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漕运水手是清代漕粮运输的主力军,多为运河沿岸州县通过地缘、血缘关系招募游民到漕运水手队伍中来。以往学者多着眼于漕运水手不法行为的性质及对社会之危害性的研究。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中记载的漕运水手不法案件为基础,以漕运水手本身环境需求为出发点,探究引发此类案件发生的内在因素,指出此类不法行为的发生原因,揭示了漕运水手对经济待遇的需求与国家政策取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漕粮运通,是解决清廷中央官员及京师驻军俸米给养的主要来源,也是清之经济命脉,清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漕运过程中,漕船水手或单独,或伙同漕河沿岸兵役,不时作案。为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并使水手能够敛戢自己,以保漕运畅通,大学士、九卿遵旨制定了约束漕船水手章程,并议定革除漕务积弊办法五条。道光帝为此发出谕旨,要求漕督及有漕各省督抚及官员兵役等,严格按照这些章程和办法行事。现从馆藏军机处上谕档中选出有关档案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在苏州发生了一起水手自杀(未遂)事件,乾隆帝下旨查问此事,前后折腾了半年多时间,地方官员也为此忙得不亦乐乎。看起来并不复杂的民间普通案件,何以惊动乾隆帝?案件与扬州又有什么关联?通过解读《清宫扬州御档》第七册刊载的五份奏折,我们不仅厘清了事情的原委及过程,从中还可透析民俗、民风、民情,加深对当时扬州社会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此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宫中朱批奏折,它对同治年间江浙两省办理海运漕粮的情形反映较详,可供研究漕运史参考。  相似文献   

5.
清末,统治者鉴于漕弊丛生和财用匮乏,于光绪二十七年颁布上谕,责令以往有漕各省一律改征折色。然而,此谕并未能在有漕诸省普遍实施,江浙地区的漕粮仍以海运的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末。现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和宫中朱批奏折中,选辑出这一时期的漕运史料予以发表,供研究清代漕运史及赋税制度史参考。  相似文献   

6.
青帮是清初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青帮又称“清帮”,或“安庆帮”,据说最早是运河两岸码头的水手们秘密结社而形成的帮会。运河是隋唐以来“南粮北调”的水运大动脉,到了清代,每年经运河北运的粮食达400多万担,从事运输的水手达二三十万人之多。这些水手主要来自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中的光棍汉子,由于遭受清廷漕运官军的欺凌盘剥,他们当中一些侠肝义胆者不甘默默忍受欺压,于是秘密团结起来反抗漕运官军的欺侮,在兄弟们中间相互接济照应,并在“反清复明”号召下,秘密结成社团组织达300余个,为形成大规模的青帮帮会奠…  相似文献   

7.
漕运是我国封建社会田赋转输的一种方式,目的是满足封建国家庞大开支的需要。历代封建王朝,都将漕运视为经济命脉,给以特别重视,漕运也就成为封建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时,漕运促进了物资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对封建社会都市和商业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清代漕运,中叶以前由河运,至道光五年,由于运河淤塞,始改海运,旋于次年停罢。道光二十六年,再改为海运。同治十一年,又改轮船运漕。本组史料,选自我馆所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它反映了改由轮船运漕之后的情况,对于研究清代漕运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分省编排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偕同光绪皇帝一行仓惶离京出逃。八月十七日抵太原,驻跸数日,九月初四日又转迁西安,直至翌年八月二十四日“回銮”返京。这期间,清廷为维持“行在”的修奢生活,谕令各省将以往例应行解京师的漕粮及京饷改解太原、西安“行在户部”,其转输形式随其政治重心的转移而发生很大变化。现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和宫中朱批奏折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发表,它对研究慈禧西逃期间的漕运,京饷转输形式及清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奏折制度是清代独有的官文书制度。由于奏折往往附有皇帝的朱批,内容又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记载,所以史料价值甚高。奏折始见于康熙朝,目前,康熙朝朱批奏折分藏于北京、台北两地。七十年代,台湾故宫博物院将该院所藏的康熙朝朱批奏折影印出版了,全书共9册(其中最后两册为满文奏折),命名为《宫中档康熙朝奏折》。1984至1985年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该馆所藏史料价值较高的1千多件康熙朝汉文奏折与《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中的2千多件汉文奏折汇集一起,分8册影印出版,命名为《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以下简称《奏折汇编》)。  相似文献   

