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杜瑾 《学子》2014,(3):11-11
正文言文教学在我们日常语文学习中是一个重点,对学生来说也是学习上的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把课本知识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是我们教师教学科研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一、传统文言文教学传统文言文教学较为程式化,教师视文言文为重要知识点,因而思想上虽高度重视教学中却难以放开手脚,惧怕教学中出现遗漏或差池。这样,一个貌似固定的教学模式便遵循了下来。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上课开始,老师就逐字逐句开讲,先译字,注释就标在原字上头,后译句,翻译就写  相似文献   

2.
范园园 《黑河教育》2014,(12):22-22
正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课题。首先,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枯燥的、逐字逐句的进行教学。同时,存在不少语文教师不愿钻研、不愿创新文言文教学的现象。其次,学生出于对文言文的陌生、模糊以及文言文语音的拗口,产生排斥、拒绝学习文言文的心理,再加上课堂上一味的记录字、词、句,课后还要死记硬背课文,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困境。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如何激发学  相似文献   

3.
纵观整个初中文言文教学,我们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认为学生能理解字词,会翻译课文就完成了任务。所以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的串讲至今仍是文言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由于很少着眼于“语文”的全面内涵来理解文言文的教学,大量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被肢解得七零八碎,沦为仅是理解和积累字、词、句的语言材料;文言文学习在学生看来就是上课记笔记,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祖国的文化瑰宝,是现代语文的源泉,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但就目前状况看,文言文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寓意丰富,意境幽远的文言文,对于现代初中学生来说成了"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而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字字落实、句句讲明.先让学生读通,再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和写法的满堂灌方式,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久而久之,学生厌烦,教师压抑,以至于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成了目前中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创新.据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的翻译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文言文需要翻译,学生只有在读懂文言文语句,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才能分析欣赏课文,文言文字词句的解释又是每次考试中必考的一项内容。课改前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逐字逐句地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中对于文言文教学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然而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字词教学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字词教学时教法单调乏新,"教读——解词——翻译——串讲",逐字逐句的教学使原本美味的大餐如同嚼蜡;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文字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很难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一、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当前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几个弊端:1.教法、学法僵化。许多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原则,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要么以课文讲解为核心,逐段翻译,要么以古汉语知识为线索,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讲解古汉语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可能是语文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是常态:老师一词一句串讲课文,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结构涣散,说到那里算那里;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都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师,深知文言文教学中的困难。难在哪里?难在字、词、句。字、词、句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然而文言文的字、词的含义,同现代汉语多有不同;文言文的句式也大都同现代汉语相去甚远。而且就文言文本身而论,字、词、句的运用,又千变万化,不易掌握。因此,无论是中学语文教师,还是学生,或者其他有志自修文言文的同志,都希望能有一本好的参考书问世。我们认为王政白著《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一书的出版,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结合粤教版高中语文,在以往文言文翻译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借此提高语文教师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水平。一、不变的标准:信、达、雅从小学到高中,我们语文教师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一直对翻译方法比较重视,我国翻译学理论先驱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准确为"信",通顺流畅为"达",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11.
陆春雷 《广西教育》2012,(18):73-73
由于文言文晦涩难懂,有些语文教师采用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方法,甚至直接利用现成的译文让学生机械地识记,所以学生大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学得昏昏欲睡,文言文教学成了部分教师的软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如果教师所用教学方法生动有趣,文言文教学也能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它不像现代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那样,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文言文教学往往缺少师生互动,缺少活动体验,缺少疏密张弛.为了怕学生在考试时失分,有些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落实,教学过程机械、刻板、没有新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老师都扮演着一个主体角色,即在文言文课堂上逐字逐句的讲解,再配合一些文言文字词句的简单释意,大多数学生忙于记忆文言文字、词、句,没有几个学生能从老师的课堂中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更别提爱上这门学科了。本文将探究文言文的教学方式应用,探索如何在中学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曾立 《职教论坛》2004,(5):38-39
文言文教学,字、词、句的知识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基础.由于学生对文言文了解相对较少,并且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往往是一个薄弱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探索,我认为以下几种做法,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语文能力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同时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部文言文白话翻译的参考书,这给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带来了尴尬,学生看起来都懂,教师没什么东西好讲。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呢?一、巧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  相似文献   

16.
岳晓玉 《甘肃教育》2014,(22):86-86
正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推广和深入人心,语文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新课改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许多教师一直沿袭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的"扫描式"教学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我就自己10年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认为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普遍将  相似文献   

17.
初中文言文课文传承着古代文明与文化,且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文虽都是脍炙人口、"文不甚深"的名篇佳作,但学生因缺少文言文使用环境,学习时多无从下手。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偏重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与理解,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缺少兴趣与热情。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相似文献   

18.
如何教学文言文,这是摆在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面前的难题。怕学生听不明白,于是老师一字一句地讲,一句一句地翻译,面面俱到。学生怕听不懂,于是一字一词跟着老师的讲解抄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辛苦乏味,得不偿失。在“言意统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文言文教学的探索,很有收获。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逐字逐句讲解课文,甚至教师让每个学生买本文言文翻译书,看一句文言文,看一句译文,丢掉“拐棍”(文言文翻译书)就不会译了。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教学经验,归纳出四步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一、反思:“煲稀米粥”与“煮夹生饭”两种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比较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对号入座,学生一字不漏的记下,就这样从开头一直串讲到结尾,笔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译完了,学生读和背,逐字逐句,先字后句,全拿下来。这之后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此时在学生脑中出现的已不再是文言文而是一篇现代文了。这样,学生的文言基础是打得很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