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惜春性格的刻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惜春是贾氏四姐妹中最年幼者。自幼既未得到父母关爱 ,又没有兄嫂照顾 ,生活在外祖母的庇护之下 ,形成了情感上的冷、脾气上的僻和思想上的执的特点。在姐妹中不善言语 ,只是随班而行。但是她常与方外人交往 ,与槛外人相厚。作者虽赋予惜春独擅丹青的特点 ,但书中并未铺陈其画技 ,只有几处淡淡的点染。正是艺术这个精灵 ,使惜春感悟了生命的张扬 ,获得了禅悟的机缘 ,预知了家族的命运。她看到了元春富贵的牺牲、迎春懦弱的惨烈、探春孤傲的悲苦、黛玉聪明的可怜、湘云洒脱的不幸 ,可看不到自己的希望。为了清白女儿身 ,她毅然皈依了佛门 ,实现了精神的彻悟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浅析惜春性格孤介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惜春是<红楼梦>里贾家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曹雪芹对她的评语是孤介.惜春孤介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无奈和伤痛.客观上,是她自幼丧母,父亲忙于修道,在家为嫂不容;在荣府同样没有得到祖母的恩宠.生活加在她身上的冷漠、孤独养成了惜春孤僻的性格.在贾家,她年龄小,人微言轻,又因不受祖母宠爱而被人忽视.由于成人的疏忽、漠视而得不到恰当关爱,形成了她孤介的性格.主观上,生活中她为了保护自己深居简出,尽量少和人接触;躲在自己的蜗居里冷眼看周围所发生的人生悲剧和丑恶的闹剧;当希望与悲哀一起泯灭时,她自愿"缁衣顿改昔年妆"让自己做一个"独卧青灯伴古佛"的遁世者,逃离这腐朽不堪的污秽之地,让青灯古佛伴其终结一生.  相似文献   

3.
贾惜春是《红楼梦》中的悲情人物之一,她生长在繁华丛里,却亲眼目睹繁华散尽,她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旁观者、陪衬人,眼看着姐妹们一个一个走向悲惨的下场。这一切造就了她孤僻冷漠的内心世界,同样也造就了她超然事外、理智淡然的内心态度。她过早地把红尘看破,最后“独卧青灯古佛旁”,与世俗隔绝。孤冷凄凉的内心感受始终伴随着她一生,在《红楼梦》中贾惜春只是一个用青春韶华默默和命运抗争的可悲可叹的陪衬人。  相似文献   

4.
史湘云总是不让她的耳朵和嘴闲着,她每天一边忙着搜集各种外界传闻,一边忙着把这些传闻尽快散布出去。她问惜春:你读过《西厢记》吗?惜春说:没读过,但我知道这本书  相似文献   

5.
史湘云总是不让她的耳朵和嘴闲着,她每天一边忙着搜集各种外界传闻,一边忙着把这些传闻尽快散布出去。她问惜春:你读过《西厢记》吗?惜春说:没读过,但我知道这本书很红,  相似文献   

6.
贾惜春,在《红楼梦》中跻身金陵"十二冠首女子"之列,年纪轻轻便看破红尘,"缁衣顿改旧年装","独卧青灯古佛旁"。她出家的心愿从小便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贾府的衰落愈加坚定。如果说惜春的"心冷口冷"是她入佛的内因,那么环境的恶劣则是她学佛的重要外缘,因缘聚合,促成了她皈依佛门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从《红楼梦》文本出发,结合具体情节,分析惜春的尴尬处境:非主非客的身份使她融不进去荣国府的生活,肮脏污浊的宁国府是她不愿意回去的家,尘世的最后一片净土大观园血雨腥风,最后的归宿佛门也有一份可预知的不洁净。  相似文献   

8.
试析惜春皈依佛门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惜春是贾府“四春”中最小的一个,冷酷的生活环境,淡漠的亲情关系使她决心走出这俗世凡尘。她用佛教的思想解决了自己的灵魂归宿问题。  相似文献   

