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会才 《语文知识》2001,(11):28-29
天干,共十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代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林觉民《与妻书》)。还可用以纪日,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苏轼《石钟山记》)。另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字释为“疑心”好。  相似文献   

3.
常晓军 《现代语文》2008,(7):107-108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对当时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的东林党人进行残酷迫害,杨涟、左光斗、魏大昌等相继被杀。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而出,英勇就义。次年,魏党失势,周顺昌得以昭雪,五位烈士也被厚葬。  相似文献   

4.
张溥《五人墓碑记》云:“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以大中丞抚吴者”,指应天巡抚毛一鹭,“周公”,指削籍居乡之原吏部文选员外郎周顺昌。笔者所见疏解此句之众多资料,皆循张文之说,称“周公之逮”系毛一鹭“主使”。天启六年(1626)三月十八日,毛一鹭奉“旨”行事,协同锦衣卫旗尉逮捕周顺昌,诚为事实,然言其主谋指使,却于史失据。 周顺昌,东林党“江南七君子”之一。“七君子”案,为明熹宗天启六年震惊朝野一大冤案。周顺昌被牵连入案,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而非一个孤立的事件。 南京、苏州、杭州织造,是魏忠贤布于江南之重要特务机构。苏杭织造太监李实,是魏忠贤振往江南的心腹之一。天启四年(1624),东林官员,右佥都御史周起元任苏松巡抚。冰炭难以同炉,周、李关系旋势同水火: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6页说李贽“晚年被明朝政府……逮捕入狱.死于北京狱中”。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明政府……在通州把他逮捕入狱,……(李贽)就在狱中自刎而死”。那么,通州在明末隶属于北京么?  相似文献   

6.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前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后句中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潆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诗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密。  相似文献   

7.
<正>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1910)素有“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之称。在世界短篇小说作家中,他也经常与莫泊桑、契诃夫等齐名,被人称为短篇小说的大师。他一生写了三百多个短篇,收有《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这些作品主要取材于拉  相似文献   

8.
《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至德二载(七五七)三月唐朝国都长安沦陷时写的。他精于写律诗,他自己也说“老来更于诗律细”。这首律诗,就是他有名的诗篇,读来沉郁悲痛,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9.
“诚望杰构于来哲也”──鲁迅论《中国小说史略》钟扬一、“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它问世之初,就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胡适除了在他的小说考证中多次借重鲁迅的成果(当然,鲁迅在《史略》中...  相似文献   

10.
杜牧(公元803-853年)是晚唐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明胡应群在《诗该》中曾论道:“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药,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锦锋者。”可谓中的之言。“俊灾”就是英俊豪纵,是杜牧诗的主导风格,这在古人的诗文及评论中多被认同,如刘熙载《艺概》把杜牧和李义山的诗作了比较,说“社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锦邈”;南来著名词人姜白石在《扬州慢》中对杜牧称为“江郎俊赏”,同样都突出杜牧诗中的“俊”。杜牧诗的“俊爽”风格大都体现在咏史诗中。《感怀诗一首》、《郡斋独酌》、《河煌》、《赤壁》、《题桃花夫…  相似文献   

11.
刘慎吉 《山东教育》2002,(35):28-28
人教版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三册,对杜甫《春望》诗句“烽火连三月”中“连三月”注解为“接连三个月,即整整一个春天”。笔者认为此注解欠妥,值得商榷。 烽火:1.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2.比喻战火或战争。 (《现代汉语词典》) “烽火连三月”中“烽火”的含义显然是烽火的比喻义,诗中指安史之  相似文献   

12.
敦煌索劢楼兰屯田时限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索劢楼兰屯田究系何时,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楼兰出土文书提供了探讨的新契机。《水经注》谓劢在楼兰“大田三年”,而C.16.1(楼61)残纸记有楼兰屯府汇报“嘉平四年三月司徒府癸丑书署军”至“(正元)二年正月戊寅”间事宜之文件,符合“大田三年”之时限。《水经注》所见当事人索劢、毛奕两人正史均未载,然劢祷词所引“古”人王尊、王霸、耿恭分属两汉,而楼兰文书中迄未发现确属东汉者,均可佐证索劢非属东汉。东汉中晚期积弱不振,也无可能遣出“行贰师将军”出屯楼兰。本文还探讨了索劢于楼兰屯田如日中天之际突然东返的重大事件背景,进而讨论了《三国志》与《晋书》失载索劢楼兰屯田史事之原因。  相似文献   

