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杂花生树     
小容 《八小时以外》2014,(12):117-117
《杂花生树》这本小书,是叶兆言发表在《收获》、《作家》上的部分同类作品的合集:《周氏兄弟》、《阅读吴宓》、《江南女子》等,共九篇文章,都是较长的读书随笔。叶兆言的"陈旧人物"系列尤其深受读者欢迎。他在读吴宓、鲁迅这样"陈旧人物"的时候,与一般读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人物都曾在他祖父、父辈生活中出现过——叶兆言出身文化名门,祖父是叶圣陶,父亲叶至诚也是编剧和作家。文化名门之后,书读多了,事看多了,笔下就氤氲起沉静的士子气。写人记事,力求还原历史,往往发人之所不发,言人之所讳言。  相似文献   

2.
《百家姓》为北宋初年钱塘一位老儒生所编,因其适应了在教育不普及情况下一些人希望认得姓名以满足最简单文字交往的需要,近一千年中成了启蒙教育中流传最广的教材之一。它只是用来认字,而没有传播文化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故记诵它毫无意义。明代初年重编的《皇明千家姓》和清代康熙年间所编《御制百家姓》探索用姓氏字联字成句表现一定的意思,但因旧本《百家姓》流传太广,终未能取代前者。今在旧的启蒙教材退出全国教育阵地大半个世纪之后重编《百家姓》,用常见姓氏字表现新的思想,传播文化知识,必能起到推陈出新、发挥传统启蒙教材积极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艳 《学前教育》2007,(7):21-21
程洁: 你好! 我是一所街道幼儿园的老师,对新改版的《学前教育》很是关注,尤其对《人物》这一栏目,因为它有很多东西能让我感动,给我一种心灵上的冲击。无论哪位老师,她们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内容:坚定、钻研、热爱……这些无一不深深触动着我。  相似文献   

4.
儒道互渗是两千多年来贯穿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条基本线索。儒家和道家对吴敬梓思想及其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儒林外史》所塑造的对立而协调的三位正面人物形象,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渗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周迅是我很欣赏的一位演员,从电影《苏州河》、《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到《如果爱》,她所诠释的都是些有个性的人物,总是前期柔情似水,到了后期又有些失魂落魄,让人捉摸不定。也许大家不知道,在这位优秀演员的背后,有着让人深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体面     
<正>一个人身上最体面的东西是什么,是高官厚禄,是显赫名望?不是,一个人身上最体面的东西是:思想。思想是乞丐头上的皇冠。一位记者问法国《世界报》创始人梅里:"你一生写了多少文章?"梅里说:"我写文章不计算字数,只计算思想。"  相似文献   

7.
郭三德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3):68-69,72
白嘉轩是《白鹿原》里一位正直、正义、正派的人物形象,一位威严而仁厚的长者,一位孝慈仁义精神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8.
叶燮是继刘勰之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又一位理论大家。他的《原诗》是继《文心雕龙》后又一部系统的论诗理论著作。布瓦洛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言人,《诗的艺术》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诗学思想。叶燮与布瓦洛分别作为中国和法国的著名作家和理论家,两人的诗学思想有一致之处,但由于置身于不同的文化历史土壤和生活环境之中,两人的诗学思想又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叶生》是《聊斋志异》中科举题材方面的一篇优秀作品。此篇小说情节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在短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意义,真实地再现了明清以来读书人的生存状态,有利于深入理解蒲松龄的思想,有利于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没想到一时的邂逅,竟促成了一份永久的美丽,一见钟情注定了必将一生相随的情缘。那是我在大学读书时,在学校图书馆,学师范专业的我偶然翻看了《湖南教育》,结果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爱不释手。我被其中的不少文章深深吸引,仿佛找到了一位渴盼已久的良师益友。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湖南教育》,不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看《湖南教育》。大学毕业后,爱好写作的我走上了教育文秘工作岗位,我与《湖南教育》和《湖南教育》的记者、编辑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参加工作不到半个月,我就陪同《湖南教育》的记者采访一位为了39张高考准考证,与歹徒浴血搏…  相似文献   

