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举制度为儒生们提供了步入上层的机遇,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界限,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然明清以降,以八股取士,内容限于《四书》、《五经》,程式拘于八股,科举的落后性已暴露无遗。《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都对之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揭露和鞭挞。从此切入,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讽刺作品的巅峰之作。作者吴敬梓在吸取以往讽刺文学精华的基础上,以极其严肃的态度、老辣犀利的笔调、幽默含蓄的言辞猛烈地抨击了封建八股科举制度,刻画出一批栩栩如生的儒林形象,深刻揭示出封建八股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都写到了八股科举制之弊病及它对文人士子的毒害和摧残,但两者的表现方式和揭露程度不同。《聊斋》是作者怀着-腔悲愤通过花妖狐魅等神秘荒诞化的表现手法,矛头直指考官的不公不明,以当局者的身份热腔骂世,在感性层面上进行了直接的显现。《儒林外史》则取材于现实士林,以白描的手法描摹原生态的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被八股科举所异化、所扭曲了的人物,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吃人的本质,是一部以局外人的姿态远距离审视这一制度的理性醒世之作。  相似文献   

4.
《由天津到下关》《九月忆上新河》《两句八股颂上海》是新发现的三则张恨水佚文。其中,《由天津到下关》反映出民国初期的交通乱象,同时还提供了普通民众对中东路事件的真切观感。《九月忆上新河》这则小品文,通过浪漫化的怀想,追忆记述了安宁悠然的上新河岁月,进而从战争灾难中暂作逃遁。《两句八股颂上海》既是一篇游戏笔墨,也呈现出现代文人普遍存在的畏沪心结。  相似文献   

5.
《贾奉雉》是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小说名篇之一。作者以荒诞的笔调述说着一个士人的故事,其实也借此揭示了一代士人的精神遭遇。传统士人品格与八股文化人格的两难选择,自我拯救的努力与精神逍遥的无奈,构成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作者以泣血的哀感寻求灵魂的安顿;同时又以凛然的风骨探寻着自身的文化归属。而贯穿全篇的隐喻结构,使作品的...  相似文献   

6.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主要内容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作者吴敬梓通过塑造范进这一人物形象,辛辣地讽刺了八股科举和程朱理学对封建读书人思想和灵魂  相似文献   

7.
袁宏道以不恃情量来解《庄子》的"逍遥",以"无常"和"物本自齐"来阐释庄子的《齐物论》,以生之如戏、形去神在与即生无生来论述他的生命观,以无我除执论述《人间世》,以"觉明真常"释《庄子·德充符》中的"德",最后论述了"天道自然"的治世论。  相似文献   

8.
八股文深刻影响着明清文人的生存境遇,《金瓶梅》评点者取法八股,视小说可为圣贤立言的文本承载,客观提升了小说的文类地位。尊题意识的鼓荡,促使其围绕文题去多方探究小说题旨,展示小说文本的多向指寓。八股结构安排的转合之说,强化了小说文本的整体分析视野,也体现了浓郁的文学辩证法色彩。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以讽刺的笔法展现了牛布衣、牛玉圃和牛浦郎三位相互关联的士林人物,从“三牛”形象的比较分析中,可见八股科举制度与追求功名富贵,是这些人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韩文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在韩文评点文献中颇具代表性。它的体例编排和解析以道统思想为核心,贯穿经世观念,又融入了福建地域神文化信仰特色,在韩集文献中独一无二;采用考评结合的阐释方式,用八股法细致入微地详解韩文文法,在韩文评点文献中开风气之先。《韩文起》对当时文坛及后世韩愈研究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师生共读】金老师:《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它以读书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刻画了特定时代下儒林的众生相,抨击了古代八股取士制度。下面,我们就“以貌取人”,从人物的外貌描写入手,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分享令你印象深刻的外貌描写,并谈谈你对人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一语,言近意远,是整部《西厢记》的“关窍”所在。尤侗、黄周星、钱酉山以八股制义的形式阐发此语情深、境纷、文活等特点,也表达了他们的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13.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戏剧形态而言,《赵氏孤儿》以"故事"为中心,《哈姆雷特》以"性格"为中心;就人性刻画而言,《赵氏孤儿》是鲜明的个性与单纯的人性的统一,《哈姆雷特》是性格的复杂性与蕴涵的多义性的统一;就对传统文化、现实秩序的价值取向而言,《赵氏孤儿》是持认同和实用的态度,《哈姆雷特》是以否定和颠覆为旨归。  相似文献   

14.
从《琵琶记》、《五伦全备记》、《香囊记》创作观念的比较可以发现,高明选择“风化体”,以情动人;邱浚选择“生乎义理”,以笑乐人.邵璨选择八股文,阐发程朱义理,走出一条以理服人的创作之路,使《香囊记》成为一部八股化的程朱理学教科书,在形式上离戏曲之体的本质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5.
嵇康《声无哀乐论》在音乐和情感、音乐与政治关系上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这对传统的《乐记》是一个很大的颠覆,二者冲突的实质是对音乐本质认知的差异;《声无哀乐论》提出的音乐观点实际是对儒家"礼乐"传统的质疑。  相似文献   

16.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即即世世的老婆婆","二十三岁不曾娶妻的傻角","有许多假意儿"的相国小姐,"擎天柱"似的丫头,演出了一幕悲恻动人的爱情悲喜剧。《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为之魅惑;评点《水浒》的金圣叹为之销魂;"残灯无焰影幢幢"的情义之士元稹为之铺下基石;千年的眼泪与笑颜为之积攒愁思与情意。《西厢记》的"天下夺魁",实在有太多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两代,实行八股取士制度,因此,作为一种文体的八股文同明清文学各种样式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联系:可以说,明清两代的诗文、小说、传奇等创作及批评,均受到了时文训练及由此而形成的“时文手眼”的影响。张竹坡在批点《金瓶梅》时,对八股文法的术语就多有借用,同时又有对八股文法理论的借鉴和移植,集中表现在〈读法》和“回评”中。  相似文献   

19.
《滨州学院学报》2018,(5):29-32
《司马法》的《严位篇》中有两句话素来难解,"凡战:三军之戒,无过三日;一卒之警,无过分日;一人之禁,无过皆息。""凡三军:人戒分日;人禁不息,不可以分食;方其疑惑,可师可服。"诠释这两句话的关键就在于把握《司马法》"以仁为本"的精神,区分"禁"和"戒",同时把"人"诠释为"仁"。这样这两句话就有了非常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滁州学院学报》2016,(6):22-26
武书是《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中名列幽榜第七的人物。从其排名可知吴敬梓对这个人物形象的重视,然而一直以来,学界并没有重视过这个人物。《外史》中涉及到武书此人的文字并不多,但是却无一处可少,是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全面认识。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一,以"孝"为切入点,讨论武书的品行,及其在《外史》中的隐伏与显扬;其二,以"诗"为重点,谈武书的才情;其三,以"笑"为主要意象,讨论武书的处世之道及其在《外史》中的结构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