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当小知识     
《武当》2006,(2)
武当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秦、韩三国交界处;从战略位置上看,这里山高壑深, 地势险要,又兼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武当山”名的由来,与历史上兵家以武当山为屏障抵挡外力入侵有关。据初步统计,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武当山及其附近发生的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件就有二十多起。武当者,武力阻挡也。上古时代, 有“当”字而无“挡”字,那时的“挡”字的意义由“当”字表示。以事名山,故为武当山。武当道教认为“武当山”的得名与真武神有关。相传,武当山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还有学者认为“武当山”名源于“北方玄武龟蛇之神(或玄武七星)”或由“巫”(武)“或”(当)假借而有“武当”等多种说法。武当山还有多种名称。据史料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上山、谢罗山、仙室山等。  相似文献   

2.
《武当》2010,(11):F0002-F0002
2009年10月14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应武当山道教协会和武当山道教学院之邀,给武当山道教学院学员和武当山道众作“《道德经》与和谐社会”课题演讲,任法融会长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循序渐进地论证了《道德经》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和谐社会的意义,并强调其与道教的密切关系,倡导坚持爱国爱教,竭力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关于武当武术问题的争论由来以久,至今仍未得到一种合理的定论和认可(《中国武术史》、《中国图书分类》中仍然没有承认其流派)。本文试从“武当”的由来,探讨武当武术存在的可能及起源。一、“武当”的由来及战争根据明确的史料记载和考古论证,春秋及战国早期,在武当山地区已有庸、巴、蜀苗、绞、卢、濮、彭、麇等多个古氏族部落和诸侯国先后在此栖息生存。他们被楚国称之为“南蛮”。其四周又有楚、秦、韩等大的诸侯国与之为邻。关于“武当”的来历,武当道教研究专家及楚国地方志研究专家认为:由于武当山地区“东达齐豫,南通巴蜀…  相似文献   

4.
武宣 《武当》2013,(9):7-9
1983年7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筹备组邀请金子弢先生在武当山举办太乙五行拳培训班。10月,《武当》杂志总一期(试刊号)出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成立,《武当》为其会刊。《武当》杂志办刊宗旨是,挖掘整理武当武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时任主编黄学民。1985年6月,《武当》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成为国内第一家武术流派期刊。一直奉行"披露道家玄机,奉献内家真谛"的社会责任。1987年1月,《武当》由不定期改为季刊,由自办发行  相似文献   

5.
张继禹 《武当》2005,(10):3-4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在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武当山被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李峻 《武当》2013,(10):56-56
在武当山太子坡二宫门和南岩千步梁下,金仙洞附近刻有清朝咸丰帝为观察使唐训方所树的三块碑刻与摩崖。通过考查印证,碑文在《均州志》与《近代史资料》中都记述了武当金顶清末最后一支农民起义军——捻军与唐训方官兵殊死搏斗的史实,故综述为记。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不久,捻军在襄阳起义响应,首领高二先于咸丰六年率领十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破樊城,清军首领马方伯被诛戮。清廷大震,火速派兵遣将与捻军在鄂西北武当山一带大战八个月。  相似文献   

7.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连续播出了九集高清人文纪录片《问道武当》。这是中国第一部聚焦武当山的大型纪录片。  相似文献   

8.
胡顺江  陈瑛 《武当》2006,(9):I0004-I0005
7月28日,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主任李发平在北京拜会中国当代著名导演陈维亚和著名作曲家赵季平,邀请他们帮助编导创作舞台剧《太极武当》,今年还将邀请张艺谋导演等专程到武当山,全力打造《太极武当》剧目,极力推荐武当武术走进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发扬光大民族国粹。  相似文献   

9.
武术与宗教的关系千丝万缕。少林、武当在武侠小说中一直作为中国两大武术门派而傲立,更因武当山“层峰叠嶂,标奇孕秀,杉松蓊郁,翳日清幽,历来被誉为乾坤秀萃之地”使得武当成为新派武侠小说家们心目中的天界、仙境而不惜笔墨撒泼的焦点。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古龙的《陆小凤》、陈青云的《武当争雄记》、司马青云的《武当七侠》及金庸等武侠小说名家都写过武当,特别是金庸笔下三部小说《书剑恩仇录》、《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龙记》均有大量笔墨勾写了武当,其中尤以《倚》(《倚天屠龙记》,下同)笔力最为集中。《倚》勾画了武…  相似文献   

