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襄阳艺文略》是吴庆焘先生个人著述。不仅是记古襄阳郡邑历代文献的专题书目,又是一部辑录体书目,它不仅有補历代襄阳郡邑志乘艺文之不足,而且是独立于襄阳文史的一部书目专著,更列于襄阳郡邑文化史之林。是研究古襄阳历史、文化的一部很好的参考史料。  相似文献   

2.
《台州丛书》汇集宋至清代台州人之遗著,为清代全国最早的地方性丛书,丛书只刊刻甲、乙两集,共10种,编辑者是清代礼学家、藏书家宋世荦。《台州丛书》的编辑保存了富有学术价值的台州乡邦文献,弥补了有些地方史料的不足,对后来者编辑一郡之丛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资料研究古代政区地理有着长远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增加,对古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从战国县制、秦郡和《汉书·地理志》等三个方面概述出土文献对政区地理研究的贡献,初步结论为:(1)战国县的生成方式约有4种:三晋齐燕由县鄙之县到县邑之县再到郡县之县,秦商鞅变法"聚小乡邑聚为县",楚"灭国设县",以及诸侯国在新占领地区先由点线占领再到军事控制区最后形成行政化区域。(2)秦郡的设立有一个从12郡再到36郡的过程,秦始皇36郡并不包括秦国本土的内史地区,而仅限于山东六国故地。(3)《汉书·地理志》的郡县名目及数量当有可靠的官方档案来源,可以信据;附注的郡国沿革部分可信度不高。  相似文献   

4.
金陵邑城是金陵邑之治所,系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威王败越后所筑,至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城废。金陵邑辖域主要包括今南京主城区及周围的江宁区,旧说金陵邑隶属楚设江东郡并无确证。六朝之前的金陵有二,一为江东之金陵,一为茅山之金陵,金陵邑实得名于金陵山(即后谓之钟山)。金陵邑城规模不大,孙吴在其基础上起建了石头仓城,所谓"周七里一百步"乃属石头大城。金陵邑城位于南京城西之石头山,其故址推测在今清凉寺及其南侧一带。  相似文献   

5.
西汉时期,位于长安京畿地区的三辅郡虽有明确的疆界,但并非从来就辖有其边界以内的全部县邑.与三辅平行,一度还存在过一个隐形郡--"太常郡",管辖位于三辅之中的诸陵县.太常作为一郡至少存在了大半个世纪,对西汉尤其是关中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保留了姓氏文化在内的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邑部字非常有代表性,深刻反映"以地为氏"的内涵。一、邑的指代范围邑的指代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邑广义上指人口聚居的城邑。邑甲骨文字形为,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示人口聚居的城邑。邑也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献记载赵国县邑资料很少,难以窥见其全貌。但战国时赵国的文物中涉及赵县邑的资料不少,这为研究战国赵县邑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能见的重要史料。本文就是利用战国赵文物中兵器铭文和玺印有关资料,结合文献,考证战国时期赵国所置县邑,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8.
“本文献世家”的韩元吉(1118-1187),南渡后流寓江西上饶,尝宦闽中,知建宁.兹据丛书集成初编武英殿聚珍本,参以文渊四库全书本,对其著《南涧甲乙稿·东岳庙碑》勘误校订,加以疏证.通过对泉州东岳庙建造年代、创建人及其规制,以及该庙遂为“一郡之精神命脉系焉”之成因的阐释,窥视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发达与民间信仰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史研究中,文献和金文常提及邑以及对它的封赏情况。邑字的原始象形,是在象邑形的口旁边附加了一个跪坐的人形,意在强调邑是住人的地方①。对邑的研究,是对于先秦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试图结合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周代的邑作些初步考查。一、周代邑的含义和分类先秦金文及《左传》、《尚书》、诸子等文献中常出现邑字。大体说来,文献中的邑字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一)、人口聚居的城市或村落。文献中的邑有的称“都”,有的称“皆,金鹤在《古录礼说邑考》中说:“王国公卿采邑称大都,大夫来邑称小都,…  相似文献   

10.
陵邑制度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本弱末的重要措施,对于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陵邑始置于秦。《后汉书·东平宪王传》云:“园邑之兴,始自强秦。”汉新丰县,秦曰骊邑,或作“丽邑”、“郦邑”,置于秦王政十六年(公元231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徙三万家于丽邑。”①骊邑当即秦始皇骊山之秦邑。秦亡汉兴,改骊邑为新丰县,仅为秦始皇骊山置守冢二十家,“今视其冢,复亡于它事。”②西汉高、惠、文、景、武、昭、宣七帝皆于陵旁置邑,此外,太上皇、皇太后、皇后及诸侯王等人也可置邑。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