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即品质本土化、品位平民化、品格人文化走向。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渗透,新媒体迅速崛起并有力地融入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创新中。本文分析了新媒体与音乐类节目真人秀的产生及发展现状,并且从两者融合的角度阐述了音乐类真人秀将来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2.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节目首播便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社会效应,成为了国内新生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翘楚。本文将从规则创新、传播特征及文化怀旧三个维度来剖析、解构《我是歌手》,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音乐类娱乐节目生存发展的秘诀。  相似文献   

3.
温雅欣 《传媒》2017,(23):60-61
当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将主要市场聚焦于成年人身上,对少儿市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少儿节目特别是少儿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比较稀缺,远远满足不了少儿的实际需求.而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为代表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和以《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为代表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井喷与跟风,导致市场疲软和受众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北京卫视等借鉴这两种综艺节目中"少儿"与"音乐"的相关元素,开发出了《中国新声代》《音乐大师课》等非选秀的少儿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这些节目展现了少儿的童真、童趣与歌唱才华,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收获了较好的市场回报.但是,节目也存在电视被神圣化、参与者形象符号化和少儿成人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而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一度引发观众的热议.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音乐类真人秀节目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此加以改进.本文通过对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佳 《新闻窗》2013,(4):54-55
一、音乐真人秀栏目在争议中火爆荧屏 真人秀节目从诞生起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并不影响它迅速成为全球荧幕的主流新贵。而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则是从综艺类别中分裂出来的最成功的一种,积极、健康、励志而又不失观赏性。这也是此类节目被移植中国后迅速扎根,并生发繁茂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袁也 《现代视听》2013,(7):34-37
今年年初,湖南卫视推出的全新明星音乐对决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获得了极佳的收视与口碑。它的成功对同质化严重、走势低迷的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有重要启发意义。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揭开节目风靡背后的几点原因,即对"歌手"符号的袪魅与附魅吸引观众眼球,运用怀旧与改编再掀收视高潮,精良的节目制作与巧妙的宣传营销保证节目效果,以此实现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守成。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8,(3):40-46
近年来,《我是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天籁之战》、《梦想的声音》等音乐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道不可忽视的独特风景。音乐真人秀节目的语境粘连与文本阐释透射着"文化杂糅"的种种表征,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等不同文化样态进行混杂、交合与碰撞,并生发出新的意义。本文借鉴后殖民理论学者霍米·巴巴的"文化杂糅"理论,通过历时性视角呈现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轨迹,认为音乐真人秀"文化杂糅"经历了从突显精英文化到强化草根文化,再到倚重精英文化,直至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融合共存的历程。"文化杂糅"的过程蕴藉着"他者"想象,"他者"作为关照"自我"的一种参照对象,把"他者"纳入音乐真人秀节目自我地域的范畴,并进行创生糅合,既可以借鉴"他者"的优秀成果,又能够检视"自我"的文化境况。  相似文献   

