做了最后的送别。我们在网上浏览,截至2005年6月9日,可以看到整屏滚动的关于爱老的信息,足足有145,000条。许多人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爱老的怀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本刊特推出专题《爱老,中国新闻人的一面旗帜!》,以让我们为尊敬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爱老送行。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19日,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书展,在德国中部的这个 位于美丽的莱茵河畔的经济中心城市拉开了序幕。 法兰克福拥有“德国最大的书柜”——德意志图书馆,德国法令规定1945年以后出版的德语印 刷物都有义务提交它保存。大约500个出版公司集中此地,称得上是世界图书业的中心。每年世界 最大、最有名的书展在法兰克福举行,吸引了大约800万参展商以及25万参观者。 为什么出版商都对法兰克福书展趋之若鹜,为何一个国家传播自己文化一定要让图书走出去? 刚刚离我们而去的著名记者爱泼斯坦曾说过,报纸和网络是手枪、机关枪,而图书是高射炮,如果 有没来过中国的外国朋友说起对中国的印象,他们会说,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本关于中国的书,里面 是如何说的?或者会说,他看过一部什么样的关于中国的电影,但即使是电影那也基本都是先有小 说,后改编的。图书出版在对外传播与沟通中是如此的重要。 2004年改版之初,《对外大传播》“总编手记”栏目中,我们刊登了题为《外文图书出版向对象 国“靠岸”》一文后,就一直追踪、关注着外宣领域“书刊本土化”的进程,并据此做出了“图书向 对象国靠岸”、“《今日中国》阿文版在埃及落地”等一系列专题。我们力图通过种种探讨,一步步向 中国书刊出版的神经末梢靠近,去帮助大家一起感受图书出版国际市场的脉搏……——编者  相似文献   

12.
八国联军退出北京,逃亡西安的慈禧“回銮”后宣布要坐火车去西陵祭祖,下令为她赶筑一条全长42.5公里的“祭陵专线”:新易铁路,也叫祭陵铁路。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铁路专线,供皇太后祭陵专用的铁路恐怕绝无仅有,慈禧对乘务人员的要求更是千奇百怪。然而用60万两银子筑造的这条铁路,慈禧只用过一次,也谈不上经济价值。不过它是中国土地上第一条由中国工程师主持筑造的铁路,英、法两国为争当此路的总工程师而相持不下,使这个任务意外地落到一位中国人詹天佑身上,这一非同寻常的实践,证明中国人当时就能自己造铁路。“老佛爷”要坐火车祭祖慈禧决…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草木飘香,秋风送爽。中国古老神话传说中“牛郎”与“织女”要在这时刻渡过迢迢银汉,于鹊桥上相会。“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是世界出版界的盛会,出版者与发行商年年岁岁在这里热情相约、相会。“翻阅新书,认识今天的俄罗斯”,这是俄罗斯书展上打出的横幅广告。“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支烛火”,这是俄罗斯新闻官在开展仪式上的演讲。再看那些温馨的童话图书旁边悬挂的广告语“我们期待未来”,不由得对这个古老的民族生法发一种莫名的感动。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00周年诞辰,巧的是这一天又是《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当这个日子日益临近的时候,我们北京周报社的同志愈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我们的这位开国总理、也是任期最长的总理,生前日理万机,日夜操劳,这是人所共知的。他在处理党和国家大事的百忙之中,对《北京周报》这样一个具体的外宣刊物也关怀备至。《北京周报》是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诞生的,又是在他的亲切关怀下成长的。  相似文献   

15.
《职业圈》2013,(28):52-53
中国制造走向国际,有强大的动力和优势。这个主要动力是什么?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向上的企业精神,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第二点就是中国人力资源的成本低,我说的这个人力资本,主要还包括科研人员和管理团队的成本,这个成本相对世界水平非常低。其实人民币再升值这里面也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就给我们走向海外留了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2005年全国外宣工作会议期 间,来自文化部的官员与其他部委的 代表都在前排就座,这给我们一个喻 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 格局已经搭建。 在做外宣工作的过程中,大家都亲 身感受到,当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争 执、贸易上摩擦时,文化在对外传播中 更显示出穿透力量。这两年中国文化部 的文化交流活动办得红红火火—— 2003年到2005年,历时两年、覆 盖中法两国全境、先后举办七百余场 活动的中法文化年是中法两国文化交 流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它使国家间、 人民间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国 家主席胡锦涛称之为“中欧文化交流 史上的创举”。2005年10月,在美国 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中国和美 国首次合作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 国文化节”,中国七百多位优秀表演艺 术家、五十余场演出,让四十多万美国 观众亲自体会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与博雅包容。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文化传播在 “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外宣工作中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分量。 在孙家正部长刚刚从美国参加 “中国文化节”回来后,尽管工作日程 被紧张和繁忙充斥着,但他仍拿出近 两个小时的时间,接受了《对外大传 播》记者的专访。 没有见到孙家正部长之前,我们 在网上搜索着关于他的信息和故事, 可是这些信息根本无法满足我们想更 多地了解他的欲望,他仿佛是一个更 喜欢把成功的喜悦隐在幕后的人……  相似文献   

17.
在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就读的新疆青年张强说,他的一位当地的同学晚上骑摩托车没带证件被警察拦住了,但当警察发现车上载有一名中国学生时,不仅没有处罚,而且还和这位中国留学生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很多时候巴基斯坦让人感觉到‘中国’两个字就是证件,就是通行证,”张强说,“你再往城郊、乡下走走,人们总会围着你,和你握手、照相——这是老巴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 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读后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这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旬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为此,我们开办了“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9.
前言“中华民族——团结——自强”,是我们世世代代中国人的一个理想。这个美丽的愿望,超阶级、超党派、超政治,是国心民心,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归宿。“团结”是我们的旗帜!“自强”是我们的目标;有了团结,我们就会自强!我们海峡两岸的学者,共同探讨“中华民族团结自强”,是大家爱国热忱驱动下的一种结果;如果大家一门心思想“瓜分”这个家,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坐在一起讨论这个历史的、科学的、现实的、前瞻的重大话题呢?虽说这个话题是超政治的,但是实际上它又很“政治”。因为,国家的统一是海峡两岸最大的政治,所以“中华民族团结自强”属于每…  相似文献   

20.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 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这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为此,我们开办了“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