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林少蔚 《收藏》2007,(1):28-29
近年来,国家文博部门的文物鉴定专家异常活跃,但其中隐藏着极大的隐患。许多著名专家、鉴定家为利益驱使,热衷公开“走穴”,文物鉴定商业化愈演愈烈,应该引起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和社会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廉文煜 《收藏》2001,(2):27-27
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法》于1982年11月1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从即日起公布实行。法律产生的时代背景是经过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特别是经过十年动乱,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历史时期,为了打击走私贩卖文物,打击盗掘古墓,防止国家文物外流而制定的法律。近20年来,这部法律和刑法一并在保护文物、惩治犯罪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间收藏不断升温,原来制定的法律与现实越来越不相适应。在国家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的今天,迫切需要修改、补充和完善《文物保护法》,并为民间收藏立法。  相似文献   

3.
《收藏》2006,(8):39-42
引子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是一伙什么样的罪犯?一般人都知道他们犯的是妄图颠覆国家的政治罪.他们是一伙窃国大盗。实际上.他们还是一伙大贪官.是窃夺国家及私人文物的窃贼。这后一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记得林彪.江青集团倒台以后.故宫博物院曾在一个僻静的院落里办过一个小型展览.披露林、江集团掠夺文物的某些情况.但材料很不充分.举办的时间又很短.参观者最多不过3000人.所以一般人并不了解林、江集团窃夺文物的详情。前几年.有两个美国人写了一本《康生传》.其中披露了康生窃夺文物的一些情况,但并未涉及林、江集团的其他人。国内出版的一些康生传记类材料也是这种情况。总之,从目前有限的信息中,一般人很难详知林、江集团窃夺文物的罪状。  相似文献   

4.
陆海天  李永翘 《收藏》2001,(10):8-11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物收藏,特别是国家级的文物收藏,都是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更是随着政权的更迭而更迭。可是,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高瞻远瞩,十分关心我国的文物收藏事业,并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不惜勒紧裤带,拨出巨款,派出人员,去境外专门收购我国散失了的珍贵文物,显示出新中国领导者们的远大眼光、非凡胆略与宏大魄力。像这种事情,在历史上还是非常少见的。  相似文献   

5.
张少华 《收藏》2014,(6):151-153
2014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为完善服务监管措施,将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让国有文物单位参与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尝试请原本行使国家职能、负责文物进出境鉴定工作的文物鉴定站面向公众提供鉴定服务,除了“眼学”方面,还将推动文物科技检测鉴定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韩浩月 《收藏》2009,(4):157-157
2月23日,法国佳士得公司公开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免首铜像,圆明园管理处对此明确表态,完全认同国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和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的观点,对于历史上被掠夺到海外的文物,“中国对其拥有不可质疑的所有权,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而且“明确反对采取购买的方式来促成文物的回归”。对于公开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众多媒体舆论传达出了同样的呼声,  相似文献   

7.
陈青 《收藏》2001,(5):26-30
杨鲁安在近60年的收藏生涯中深深地感到,搞收藏不懂得鉴定不行。文物鉴定本身是一项专门技能和学问,无论收藏何物,首先必须判别其真伪,考察其年代,地域、用途并估量其价值。这就要求从事文物收藏和鉴定的人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各方面的修养。  相似文献   

8.
潇然 《收藏》2006,(4):153-153
丙戍正月,多年不遇的瑞雪纷纷扬扬,给南国大都会上海带来一派喜庆气氛,56名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和精英人士冒雪走进了他们心目中的文物鉴定“黄埔军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考古与文物鉴定研究生班(A班)。  相似文献   

9.
界定了体育文物收藏的基本内涵与主要门类,从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市场发展及活动开展等4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体育文物收藏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体育文物收藏发展中存在的认识偏差、研究匮乏及市场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文物收藏环境、发展文物收藏市场以及强化文物收藏研究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梅辰 《收藏》2006,(12):136-137
刘东瑞,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文物鉴定专家。并创办了《博物馆》杂志。他工作严谨,一丝不苟,曾两次在垃圾堆里捡回“国宝级”重要文物,避免了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他秉公行事、不徇私情,在任秘书长期间,曾主持并组织了许多重大的文物鉴定活动,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口碑与声望,受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启动先生的高度称赞;  相似文献   

