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年7月6日~9日,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数博会以"落实数字化发展战略,推进出版业升级转型"为主题,突出强调内容的实务性与战略性,积极倡导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探讨研究推进数字出版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备受媒体关注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将于7月6日~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目前数博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本届数博会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科院作为支持单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相似文献   

3.
传统出版业进行“低碳”出版已达成共识,但作为新型出版形态的数字资源出版要进行“低碳”出版的呼声还很少.近年来,随着数字资源的猛增,与数字资源出版的相关环节在消耗原材料、各类能源方面都出现了“低碳”要求.因此,要大力提倡数字资源“低碳”出版、“绿色”出版,最终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4.
建设“数字中国”背景下,数字出版在拓宽出版业发展渠道、为用户提供多样服务、促进出版业经济效益提升以及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同时也在定位、技术、盈利以及人才等方面遭遇困境。文章提出强化数字出版定位、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加快数字技术应用、筹建数字化平台、引领数字出版走出去、推动智能化数字出版、人才引进与自...  相似文献   

5.
首届数博会便对"数字出版"的含义做了解释,直到今天,数字出版业已经发展了6年的时间,如今将进行改革,数字出版是新时代新闻出版业的新型事物,也是今后出版行业发展的目标,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及信息化发展的内容,加大发展数字出版业的力度,是我国出版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6年后,我国数字出版产出值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渠道增广,数字出版作用逐渐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尚未成熟,因此,对数字出版本质的正确认识无疑有助于业界的实践探索.去中心化、多元结构以及多重属性是数字出版的本质所在,而各种形式的“中心论”则有悖于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与旨趣.  相似文献   

7.
随着出版与科技的不断融合,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现阶段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出版与科技的融合是促进转型进程的关键.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实现纸质图书的立体化阅读可以作为融合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纸数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实现立体阅读、书网互动,将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延伸阅读.数字出版相对于纸质图书而言,为图书内容提供了新的载体,为传统出版丰富了出版手段,为编辑实现策划数字产品提供可能,为实现“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的现代出版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李翠玲  孙瑾 《出版广角》2023,(18):24-29
数字出版内容建设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直接影响和制约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打造。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体系建构包含“两种类型”“三个阶段”,“两种类型”是指转化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和原创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三个阶段”是指出版内容建设所包括的资源数字化、内容产品化和建构体系化三个环节。出版单位打造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可行性路径包括推进数字版权授权工程、实施出版资源数字化策略、推动数字资源精品化建设、建立与数字出版内容建设适配的运营体系以及推动数字出版品牌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22年821篇数字出版研究为数据来源,基于数理统计与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数字出版研究进行全面述评,尝试归纳数字出版研究最新的要点和未来的演进方向。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主流议题包括数字出版基础理论、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数字阅读与版权保护、数字技术赋能出版应用、国际数字出版发展态势。展望未来,数字出版研究还需进一步增强研究自觉性、丰富研究方法和工具、拓展其知识体系的广度与深度,形成“数字出版的中国理论”和“中国的数字出版理论”,不断推动数字出版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13,(18):5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为支持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为主办单位的"第五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定于2013年7月8日-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是我国唯一以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为目的的国家级大型交流会展活动。本届数博会以"科技融合出版、技术提升业态"为  相似文献   

11.
亚马逊Kindle的热卖让世人领略了数字出版的威力。数字出版在中国的进展如何呢?一场盛会也许可以证明。7月7日至9日,以落实数字化发展战略推进出版业升级转型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政府支持各方参与此次数博会得到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四家单位的领导出席了数  相似文献   

12.
张征 《出版参考》2007,(7X):11-11
第二届数博会与上一届相比,无论是规模、品种还是质量都有了大规模的提升。新闻出版总署的充分重视,主办单位的精心组织,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企业的积极参与,共同打造了一届出色的数字出版盛会。此次展会,在组织和活动安排等多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体现出以下几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时代,出版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出版转型发展也是势在必行.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教育出版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教育数字出版的发展定位,有效指导转型发展;在思想和形式上加强创新,建立互联网思维,提升内容、形式和技术的融合度,构建“纸数互动”,双赢发展的大平台.  相似文献   

14.
非常高兴能够代表中国图书馆界在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作一个简短的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图书馆:从数字出版到数字享用的重要桥梁”。这个题目,说明了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与理解。图书馆界的这种认识和理解道理很简单:数字出版的根本目的,是数字资源的利用,没有“利用”这个需求的牵引,数字出版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之源,就是一个疲软的产业。  相似文献   

15.
“三农”数字出版物是加快现代农业技术传播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本文深入分析了“三农”数字出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的内在逻辑以及当前“三农”数字出版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从健全服务“三农”数字出版的保障机制、加强贴近“三农”需求的优质出版供给、夯实保障“三农”数字出版的人才支撑等角度提出“三农”数字出版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姜海  沈珺 《出版发行研究》2018,(2):25-28,24
“数字编辑”的职称评定机制为数字出版的从业者构建了明确的职业方向与评价体系.借用传播学经典的“把关人”理论,本文重考了“数字编辑”在互联网时代的内涵、定位以及把关难点,并从时间、强度、身份三重维度表明了“数字编辑”在新时代的把关范式转化,指出其在“周期—节点”“阈限—价值”“体制—互动”方面给予了编辑职业可以有所作为的新型空间,并揭示了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出版政策、行业机制与人才定位的互动关联.  相似文献   

17.
7月6日-8日,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博览会以“传统与现代融合,内容与技术共生”为主题,举办了2011年全国数字出版成果展览、2011中国数字出版高峰论坛等多项活动。博览会上,参展产品之丰富,让人目不暇接,技术之先进让人始料未及;主论坛、分论坛、圆桌会处处“火暴”,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就数字出版的问题、现状、趋势等展开了陈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5月19日宣布,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数字传媒公司主办的中国数字出版门户——大佳网,将于5月29日在第21届全国书博会期间正式上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战略,实现业态升级,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数字出版网作  相似文献   

19.
7月18日上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来到第二届数字出版博览会现场,在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数博会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出版科研所副所长辛广伟、宋英亮、魏玉山等陪同下,观看了展示的在线数据库、电子书、电子报、电子纸等数字出版产品,并与展台工作人员交谈,了解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11,(6):117
<正>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简称"数博会")将于2011年7月6日~9日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本届数博会以"打造支柱产业,构建现代化格局"为主题,由展览会、高峰论坛、圆桌会议、主宾省/主宾企业系列活动、年度评选和专题活动6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