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伍可娉的小说创作或可看作"海外华人民间写作"一派的典范,其特征和价值与"原生态"审美高度吻合。以《要嫁就嫁金山伯》为例,其"反叙述"叙事品格、"话本式"叙事方式、"华侨体"叙事语言、"原型化"人物形象等,将一种看似无为的民间写作提升为一种范型,在彰显"原生态叙事"特征的同时,也昭示出该类写作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兰香》是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重要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它的叙事结构特点在世情小说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从其布局艺术,包括"八进制"叙事安排、"散—聚—散"悲剧式结构安排、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以及详略得当的叙事时间安排等方面,分析它在叙事结构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遵循中国化的"叙事"概念,绝句虽体制短小,但还是能够叙事的。由于缺乏足够的叙事空间,绝句在叙事上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突出特征:就叙事结构而言,绝句表现为整体性的线状叙事和片断性的点状叙事模式;表现手法上,有正面直接叙事和侧面间接叙事两种类型;叙事容量上,有单一叙事与多重叙事之分;通篇叙事与部分叙事之别。  相似文献   

4.
《哈利·波特》是一部叙事性强的系列魔幻电影,它采用"项链式"叙事结构,从第一部到第七部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这便是"项链链条",然而每一部又有各自鲜明的叙事结构及叙事事件,犹如"项链珠宝"和"金银配饰"。七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上的"项链链条"按照"社会契约+违背+抗争×n+社会契约的重建"的方式拼接,每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上的"珠宝"则按"βγδεηθABC↑DEHFRs↓"这一排列顺序展开、衍生和变化。同时每颗"珠宝"周围布满了"突变"与"悬念"的别致配饰,这些配饰经过导演匠心独运的巧妙安排,恰当地营造出契合观众心理的观影氛围。  相似文献   

5.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信息结构理论为指导探讨叙事语篇中的信息结构和焦点结构,可以提出以下理论设想:叙事语篇的信息结构可由宏观信息结构和微观信息结构共同组成。其中微观信息结构由叙事结构中较小的叙事单元及其组成部分的信息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宏观的信息结构由叙事语篇完整的叙事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信息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焦点结构以Asher的关于语义关系决定篇章焦点结构理论为依据,叙事语篇的焦点结构由两个层面构成:在结构上,焦点结构由"特定"的信息结构和"特制"叙事结构相结合而构成;在语义上,焦点结构由叙事语篇中的对比关系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话本小说叙事模式从宋元到明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嬗变,其叙事视角、叙事体制、叙事结构、叙事精神和叙事态度等均有变化,这些变化是创作者迎合受众接受期待、重视"看官"内心体验和满足其欣赏趣味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第一人称叙事定位基础上,从第一人称叙事文本中的"同叙述者"与"异叙述者"、"外叙述者"与"内叙述者"、"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等三方面比较分析了鲁迅和郁达夫第一人称叙事文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及其《读三国志法》较为系统、完整地从叙事视角、方法、故事、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建立小说理论系统,以"叙事"说确立了叙事本体论、小说创作论、叙事文学方法论的理论意义,也以"叙事之法"提供了叙事文本构成实践及其可操作性具体方法,推动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及其理论批评建设,形成叙事传统及其特色与优势,对现代小说发展与叙事学理论建设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论中意象就是意与象的融合,本文从自主/他者的结构来重新考察意象的结构,区分出意象的自主成分和他者成分,从而建立内在结构的意象观。以这种内在结构意象观来探讨叙事文本中的意象叙事的性质,确立了意象叙事的开放性以及"反叙事"的特性,并且结合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的意象做了具体的分析,试图以内在结构意象观来超越传统的融合论意象观。  相似文献   