11.
张少华 《收藏》2008,(7):152-155
四川是文物大省,文物涵盖全省各个区域,尤其成都平原这一带地下文物分布密集,发掘出土成果颇丰。这次地震对四川地区馆藏文物的破坏程度怎样?震后四川采取了哪些保护可移动文物的措施?一直牵挂着全国人民尤其是文博、收藏界的心。2008年5月31日,《收藏》杂志与艺超网采访组一行五人在执行总编敏行带领下来到灾区,深入文物景点、博物馆和藏家展室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2.
张立玫 《收藏》2007,(1):121-121
清代乾隆皇帝爱玉成癖,视玉如命,一生赏玩玉器无数。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的赏玩之物——圆雕玉神兽。此玉器是1959年6月由上海文管会拨入的,于1993年8月9日被国家文物鉴定组确认为二级文物,该器为乾隆年间制作,所用玉质温润,为上等的和田白玉。  相似文献   

13.
吕斌 《收藏》2011,(2):136-140
古玩,旧称"古董""骨董""谷董",乾隆以降通称"古玩"。1953年,鉴于《周书·旅獒》"玩人表德,玩物丧志"之说,国家正式改称"古玩"为"文物"。后因"文物"又分为"古代文物"与"革命文物"二种,近人复见启用"古玩"字样。古玩的种类很多,涵盖的品类大致包括瓷器、铜器、玉石、书画、陶器、银器、漆器、雕刻、象牙、钱币、珐琅、首饰以及杂件等。  相似文献   

14.
杨卫民 《收藏》2009,(5):17-22
杨卫民,原新华社记者,在一次工作当中接触到流失国外的中国文物,随之萌发调查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想法。1997年他辞掉工作,开始艰难却充满刺激的自费海外寻宝之旅。12年间走访了欧美亚洲的28个国家中的122家博物馆,将所见中国文物整理成档案。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9,(8):186-186
国之西南,四川汶川。 2008年5月12日,一场猝然而来的强震,不仅夺走了生命,摧毁了家园,而且给四川文物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大量的地面文物被破坏甚至摧毁,包括292件珍贵文物在内的近3000件馆藏文物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06,(11):168-168
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于2000年成立,公司隶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2004年成为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发证允许从事一、二、三类文物拍卖的企业。公司拥有数十位国家级文物艺术品鉴定专家和多名国家注册拍卖师,向以“诚实、守信”“公开、公平、公正”的企业形象闻名国内外。中嘉国拍2006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24日在北京华都饭店一层多功能厅隆重开拍,12月22~23日在同地预展。拍卖会得到国内外上百位大藏家的支持,拍品亮丽丰富,经行业与多名国家级方物鉴定专家认定,拍品的艺术品质高,时代性强,且精品价位相对较低,适合各个收藏阶层藏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熊宜敬 《收藏》2009,(8):118-120
“中华文物学会”是台湾第一个成立的开放性艺术文物收藏组织,不但见证了自1949年后台湾筚路蓝缕的经济发展进程,也体现了台湾创造“经济奇迹”后社会对艺术文化的重视,从而引领了台湾艺术文物收藏的热络风气及台湾艺术文物市场的蓬勃;台湾的艺术文物收藏基础及强度,也因此在全球艺术文物市场上动见观瞻。这30年来的进程,“中华文物学会”确实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刘继涛 《收藏》2007,(3):164-164
我是一名基层文博工作者,平时在工作学习中离不开专业报刊杂志,更离不了《收藏》的帮助。《收藏》扎根民间,绽放于中国文博期刊的百花园中,是初学者的门径、爱好者的指南、研究者的参考。《收藏》集民间和馆藏文物精华,汇藏各界学者专家研究成果,引领民间文物收藏,开拓文玩博览。《收藏》融艺术鉴赏、文物研究于一体,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魅力独具。  相似文献   

19.
陆建松 《收藏》2009,(5):23-24
中国文物的严重流失与文物保护工作的不力.与一个似是而非的观念有关,那就是,很多人至今仍然认为,中国是一个“文物大国”,对于地下文物流失以至文物资源枯竭的现状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01,(5):82-82
中国,泱泱文物大国,有着不可估算的传世和地下埋藏的文物。收藏、品鉴、研究文物,其尚远矣。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对地下文物的发掘,已建立了专门考古学,而对传世文物的研究,却因种种原因,在高等学府中,依然没有它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