13.
“突现”一词的意思本是“突然出现”。例如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一点点的小事都足以使他深思熟虑的焦虑着,何况这不平常的突现的一星红光。”(《汉语大词典》)然而,在当前的报刊、杂志中,却时常见到“突现”以新的面孔亮相于大众面前:虽已入秋,老人光着上身躺在病床上,锁骨异样突现。(蒿连升《千里驱车为助老》,摘自1999年10月20日《经济日报》)因此,“两国论”的提出突现了台湾问题的紧迫性。(《台湾:要害在于“国家化”》,摘自2000年3月11日《环球日报》)然而,随着陈运鹏的退休,中国游泳出现了群…  相似文献   

14.
在一份高考模拟试卷中有这样的题目:下列数字书写都合规范的一项是()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②今天星期六③生于80.8.18④民国38年⑤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⑤21/22次特快列车人①③⑤⑤B.①(2)(⑤C(2)(3)D@@)(5)本题正确答案为D。主要是考查表示时间的数字如何正确书写的问题。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很不够。笔者试略作介绍。一、下列增况用汉字。l夏历和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例如:八月十五中秋节、秦孝公三年、元丰七年元月丁丑、丁卯三月之望、…  相似文献   

15.
“为之”辨     
“为之”在古汉语里常是固定结掏。只因“为”的词性不固定,意义更灵活,“之”或实或虚甚至或省,故“为之”情况较为复杂。 (一) “为之”后出现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之”即为介宾词组,充当状语。例如: (1)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二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为,介词,引进行为对象,相当于“替”,或不译。之,代词,代孙权。“为之”是动词谓语“用”的状语。为之用,替他效力。 (2) 时人为之谚。(《通鉴·晋纪》) 为之,替他们或给他们,作“谚”的状语。“谚”用如动词,义为“编谚语”。 (3)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为之,替他(即周顺昌),作“声”的状语。“为之声义”直译为“替周顺昌伸张正义”。 (4)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疱丁解牛》)  相似文献   

16.
《望岳》是唐朝诗人杜甫青年时代的一篇杰作。多少年来,对诗人《望岳》之“向岳而望”还是“登岳而望”问题,众说纷云,意见不一,不少学者在对“望”的立足点的理解上大都持“向岳而望”说,如肖涤非先生、朱东润先生认为该诗作者当时没有登岳,只是向岳而望。而夏松凉先生《<望岳>解说》(见夏先生著《杜诗鉴赏》)一文就认为“本篇是登山远眺之作”,可惜,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17.
从《诗经》看周代祭天礼仪姜楠祭礼向被列为五礼(吉、嘉、宾、军、凶)之冠,因为,就国家而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见《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礼关乎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就个人而言,“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见《礼记.祭统》),祭...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0,(9):10-14
封彦哲,男,1996年12月生,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一(2)班学生。曾被评为南京市“百名少年之星”和“市优秀少先队员”。2005年以来,先后在《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初中生》等报刊发表作品60余篇,6次获省级以上作文比赛一等奖。2007年被中国散文学会青少年创作中心评为“全国青少年写作之星”。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歌,尤其是格律谨严的近体诗中常常出现一些较为特殊的名词词组。这类词组一般呈偏正式结构,如“风牖”(许敬宗《奉和过慈恩寺应制》:“风辅送花来”)、“软尘”(陆游《三月二十一日作》:“软尘骑马梦京华”)、“藤萝月”(杜甫《秋兴》:“请君试看藤萝月”)等。说它特殊,是因为与散文相比较,这类名词词组的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显得复杂一些,如上面举的“藤萝月”、“藤萝”对“月”既非性状上的修饰,亦非范围上的限定,它们之间也不能简单地插入“之”字,其意义联系需要根据上下文去灵活地把握。这类名词词组在近体…  相似文献   

20.
一九九四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诉讼法试题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一律公开进行。()2.公、检、法机关逮捕人犯,都必须在逮捕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3.对罪犯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