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国区域合作的基本战略是,一方面是在对外经济合作中采取更积极开放的政策,另一方面是把韩国国内经济发展带连接起来,优化组合不断提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在对外经贸合作中,采取更为现实的双边贸易协定,通过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框架来实现自身的区域合作发展目标。面临韩国积极力促东北亚区域合作采取的一系列构想和措施,中国的对策将决定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度和走向。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域合作是国家获取财富和追寻权力的同步过程,虽然区域合作多数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形式,但国际政治经济学认为区域合作实现的关键是利益互补基础之上的国家间政治推进,否则政治障碍往往能够超越经济动力而起到制约作用。当前,东北亚区域合作具备了经济基础,但由于国家间缺乏互信的政治关系和良性的政治协调,使国家的经济行为受制于区域政治关系和权力结构。因此,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协调与合作是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区域合作具有良好的条件和潜力,其战略合作共同实施,为中俄毗邻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与远东在合作中也面临着挑战。这不仅能带来两国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而且也提升了东北亚国家区域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国家意识形态差异对区域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北亚区域合作进展缓慢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东北亚区域国家意识形态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国家意识形态差异影响东北亚区域内国家对合作利益的认知与判断;阻碍区域认同与区域意识的建构;弱化区域合作发展赖以依存的区域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5.
论云南参与区域合作与桥头堡建设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新形势下中央对云南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作为一个以一洋四区为区域指向的开放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合作是桥头堡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中国与西南周边国家和地区正在推进的各种层次的区域次区域合作,也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重要支撑和强劲动力。因此,在区域合作框架下推进桥头堡建设,是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合作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跨行政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越来越多,需要一定区域内的地方政府合作来处理.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在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公共事务.区域合作需要区域内的地方政府积极努力,也需要各相关方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解决行政区合作面临的困难,需要地方政府主动推进地方合作.通过地方政府之间平等的交流、协商和调解,形成合作机制.地方政府合作形成以后,可推动区域合作.地方政府在国际区域合作中有两个优势:一是地理上的相邻便于合作,二是地方政府在国际区域合作中较少受到主权争议、政治感情、意识形态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地方政府合作的作用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区域间经贸合作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相对滞后于世界其他区域的经贸合作,这种滞后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本文试从政治环境因素中的国际格局、双边关系以及域外力量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其对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从政治环境层面着手采取措施是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东北亚旅游区域合作中,辽宁旅游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辽宁旅游的总体发展战略应当是:以大连为凤头,以沈阳为凤身,以辽西、辽东为两翼展开的"孔雀开屏"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围绕我国东北地区如何参与和顺应该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开放新发展的研究对于加速我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从揭示东北地区与周边邻国开展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现状特征入手,根据各种因素对经济开放的影响,侧重于对东北地区对外合作的有利地理条件的分析和评价,初步探索该地区顺应和参与东北亚合作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1,(1):F0002-F0002
“第二届东北亚区域合作与管理论坛”2010年7月17—18日在大连大学举行。本次论坛围绕“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旅游开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与会计、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七个主题展开。详见本期第92页简讯。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走出安全困境的路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在经历了亚太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显示出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并没有多大的改观。相反,由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抬头,以及美国的世界战略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国际政治和军事对立,客观上造成了国际秩序的混乱,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面临重组的局面。构筑东北亚安全新秩序,加强各国的战略合作关系是有关各国的共同战略利益所在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生,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对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与世界其它地区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相对缓慢。本文从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视角,分析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认为资源开发合作、工业及加工贸易合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科技合作将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21世纪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俄总统大选的临近,俄罗斯加速战略转变:与中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日本推进建设性伙伴关系;与韩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与朝鲜恢复有前途的伙伴关系;与蒙古建立友好互助伙伴关系。俄罗斯在东北亚新秩序的建立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分析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特点及成因,有助于认清它东北亚战略在东北亚地区国际新秩序建立中的地位及其影响,为国家制订适宜的对外政策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正处于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时期,冷战遗留的僵化结构失去了解决这一地区复杂问题的实际效力。东北亚缺乏一个专注于地区事务的制度安排,构建一种切合发展特质与和平精神的地区新秩序是东北亚国家的当务之急。其路径是一个复合型而非单一性的方案:经济上,加强合作与互动,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安全上,加强对话与协调,增进地区信任与合作;文化上,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共有理念”的认同。东北亚地区新秩序的构建是一个内含阶段性目标的渐趋渐进的梯级过程,遵循一定的原则十分必要,这些原则是平等互利、互信协商、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循序渐进、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实力较为薄弱的地区,但因其在地理区位、资源、对外合作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因此,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关系到东北地区整体的发展,关系到东北地区未来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更关系到该地区周边区域地缘政治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的经济架构,从功能区的定位、交通经济带的建设、口岸经济的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对外开放合作及次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进行分析,寻求适合东北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格兰东北地区的高校在区域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为落后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高校外部的力量成为这一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是历史和现实矛盾相纠结的重要地区之一。无论是中国崛起,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日美同盟、韩美同盟的存在,朝核问题的反复,还是当今的一些突发性事件等都给东北亚安全合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此,中国必须进行身份建构,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并通过积极的互动实践促进朝核问题的顺利解决,增强东北亚各国对中国的认同,为东北亚安全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从两个方面(角色身份、集体身份)对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中的身份进行建构,以促进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合作合作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合作进程日渐加速,东亚也被称为“一个按新地区主义理论分析的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而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冷战后韩国的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发展时期,通过考察其,运行轨迹,可以管窥其区域合作政策之特点:浓郁的中等强国外交色彩;政策重心在东北亚。而制约韩国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的因素有: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局面;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东亚区域内的历史问题以及韩国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