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原》是特.斯.艾略特的著名诗歌,被称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原型批评是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运用原型批评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和意象进行解读,是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的文明衰落,同时也是对艾略特面对战后西方社会遭遇到的危机,积极为之寻找出路的展示。  相似文献   

2.
鸟瞰二十世纪艺术史,神话因素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叶芝和艾略特的诗歌,乔伊斯、福克纳、加缪、戈尔丁、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中,足以显示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在文艺学范围内,对神话的兴趣逐渐升华为一种研究旨趣、批评方法乃至理论体系,便是“神话—原型批评”。最初,流行的称谓是“神话批评”(myth criticism),加拿大批评家弗莱(N.Frye)在五十年代又确立了“原型批评”(archetypal criticism)的概念。此后,神话批评和原型批评成了并行不悖的同义词,于大多数场合并无严格的语义区别。为了便于统一,我们可将这两个概念统称为“神话—原型批评”,简称则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学批评界对原型批评这一至今在西方颇有影响的批评流派和方法所知不多,自1982年国内开始介绍以来,仅有几篇零星文章。叶舒宪副教授编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神话-原型批评》,较系统地收编了原型批评流派的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了解这一流派提供了较全面的中文版原始资料。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有关原型批评理论的原始文献,下篇是有关原型批评实践的原始文献。原型批评的两大理论基础是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弗雷泽的巨著《金枝》是原型批评在神话方面的渊源,《神话-原型批评》收入了该书第四部《阿都尼斯的神话与仪式》,它通过阿都尼神死后再生的神话,阐述了西方文学中“复活”这一基本主题的历史起源、变化形式等。荣格的《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是对原型问题的权威论述,也被编者翻译收入。原型批评在有了两大基础之后,终于建起  相似文献   

4.
中西神话自然观存在着"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地位的不同感受。神话自然观的差异通过作用于原初形态和思维方式,对中西体育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模式,《荒原》是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许多人认为《荒原》是一部博学难读的长诗,其原因之一是作者通篇用典。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揭示了战后西方精神文明的衰落、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6.
从攀援于树的猿到直立行走的人的转变是与人类语言的出现相伴随的。有言语言的产生、发展以及人类对语言功能的认识、对语言命名神秘力量的崇拜.都反映在人类早期的神话传说之中。只要把"语言创世神话"当作一种特殊的符号解读,就能够揭示创世神话中的"混沌"之谜.寻找到宗教、民俗中言灵崇拜和语言禁忌所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满族是我国56个兄弟民族之一,世居白山、松水地域。溯源可追踪上古肃慎,中古的勿吉、靺鞨,近祖为女真,它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满族的神话更是神话中的瑰宝。满族神话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萨满创世神话,其中《天宫大战》被誉为重中之重。本文将采用结构主义和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明代戏曲批评者与理学者的交往甚多,有的本身就是理学家或理学者,有的曾是理学者的门生弟子。明代戏曲批评的内容丰富庞杂,其主要特点则是"重情""求真",而这恰正是明代理学及其批判思潮的主要内容之一。明代理学的"理欲"观对于明中后期戏曲批评强调人性人情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明代理学的求"真"思想与戏曲批评的嫉伪存真论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扬弃朱学、自创新说之后,在修身工夫诸环节中一直是将"诚意"置于优先地位的。他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现实世界关联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批评"务外遗内"的朱学和"是内遣外"的禅学之同时,坚持以超越内与外、整合心与物的"合内外"作为自己新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 ,阐释《补天》所蕴含的显性主题和隐性主题 ,揭示了鲁迅重构神话《补天》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六一诗话》的问世,改变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走向,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话"体评论体例的先河,其独特的批评视角、幽默的批评话语、独特的文体特征对后世诗话具有一定垂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从唐传奇到《聊斋志异》,从宋元话本至明清章回小说;不论在神话、仙话、鬼话之类的志怪记异小说中,还是在以人话为主体的世情小说中,"一男双美"人物配列不断出现。这种人物配列范式基于传统社会男性霸权话语,隐含着男子所固有的"娇妻美妾"情结,以及在这种情结支配下,女子效仿原始神话中的"二妃"之所谓"效英皇"角色情愿。就思想性而言,如此"一男双美"人物配列固然不足为训。但就文本意义而言,这种人物配列模式能有效地推动情节进展,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并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故而还是赢得了国内外许多读者的喜爱与肯定。  相似文献   

13.
刘咸炘是民国史学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刘咸炘在《四史知意》中重点探讨"前四史"的史意,反映了他对古代史学理论的认同与实践。刘咸炘批驳"无中生有"和"我注六经"式的评论,在批评原则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刘咸炘不仅评论"前四史",还评骘了历代学者关于"前四史"的评论,形成了双重批判的特点。他的论著和思想对于20世纪初期轻视传统史学的不良风气有针砭的作用,这是刘咸炘对民国时期史学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莫言以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为原型的小说,超越了一般意义的乡土文学,进入世界文学体系,创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字的世界共和国"。肉体残酷暴力与"倒错性欲"的结合是福克纳小说的一种重要母题,再现这一母题的是一种隐喻性的心理语言。莫言更多的是对导致这种变态心理的文化语境的批判,由此使他的小说成为第三世界寓言的重要例证。莫言创造出一种以"地方世系"为核心的叙事模式,但与福克纳不同,莫言对意识流与神话的叙说却明显地带有齐鲁神话的特点。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看出莫言创造了本土化的叙事话语,通过一种魔幻性叙事的语言,莫言成为通向"世界文学史"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陕西文学》编委会扩大会议在我校举行以总结即将结束的20世纪陕西文学,为下一世纪文学创作、理论批评提供借鉴为目的的"20世纪陕西文学"研究课题,经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批准于近期正式立项。该课题的最终成果有三项:一,《20世纪陕西文学》;二,《2...  相似文献   

16.
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将"上帝道成肉身"这一宗教神话作为隐喻探讨时并未依赖于从亚里斯多德至今有关隐喻性质的相互竞争的理论。他提出了"语言的隐喻用法与字面用法相对"的论点。分析这一新的论点可以从新的角度试图探讨隐喻用法与字面用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古事记》是日本古代官修史书,但故事内容类似于中国的《山海经》。该书以皇室系谱为中心,记载着日本开天辟地至推古天皇(约592—628年在位)间的传说与史事。亦为日本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它与《日本书纪》并称记纪文学,其中"天孙降临"更是这一神话与传说的核心。它用神话故事解释了日本民族的起源,并让日本人直到二战结束仍然相信天皇是天神的后代。但神话终究是神话,有着其局限性。文章试着从神话传说谈起阐述《古事记》中大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成书背后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8.
维柯的神话观认为,神话不仅是文化的象征,也可被看作人类的隐性思维的符号系统。日本神话是神道的神典,神道又与日本民族同时出现,所以通过将日本神话创世观中的贵阳意识、神话宇宙观中的崇“八”意识、日本神话和神道祭祀融合所表现的巫术的政治性因素,和中国神话、中国历史、日本历史古迹比照解读。结论是:日本的神话是神化的历史,徐福东渡的历史隐性于日本的神话世界中。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一种"判断",文学批评则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而在当下,文学批评则陷入了尴尬和困境,并到了被边缘化甚至被消解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中"神话"概念的不严密,原型概念及运用的缺陷,文学发展体系中动力系统的缺乏等不足之处,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讨论.此外,本文还对弗莱的历史循环论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