8.
高慧艳 《今传媒》2010,18(10):72-73
作为从欧美引入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真人秀"在我国己走过近十个年头。其中以《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领军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在全社会以及学术理论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尝试用传播学的虚拟环境和培养理论分析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影响,以期更加明确大众传媒的责任,为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做一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劳动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在我国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类符合主流话语体系却从未成为主流的真人秀节目,它的发展之路曲折而艰难,从中央电视台到省级卫视都对此类节目进行探索,本文以中日劳动竞技类真人秀的同一档厨艺节目为例,运用节目形态和节目元素的相关理论对劳动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从宏观(节目定位),中观(节目模块)和微观(节目元素)三个层面对劳动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经济收入提高,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状态下,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消费,娱乐节目的兴起正是基于此。以我国主要的四大地方卫视为例,不论是浙江卫视的《跑男》、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还是江苏卫视的《极速前进》,以及作为综艺节目标杆的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等等,真人秀近年来发展迅猛,成为地方卫视提高知名度,获取巨大经济收入的不二选择。放眼全国各大卫视,综艺节目都会邀请流量大、人气高的当红明星进行录制,即使价格不菲,节目方依然会与这些明星签约录制,也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和"明星效应"。真人秀节目为进一步夺得市场,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从最开始完全复制国外已成熟的节目,到原创类节目的诞生,我国真人秀正不断发展。【研究意义】真人秀节目发展至今,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目前来看,拥有不错市场口碑的真人秀,主要有竞技类真人秀如《跑男》、音乐类真人秀如《我是歌手》、艺能展示类真人秀如《声临其境》、生活体验类真人秀如《向往的生活》等。于观众而言,真人秀可以展示明星们私下的生活,满足观众对公众人物个人生活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参加的明星艺人也同样能够借助节目,提高知名度,获得更多的曝光率。最后对节目组来说,尽管投入成本远高于传统综艺节目,通过一档火爆的真人秀节目,获得的收视率也是其他节目所无法实现的。由于越来越多的真人秀节目出现在各大卫视和网络平台上,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视。那么多的真人秀,如何在激流中"遏浪前行",这是关键所在,也是本次研究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梦蛟 《新闻世界》2012,(4):195-196
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近两年发展迅速,主要以选秀类真人秀、职场真人秀及相亲类真人秀为代表。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视角出发,从空白召唤、拟像先行及"超真实"三个方面对三类电视真人秀节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梁成英 《视听》2016,(12):13-15
丛林探险类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其特点是惊险、刺激、挑战与趣味并存。然而其面临的困境在于:为表现丛林探险求生的真实、刺激与冒险,制作团队必须加强节目文本的专业性和真实性;为保证收视率又必须使节目内容娱乐化。当前,丛林探险类真人秀节目文本之"真"与娱乐之"秀"的冲突与调和少有人研究。从符号学伴随文本理论视域出发对丛林探险类节目的文本及伴随文本进行考察,对比分析《跟着贝尔去冒险》和《我们的法则》两档真人秀节目在伴随文本因素的控制与把握,可以探索出收视差距背后更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从而为丛林探险类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综艺市场"冒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红 《现代视听》2013,(6):40-42
从审美角度考察,音乐真人秀节目能够激发观众自由情感,使其产生了教化人心、净化灵魂、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情感。从文本自身进行审视,文本中节目元素所体现的直观真实和客观真实,成为构建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必要条件和美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各电视台相继推出多档明星真人秀节目,电视受众群体激增,其中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尤其火爆。然而,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娱乐类真人秀节目也暴露出版权争议、过度娱乐化以及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如何提升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品质、对节目进行创新是目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现状进行了总结,结合实例对近年娱乐类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创新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各大卫视不同种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激烈竞争之时,湖南卫视隆重推出《爸爸去哪儿》这一全新亲子互动类真人秀节目,能够在第一季播出时,就稳居各大真人秀节目收视率排行榜第一位的宝座,实属不易。本文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深入探讨《爸爸去哪儿》节目迅速蹿红的内在原因,通过对节目的研究,总结节目对受众不同层面需求的满足,并从中指出我国本土真人秀节目务必坚持原创性和以受众为中心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刘鑫婷 《今传媒》2016,(3):39-40
亲子类真人秀作为电视真人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我国的电视荧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带来了受众的追捧.在此情况下,更多的节目进行跟风、复制,忽略参与者的节目制作情况常有发生.亲子类真人秀的"热"下,广电总局出台"限娃令",引发各界讨论.笔者就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制作、商业运作、价值诉求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在问题中思考出相应对策,在优秀节目中寻求出更多的有益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英国学者Annette Hill在《流行真人秀——真实电视节目受众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一书中曾指出:表演与真实性是一对孪生问题,因为在通俗事实电视里,非职业演员的表演经常构成真实性视觉证据问题讨论的框架。①那么观众到底怎样看待真人秀节目的表演?他们评判节目参与者表演真实与否的标准又有哪些?笔者对目前喜欢看我国电视荧屏上较为知名也具有一定争议性的三大类(音乐选秀、冲关竞技类、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的观众进行了深访。从深访结果来看,节目类型的不同导致了  相似文献   

18.
真人秀本质要求是真实,但是医疗类真人秀由于其题材特殊性,需要顾忌到病患隐私、伦理以及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现实问题,医疗真人秀一直游离在"真实"与"现实"两者之间.做一档好的医疗类真人秀节目,最关键是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无论是内容的艺术化处理还是采用分级制,本质上是平衡真人秀节目"供"与"需"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这个夏天的周末似乎成了综艺节目的天下。据不完全统计,仅音乐类娱乐真人秀节目就有13档节目同步开播,堪称内地荧屏几十年来史无前例的"奇观"。从直播到录播,又或者从现场气氛到音效表现,每一个环节都成了网民热论的话题。而在这股综艺热潮的背后,较劲的不光是电视台、视频网  相似文献   

20.
音乐真人秀节目是集合音乐与人物的一类电视节目,真人秀节目目前正成为我国娱乐类节目不可或缺的电视表现形式,其在内地的发展经历了较大的波折,通过对内地音乐真人秀节目创作和发展的探索和分析,结合经典节目范例,发现目前存在着同质化、泛娱乐化、过度包装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推动内地音乐真人秀节目融功利性与公益性、娱乐性与文化性于一体,以实现其特色鲜明,异彩纷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