10.
人鬼爱情模式是《聊斋志异》中最常见的叙事模式。从茨维坦.托多洛夫的"叙事语法"的角度分析可知《聊斋志异》和其他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阻挠模式"。叙事模式的研究为文学作品的评定提供了新的准绳,经典之作永远是那些继承并能够超越叙事模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李斯特第二交响诗《塔索》在曲式结构与叙事内容上是二元统一的。曲式结构方面:该作品曲式结构是一个以变奏原则为主、综合奏鸣曲式原则的复合型三部性结构,其中融合了"变奏曲式原则"、"奏鸣曲式原则"两种曲式结构原则,体现了曲式结构上的二元性。叙事内容方面:主题的变奏布局以及内容安排上贯穿了人们对塔索从"哀诉"到"凯旋"的发展,展现了作品抒情般叙事性,两大主题"哀诉"、"凯旋"体现了叙事内容上的二元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叙事可以作为修辞的论述,展开对文本《雪山飞狐》的解析,从文本的角度来对"叙事作为修辞"进行支持,包括叙事的角度、叙事的结构、读者效果以及叙事的意识形态等基本范畴,从而认为该文本是"叙事作为修辞"最好的文本体现。将叙事作为修辞对我们进行文本解读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默默无闻的人>对于擅长宏大历史叙事的尤瑟纳尔而言是一个独特的文本,它把笔触伸向了原生态的小人物的生和死.本文的结构是由一个圆形和两个梯形构成的叙事图形,在存在的意义和本质的虚无之间作者阐发了自己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五色石》是清代拟话本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对全书的内容、每篇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等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叙事艺术方面有较高的成就。"说书体"的叙事方式、"补天"的叙事策略、"转折性"的叙事技巧,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特点,这些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期间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存在一种以正反面人物截然两分的模式为基础的叙事结构,它具有与中外文学、文化经典中的"神话"叙事结构形式相似而意义迥异的特点。在形似的叙事结构中,前者的正、反面人物和中间人物替代了后者的神、魔和被诱惑的神造物,相应地,前者的人性局限也被置换为超验的神性和魔性。这种形似而质异的关系,显示了"十七年"长篇小说叙事结构深远的传统渊源背景和普遍的社会现实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叙事作品的审美空间,是作家对现象世界抽象处理的结果,也就是将现实的"事序结构"转换为文学世界的"叙事结构",在理论上,它是"把复杂的立体图形向单向的直线投影"(乐黛云:《事序结构与叙事结构——叙述学与小说分析》,见《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9页)。这就意味着,叙事作品在审美时空的层次上,空间只是骨架,时间只是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17.
元叙事把叙事本身作为叙事对象,用"无限可能"式的叙事结构代替中心式的叙事结构,通过对秩序、体系、结构、中心进行消解以产生审美愉悦,导致人的自由意志的建立和解放。在《万寿寺》中,王小波运用后现代元叙事手法从一个奇异的角度解构现实社会的秩序和体系,消解其貌似神圣的荒谬性,建构一个纯粹人性的精神家园。这个精神家园的建立是一个祛魅过程,不但消除了异化导致的一系列后果,还揭示了诗意栖居的可能,彰显了人性的美好和尊严。  相似文献   

18.
从叙事视角、结构、手法、语言四方面对《巨人传》叙事特点作了探究,分析了其一、三人称相互转化的叙事方法,松散而不失统一且兼直线叙事的结构特点,浪漫和现实相统一的叙事手法和充满口语化、罗列化、荒诞性的叙事语言。  相似文献   

19.
古龙小说中叙事策略的极变表现在:从人物身份、侠客武功等"形象"的塑造实现了叙事权威;利用独特的干预叙事策略,使叙事者、被叙事者与读者关系交织,从而极具艺术张力;同时,对传统武侠模式进行颠覆,体现了过分追求"个体"完整性等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20.
体制结构上的限制决定了绝句叙事必须采用"留白"手法。在绝句叙事的三种结构形式(连线型结构、断线型结构、焦点型结构)中,留白手法的具体表现状态各不相同。作用上,它扩大了绝句欣赏的艺术空间,能够引发读者艺术上的再创造,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