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愤怒"隐喻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表达"愤怒"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愤怒"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隐喻既建立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隐喻形成类型和隐喻形成的不同引申含义两方面讨论了汉语中关于"花"的语言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是将生物学理论引入期刊创新范畴而形成的一种有机开放、动态多层次的理论结构.本文以综述国内外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阐明了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的理论渊源.并以生态隐喻、模型构建的方法,分析了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的内涵界定、要素构成、健康度评价,指出加快构建具有良好健康度的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需合理发挥"创新要素"的"竞合共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隐喻的。隐喻思维对语言的起源、概念系统的形成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思维方式使得语言在起源之时就充满了强烈的隐喻色彩;原始的经验积累形成了根隐喻,对人们概念系统的形成、对事物的认知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新概念、新词语、抽象语义从而不断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5.
魏海平 《科教文汇》2007,(11Z):184-184
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隐喻形成类型和隐喻形成的不同引中含义两方面讨论了汉语中关于“花”的语言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6.
至上世纪中后期,西方隐喻研究方向一直受控于亚里斯士德的相似理论,稳喻被公认为具有超凡修辞功能的辞格一元.当今西方认知科学的革命,使隐喻不再局限于修辞格的范畴,而具有了深远的认知性并进入多学科研究.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对中西隐喻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旨在挖掘其在修辞及文化层次上的共性及特质,并识解其深层的认知根源.这一研究有助干中西文化的共事及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英爱情诗歌中的隐喻进行了研究。对16首英国诗歌和16首唐诗进行对比分析之后,本文总结出中英诗歌中既有共同的隐喻,如"爱是植物"和"爱是旅行",又有不同的隐喻,如英语中的"爱是经济交流"和汉语中的"爱是月亮"。共同隐喻基于人们的相似经验,而各自特有的隐喻则主要取决于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能力"对于创新思维.拓宽思路具有重要的认知作用.隐喻由认知而起,又是认知的结果,同时叉推动了认知的发展.本文则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将其付诸外语教学实践,试述培养"隐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语法隐喻”是运用语法规则和话语去隐喻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它们包括灵魂语法、人的语法、生物语法和分子语法。灵魂语法以思维和行动的方式表达所预设的东西,人的语法以具体人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发生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生物语法以某个生物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分子语法以分子和分子群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语法隐喻”与“意向姿态”非常相似,它们是认知科学的“元话语”系统。这些不同语法可以在任务-工具隐喻中得到整合,并在认知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隐喻逐渐成为STS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在女性主义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对科学技术文本中的性/性别隐喻进行分析和解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对隐喻的科学认知功能的认识和重视为基础,以揭示科学与性别相互建构关系,进而对科学客观性神话进行反思与批判为目的,这一方法在女性主义科学技术史中的运用,将启发我们对新的科学编史学进路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叶鸣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64-164,162
以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围绕人体器官"心"的概念隐喻对隐喻概念系统进行探索.找出相关的汉语概念隐喻,并与英语相对应的系统进行比较,探索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异同.其目的是从中英两种语言的视角出发,对Lakoff这一概念隐喻理论以跨文化的角度来验证并解释汉语中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推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否视为隐喻意象的推理?这是认知语言学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可是,隐喻在不同语言中的概念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相对性,这就需要探明"通用的、广泛的"或"特定文化"的概念隐喻"是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13.
薛艳 《科教文汇》2008,(33):250-250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认知隐喻是语篇连贯的一种隐性手段;文章采用具体语料探讨了隐喻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概念隐喻是语篇连贯的基础,在有多个概念隐喻的篇章中,不同概念隐喻的共通蕴涵以及不同概念隐喻表达了目标概念的不同方面等机制促使了篇章连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关于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和《修辞学》中对隐喻做了系统的研究。当前,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和认知现象,是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细心观察就能发现,隐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如理查兹所说"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隐喻的语用分析即以日常会话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从隐喻的使用角度来剖析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雅琴 《内江科技》2007,28(12):25-25
本文介绍了汉语歇后语的结构和分类.以及语音隐喻的提出和分类;并通过探讨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得出语音隐喻在歇后语(尤其是谐音歇后语)中普遍存在,即谐音的歇后语大都是基于语音隐喻基础之上形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周萌 《内江科技》2010,31(5):58-58
隐喻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其重心已逐步由词汇语法层面向语篇层面转移。本文拟从语篇视角探讨隐喻的功能?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篇策略,通过其自身的机制运作,将隐喻的蕴涵从源点域映射到目标域,使隐喻能够在语篇层面上延伸。隐喻在语篇层面上的延伸可以在语篇中形成系统的词汇衔接网络,并以此增强语篇的连贯性:概念域之间的互动在语篇中形成语块之问的映射关系,使语篇在结构上按一定的映射模式展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类隐喻认知机制的形成规律,提供人体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基础,促进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文章在查阅大量英汉人体概念隐喻词语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和分析英汉语言中有关人体隐喻词语的始源域和目标域,揭示了英汉人体概念隐喻表达方式之间的完全对等性、部分对等性和非对等性。  相似文献   

18.
很多隐喻理论旨在解释隐喻的实质及意义构建过程,即隐喻的运作机制,来揭示隐喻的奥秘所在.本文探讨了情感隐喻的运作机制.试图说明:情感隐喻的认知互动运作,即情感隐喻实质和意义构建过程是涉及两个不同概念领域之间多方面综合因素互动的结果.互动是由两个不同概念域的语义冲突激起,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结果引起两个甚至三个以上心理空间概念之间的整合.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即情感隐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隐喻研究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知名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仅将隐喻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或修辞现象。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发展迅猛,为隐喻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法。认知语言学流派以认知科学为依托,重新定义隐喻,突显了隐喻的另一种功能,即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并通过跨概念域映射的过程阐释了隐喻的形成。从修辞和认知两个角度,剖析隐喻的双重功能,透过语言表层揭示隐喻的本质———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吃"的有关隐喻在维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进行分析。在维汉两种语言中有不少与"吃"有关的隐喻,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差别。这不仅反映了"吃"这一人类生存的基本行为与文化的共同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它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反映了文化、隐喻及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