10.
张华鹏 《武当》2005,(8):58-58
笔者近期在查阅宋代王象之编撰的《舆地纪胜》时,发现一则碑记:隋朝皇室在武当山建有家庙。大家都知道,明代时武当山是皇室家庙,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殊不知距今一千四百余年的隋朝在武当山也建有皇室家庙。这使得武当的宗教历史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我国第一部以武当山为背景的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于10月6日在武当山紫霄大殿开机。十堰市市委书记赵斌,电视连续剧《武当》出品人、百步亭影视国际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茅永红,《武当》出品人、总制片人、湖北电视台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武当》2010,(1)
静乐宫座落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北麓。据《太和山志》记载:祖传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为净乐国王,净乐治麇,而均即麇地,故以名宫焉。该宫创建于明代永乐十六年(1418),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毁于火灾,康熙三十年(1691)动工重建,六载而成,乾隆元年(1736)又遭火焚。宫内原有殿堂、廊庑、亭阁及道舍等建筑五百二十余间,由东中西三院组成,主要建筑有牌坊、大宫门、二宫门、正殿、二圣殿、真宫祠、方丈堂、斋堂、浴室、神橱、神库、配舍等,四周红墙碧瓦环绕,宫内重重殿宇,巍峨高耸,层层院落,宽阔幽深,环境幽雅,宛如仙宫,是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杨泽善 《武当》2009,(5):4-5
1931年5月,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率领红三军撤离湖北洪湖苏区,挥师向鄂西北作战略转移,进入武当山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开进武当山时,贺龙同志派郭凡同志为代表,先行登山拜见了武当山道总徐本善,表明红三军进驻武当山之意,得到了徐道总的大力支持。徐道总亲率当时在庙道人50余名,迎至距紫霄宫一里多的东天门外。  相似文献   

14.
武当纵横     
《武当》2013,(9):64-65
武当山发现最早铅印太极拳秘籍近日从武当山特区文物部门获悉,武当山特区发现了两本民国时期出版的太极拳秘籍。两本太极拳秘籍分别为《武当拳术秘诀》和《武当真传太极拳》,均为中华书局铅印出版,不仅图文并茂,且全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铅印太极拳秘籍。《武当拳术秘诀》为铅印32开本白话文,完整无缺,作者金一明,1928年出版。正文88页,共分17篇和17幅太极拳经脉穴道图,首篇记述《武当之发源》,第六篇记述《武当派之源流》,其余15篇记述武  相似文献   

15.
杨立志 《武当》2010,(10):43-44
我们在对武当山区进行的道教遗迹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一批有关龙门派的珍贵碑刻资料,对研究明清龙门派历史有重要史料价值。其中,金沙坪凝虚观现存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皇帝敕谕武当山遇仙坪凝虚观主持及道众人等》及万历皇帝命遇仙坪全真道人李玄成建醮碑记等尤为重要,它揭示了万历皇帝舅舅李玄成修道武当凝虚观的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16.
张筑昆 《武当》2000,(7):3-4
1999年3月2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武当山.武当山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说起武当山,人们就会联想到武当武术。一般人对武当武术的认识仅限于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在电影《少林寺》中,和尚舞枪弄棒大声呼喝之后,电影《武当》中的道士又转起八卦掌,滚起了石球,总算给了世人一个武当武术不同于少林功夫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武当》2015,(1):41
2014年10月19日至11月6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与武当山特区管委会联合摄制的20集电视连续剧《潮拜武当》在武当山拍摄。该剧由香港著名制片人张乾文任监制,黄国辉任编审,杜海任总制片人,集结了钱小豪、杨怡、洪天明、元秋、张景淳、梁靖琪等众多TVB一线演员。该剧自10月19日在武当山开机以来,拍摄足迹遍及武当山金顶、紫霄宫、南岩宫、回龙观、逍遥谷、太子坡等各景点,全景呈现武当仙山的美景。《潮拜武当》是一部现代剧,主要讲述一群香港人机缘巧合来到武当山学习武  相似文献   

18.
范学锋  王天梅 《武当》2008,(4):I0002-I0002
3月12日上午。电影《武当少年》开机仪式在武当山太子坡举行,该片导演黄以功和执行制片人秦玉梅为开机揭镜。  相似文献   

19.
5月31日,武当山庆"六·一"暨武当杯·七巧绣娘颁奖晚会在太极剧场隆重上演,来自十堰特校、郧西特校、郧县特校和武当山中小学近1000名学生共庆节日。晚会节目表演形式多样,武术表演《武林风》、时尚动感的《爵士舞》、大合唱《中华小儿郎》、器乐演奏《鱼水情深》等精彩节目,把  相似文献   

20.
唐兰才 《武当》2009,(12):41-41
1960年秋季,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在武当山选点设立“雨量站”。根据这一安排,我们一行三人登上了武当山。1960年,全国性的“自然灾害”也波及到武当山地区,使武当山的古建筑遭受了一些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