11.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巴尔扎克的《沙漠里的爱情》,是两个个人历险故事,有着相似的情节模式和共同的以热爱生命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但在《热爱生命》中人与兽对立,表现出人类中心的思想,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在《沙漠里的爱情》中,人与兽和谐相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是人道主义博爱思想的拓展。这充分表现了美国文化与法国文化的不同民族特色,表现了两位作者所处的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小岛》是一本关于黑人文化身份建构的小说。本文试图从身份认同理论的角度切入,分析利维的小说《小岛》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冲突及文化身份认同思想,以证明利维是一位优秀的表现移民身份认同的小说家,且其作品《小岛》是一部深刻的身份认同小说。也以此来促进移民和新环境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范晔《后汉书》不选录王充《论衡》里的文章,主要是因为《论衡》的主旨思想是辩事,而不是议政,与范晔的修史目的及采摭论说文的标准不符,并非是学界普遍认可的——《论衡》反叛儒家思想,“问孔刺孟”所导致的.通过对这一学术案例的审视,可以加深对范晔的文史思想和《论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青锋  李小飞 《当代电大》2006,(12):41-41
我没读过红楼梦,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担心被讥笑为没有文化。但是我确实认认真真地读完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春之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小二黑结婚》更是反反复复读过数遍,这说明我并不完全是个文盲。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秦王嬴政所见韩非文章究竟是司马迁《史记》所记《孤愤》和《五蠹》,还是刘勰《文心雕龙》所说《储说》系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嬴政对《韩非子》产生强烈共鸣的原因,即秦国政坛浓郁的法家氛围、嬴政在性格上与法家人物的契合、嬴政继承君位后所面临的紧迫局面,揭示了嬴政接受法家思想的原因及法家思想对嬴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孔子作为中国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几乎是大家所一致公认的,他“博于诗书,察以礼乐,详于万物”,以自己渊源的知识,整理了不少中国古代文献,并同时向弟子们传授。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无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光《论语》提到的就有《易》,《诗》,《书》等典籍,在这里,我只就孔子思想对《周易》大传的影响和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是一位具有原创性思维和表达的小说家。其小说《虹》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与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在《新科学》中表述的诗学理论相呼应。维柯认为诗性是一切人类文化生成的根本。劳伦斯在《虹》中以诗性思维、史诗结构、意象化语言及诗性化人物丰富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使其成为一部诗性化的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18.
《道觋》是《牡丹亭》剧作中的第十七出,以往的评价过低,笔者认为,本出在人物形象塑造、作家文化取向、主题揭示等方面都有重新认识的意义和价值。石道姑是一位被"理"所迫害的悲剧女性,她之所以帮助杜丽娘、柳梦梅二人,是出于同情,而这份同情又是建立在对自身不幸遭际的深刻认识上的。汤显祖在本出中使用《千字文》中的语言有115处,既显示出他对童蒙文化的熟悉与喜爱,也借以反对伦理思想的虚伪与毒害。  相似文献   

19.
黄建丹 《考试周刊》2014,(36):167-167
<正>一、案例:借助文本背后的资源,关注思想生成点。今天两节课,原本计划将《去年的树》上完,但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将昨天上得支离破碎的《幸福是什么》重新整理一下。在重新梳理了上节内容后,请学生回答三个牧童各自找的幸福是什么,当表格中罗列出三个牧童所做的事和所获得的感受后,我让学生把目光注视到三个牧童所做的事情上:"为什么第一位牧童认为医治病人是一件幸福的事呢?""因为医治病人,能把健康带给病人,所以第一个牧童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联复杂,不了解、不把握两者得以结合的共识性的本质根源,就无法恰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和经验,也不能准确地预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和进程.从表面看,马克思主义思想,尤其像《共产党宣言》所主张的那样——要以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种观念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格格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