9.
史湘云总是不让她的耳朵和嘴闲着,她每天一边忙着搜集各种外界传闻,一边忙着把这些传闻尽快散布出去。 她问惜春:“你读过《西厢记》吗?” 惜春说:“没读过,迫我知道这本书很红,很有名。”  相似文献   

10.
史湘云总是不让她的耳朵和嘴闲着,她每天一边忙着搜集各种外界传闻,一边忙着把这些传闻尽快散布出去。她问惜春:“你读过《西厢记》吗?”惜春说:“没读过,但我知道这本书很红,很有名。”  相似文献   

11.
晁氏在文学家族繁荣的宋代具有代表性,其家族诗歌既表现出尚奇求奇的创作倾向、永怀善怨的抒情特点、企慕东皋的归隐情怀和是身为客的漂泊意识的共性,又随着个性差异有所不同.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使中国文化充满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是贾府的正牌小姐,是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一个群体。四姐妹名字的谐音“原应叹息”正是对大观园女儿群体悲剧命运和赫赫百年家族衰亡结局的暗示,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也是解读作者塑造这一群像的密码。  相似文献   

13.
惜春是贾氏四春中最年幼者,擅长绘画是她独特之处,从中国绘画与佛教关系的大背景,从惜春与方外人交往的分析中,指出独擅丹青展示了惜春的形象,画与禅的相通,是皈依怫门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惜春小语:过完春节,春天的脚步也就临近了。人们期待春天、珍惜春天,惜春爱春之情自古而然。这个春天,你准备好了吗?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莫声儿地在不知不觉中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乍暖还寒时刻,最难将息",让你久久不能忘怀那份瑟缩,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个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可以说无个性就无获取;个性是学生人性、人格的表现;是学生获得创造、创新意识的动力,也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希望.强烈突出的个性,往往是重大发明和发现的前奏.因此,中学教育必须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灵性和创造性也就等于扼杀了学生发展前途.所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科学发展,没有社会进步.而数学教学,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进行开创性活动,因而更应充分保护、发展学生数学个性,并利用学生数学个性来积极主动获取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暮色已浓,风已停息.周围满是凋零殆尽的花朵,她也无心梳洗打扮.景物依旧,人事已非,一切都已完结.她想要诉说什么,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的春色尚好,想去泛舟,只是害怕那舴艋轻舟载不动她内心沉重的忧愁. 我爱李清照,也爱她的《武陵春》. 有人说她"惜春自伤,意味无穷";有人说她"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有人说她"妙用修辞,技法娴熟"……我不置可否.我偏爱《武陵春》,只为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  相似文献   

17.
湘云很神秘地凑近惜春:“我要借给你一本书。” 惜春问:“什么书?” 湘云说:“要是换一个人我绝不会借给她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惜春形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丽达 《文教资料》2008,(22):12-14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惜春这一形象的研究,可以说争议不大.但是,对于几个关键性问题的看法,还存在普遍性的误区.比如,惜春的性格是不是仅是冷漠孤僻,惜春是否是一个自卑的少女,以及作者及惜春本人对于出家的看法是否一致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惜春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薛宝钗之悲     
突然间对薛宝钗产生出亲切感来!其实,我对她始终未真正排斥过,我同情她,悲悯她。她的人生才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悲得没有一丝涟漪、一点声音、一些颜色,悲得没有眼泪,更没有鲜血,正所谓大音希声,大悲本也无泣无泪!宝钗出生于一个皇商世家。这个书香继世之家,让她从小受诗书熏陶,成为一个有才情的女子;另一方面,这个支用国库经商的"大资本家"家庭又使她对现实、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较多的接触。她的成长不像黛玉那样天性使然。家族对她的培养带着商人明显的功利性,有刻意雕琢之痕。虽然她的身世不似黛玉那样悲戚,然而自有其苦:幼年丧父,其兄愚顽,家族的希望和重担使她过早成熟。  相似文献   

20.
早晨,在上学的路上湘云遇见惜春。湘云问惜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惜春想了想:“今天不是你的生日,前几天我刚给你唱过生日快乐歌。今天也不是我的生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