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育督导评估的意义不仅反映在学校发展的表象上,更主要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内涵上,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督导评估方式创新主要有以下体现:在主体交往上,“走进学校、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在主体外延上,“走向社区、走进家庭、走近家长”;在评估内容上,“走进教学、走进学习”;在评估模式上,由一元模式走向多元模式;在评估职能上,由“重督走向重导”;在评估操作上,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在评估标准上,由“统一走向多维”;在评估方法上,以“质性评价来整统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2.
教育督导评估的意义不仅反映在学校发展的表象上,更主要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内涵上,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督导评估方式创新主要有以下体现:在主体交往上,"走进学校、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在主体外延上,"走向社区、走进家庭、走近家长";在评估内容上,"走进教学、走进学习";在评估模式上,由一元模式走向多元模式;在评估职能上,由"重督走向重导";在评估操作上,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在评估标准上,由"统一走向多维";在评估方法上,以"质性评价来整统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3.
教育督导制度应更多地关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构建与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教育督导制度;要更加关注教育内涵发展的趋势,把督导的重心转向确保学校教育质量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方面来,把评价功能的重点放在激励上;评估策略与方法要从“静态”转化为“动静结合”,由单纯的“鉴定”到“鉴定与调研结合”。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云南省教育督导工作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复查年审工作;对各地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有关政策的情况开展督导检查,推动云南省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建立了专项督导检查制度,促进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建立了学校督导评估制度,不断完善学校督导评估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水平的均衡化发展;开展了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试点;加强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建设,以适应督政、督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云南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和健全了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符合云南实际的教育督导体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督导制度是伴随着现代教育制度而产生和发展的,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和国际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效能的要求,许多国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建立各自的教育督导体系。尽管各国督导工作的性质,督导工作的范畴以及督导工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讲,对一个国家的教育来说,督导工作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教育行政管理的“监督”,对于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以及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德两国督导制度的发展状况、督导制度的模式,并重点比较了两国在督导机构、督导人员的任职资格、督导职责、督导评估范围以及督导职能等五个方面的异同。提出了针对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具体的整改策略,为中国教育督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教育督导评估重他评而轻自评,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质量而轻效益。重规范而轻个性特色。不能准确地反映和评价学校。影响了学校对教育督导的信任度,也影响了教育督导有效性。在新一轮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开始之初,我们应注意吸取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督导既要做教育“警察”,更要牢牢树立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教育督导除履行监督、检查、评估、反馈职能外,更关注指导与服务功能。满足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需求督导”,不仅是一种督导方式的创新,一种督导行为的范式,更是一种哲学思维的智慧。基于需求督导视域下的学校督导工作室建设,紧扣“发展需求”这一核心要素,历经“反躬自省,明确学校督导工作室建设定位;熟思审处,把握学校督导工作室工作要点;释疑解难,理清学校督导工作室工作流程”三阶段,必将丰富和拓展区域教育督导的实现形式,促进现代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优化,也必将加快校本督导专业化建设,成为区域教育督导工作的新生长点,为新一轮教育督导改革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学校的教育督导结果运用方面,存在发展性导向不强、通报范围狭小、整改意识薄弱、奖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督导结果运用的经验,我国应“注重督导报告的发展性,实现评估重心的转移;健全督导结果公示制度,扩大结果服务的范围;加强督导回访复查频率,督促整改工作的落实;完善学校评估奖惩机制,形成督导结果的震慑力”.  相似文献   

9.
2002年哈尔滨市南岗区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关于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问题的研究”。在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中,他们改变了过去单纯检查评价,然后给学校定性的办法,而是深入到全区各个学校,抓住当前教改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并结合学校和校长的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和学校领导、教师坐下来一起研究他们关心而又困惑的问题,总结学校的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探索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这种评估的方法,深受全区学校的欢迎,而且建立起了督导人员与学校领导、教师间的互动。“研究性评估”摆正了督导部门和学校之间的一种伙伴关系,解决了督导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和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问题。在此次东北地区哈尔滨教育督导研讨会之际,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中小学校就一年多来对“研究性评估”的理解和经验在大会上进行了汇报。  相似文献   

10.
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中小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国外学校教育督导评估的现状,审视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中小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制定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标准、建立评估经费制度、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创新评估方法、完善自我评估体系、创建质量监测系统,建立有国家标准、经费保障、队伍专业、方法多元、质量监测体系完整的中小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部分职业院校重视热门专业的创办,追求短期的社会效应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加强职业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是改善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而重视高校教学督导的辅导功能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改进教学、全民办校的有效手段,教学督导人员只有与学校教师建立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才能帮助学校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把综合测评规则界定为学校与学院指导下的研究生自治规则,既可以体现对研究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又能为学校与学院的指导、监督提供依据。综合测评规则是测评周期内评价研究生客观表现的依据,承载着引导、认知、衡量三个基础功能。研究生综合测评的主要问题包括规则缺位引发的矛盾、规则不明引起的冲突、解决方式导致的纷争。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是确立综合测评规则的权威,通过正当程序优化规则的修订和运行机制,探索外在权威转化为规则权威的方法,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基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构建贡献了个案智慧。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的合并、升格、扩招等改革,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如何应对新形势下教学质量的系列问题,是树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点,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努力营造新的教师教育特色,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强教学监控,要设计好教学质量标准评估体系,建立新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教育教学改革要体现对学生权利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以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行为导向理论为指导,构建管办评分离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分级培训新机制,以解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偏低与自主发展动力不足,培训机构实施培训不规范、效果差等难题。通过制定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分级培训标准与评价考核标准,建立分层次、逐级培训与多元评价机制,强化培训质量控制与过程监督,形成管-培-评协同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新体系,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础教育评估并没有像高等教育评估那样形成独立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而是与国家教育督导制度捆绑在一起,称为“督导评估”。“督导评估”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其局限性已日显突出,建立一个面向基础教育的专业化教育评估机构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现代化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校长合理流动有利于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为此,必须加强校长职业理想的导向性与自主流动的精神激励,制定完善的校长流动制度引导,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以改善农村学校环境,理清流动校长管理权限并构建多向、定期、人文的校长轮岗制,建立多元评价的校长流动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中小学校长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7.
The first symposium on the theory of privately run schools was held from September 23 to September 25, 1992, at Tianjin's Educ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 It was attended by more than fifty educational theorists and practitioners as well as representatives of a number of private schools from eleven areas of nin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namely, Beijing, Tianjin, Shanghai, Zhejiang, Shandong, Shanxi, Jiangxi, Fujian, and Guangdong.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s Division of Policy and Law, Division of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Central Educ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 also participated. Participants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topics: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s of privately run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course of private school development;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private schools in the socialist educational system;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inherent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chools; private schools' internal management; how private schools can improve quality and establis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of private schools; the history of reform of private schools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private schools; how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can reinforce management over private schools and the study of relat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people from foreign countries, overseas Chinese, compatriots from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opening schools in China.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and private schools everywhere was exchanged, problems in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were given priority in discussion. The Tianjin Educ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s group researching privately run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made a special presentation on Chinassovereign right of education vis-à-vis the right to conduct educatio—question facing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in opening school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评估是教育督导的一种创新,其评估模式科学地处理了督导者与被评估学校的关系,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对提升教育督导的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Kulsoom Jaffer 《Prospects》2010,40(3):375-392
This article traces how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inspection has evolved in Pakistan, especially in the province of Sindh, and discusses whether the existing inspection system helps to improve quality and establish accountability. The inspection system that originated in colonial days has evolved to incorporate the notion of using supervision to provide a range of support to school-based effort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The shift, however, has been in terminology only, since it has not signalled a major shift in how the job is carried out in practic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as a strategy for establishing accountability and improving quality in education,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rely on several interdependent variables. Improvements in educational quality will require a balance among three factors: the availability of relevant and adequate physical,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effective and empowered leadership; and functional monitoring,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support for schools.  相似文献   

20.
现行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然仍沿用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从内容看,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所关注的仍然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很大一部分还仍然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生的情感品质、心理发展、为人素养并未进入评价者的视野,或者并不占据重要地位。从评价方式看,更多使用的是指向分等分类贴标签的总结性评价,而缺少着眼干学生提高的激励性质的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最需要的是发展性评价,以便对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给予定性定量的评价。开展发展性评价,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资料库和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