10.
为维护漕运安全和运河安澜,乾隆朝在黄河、运河交汇的清口地区施工频繁。在工程施工期间,河臣将工程进展等上奏乾隆皇帝,由此留存下来一批记录河工治理的奏折及附图,这些档案是实时处理河工事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其中的运河图,其时效性、形象性和权威性是一般文献记载所不能比拟的。本文即借助珍贵的奏折附图,结合相关古地图等图像史料,图文并茂地展现乾隆朝清口地区重要工程的修治及河道变迁等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编译的《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50万字,16开,精装,定价480元。 本书是将现存的5000余件(其中有台湾藏740件)康熙满文朱批奏折,首次全部翻译而成的。按清初的规定,这些奏折多为满官员所奏,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皇族、宫廷、天文、地理、气象及民族、宗教等种种方面。经编译者与汉文朱批奏折相较,这两种文字的奏折,不仅内容不相重复,而且区别甚大。与康熙朝《清实录》、《起居注》相较,奏折中内容多有未收入两书者,即使收录,内容亦过于简略。特别是在康熙朝汉文奏折不多(相对清圣祖在位61年而言)情况下,这批满文奏折的翻译出版,对研究清代前期各  相似文献   

12.
清代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称宗室,清初多"从龙入关",驻守于京城内外。到嘉庆朝,随北京城的宗室人口繁衍,越来越多的宗室无官可做,清政府也无力供养,以致其生活窘迫。宗室犯法的案件越来越多。嘉庆十七年(1812),嘉庆帝命盛京将军择地建盖住房,并由宗人府挑选京城无业的闲散宗室移住盛京。从嘉庆十八年秋天开始,70户闲散宗室分三批移住盛京。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和录副奏折、内务府档案中编选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清代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称宗室,清初多"从龙入关",驻守于京城内外。到嘉庆朝,随着北京城的宗室人口繁衍,越来越多的宗室无官可做,清政府也无力供养,以致其生活窘迫。宗室犯法的案件越来越多。嘉庆十七年(1812),嘉庆帝命盛京将军择地建盖住房,并由宗人府挑选京城无业的闲散宗室移住盛京。从嘉庆十八年秋天开始,70户闲散宗室分三批移住盛京。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和录副奏折、内务府档案中编选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胡鑫 《兰台世界》2024,(4):152-154
马政系研究清代问题之重要议题,对马政的研究也折射出兵制、驿传和财赋制度。清代马政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边疆形势发展的结果。奏折又称折子、奏本,为清代独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是清代一种重要制度,研究问题,利用奏折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军机处为雍正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是清朝重要权力决策机关。现以《军机处雍正朝满文议复档译编》为中心,对于清代马政中官马的来源、管理和调拨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此资料出版以来对于研究此类问题的首次利用。  相似文献   

15.
道光朝北京粮仓吏役舞弊史料(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漕粮运至北京,即储存于京通各粮仓,再由各仓依照规定的程序发放。到嘉道年间,与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腐败相一致,京通各仓也百弊丛生,成为官吏役胥贪污舞弊的渊薮。本专题收录的史料,均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道光朝军机处录副奏折法律类,主要是审拟各仓官员吏胥舞弊案件的奏折,希望能对从事清代政治、经济史研究的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乾隆时期,清政府大力整饬江河大湖危险处所设置的救生船只,不仅依据不同情况增设、改修或裁汰救生船只,而且准予各地动支公项银两用于救生船只的维护及水手工食等,使得这一时期救生船只在数量、船式、水手人数等方面迅速完善扩大。由此一方面形成了周密的江河救生船网络,有利于社会安定,另一方面救生船只及时救助遇险商旅,减少损失,客观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本组史料选编于馆藏宫中、军机处全宗朱批奏折、录副奏折、上谕档等档案,反映乾隆时期有关救生船的设置、运行、维护、经费等情况,对于古代救护、公益事业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扬 《历史档案》2023,(1):107-115
清代人命案件审断过程中诉讼策略的运用、案情事实的构建以及验尸意见的专门知识对司法官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产生影响,是研究清代司法运作实态的重要内容。清代图赖现象不仅以社会风俗的形态存在,民众更是将其作为诉讼策略不断利用,从而实现诉讼意图。道光朝对京控图赖问题的讨论,是因应清中后期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本文以发生在江西的一起京控图赖案为例,通过剖析案件的发生背景、纠纷缘起、鉴定意见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以及诉讼话语的功能,试图呈现清代人命图赖案件在裁判过程中事实认定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尹学梅 《历史档案》2015,(2):140-144
漕运是清朝的经济命脉,不仅维护京师粮食供应,而且对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清代漕运制度之全面,规定之细密,法令之严整,为历代所不及。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代乾隆漕运图》(以下简称《漕运图》)经有关部门鉴定,绘制时间为乾隆时期,故以此命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笔者依据相关的历史文献对其作一初步探究,力图解读出图卷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一《漕运图》的基本情况《漕运图》系长卷,长宽为57×746厘米,绢本设色,未注比例。为天津博物馆旧藏,一级  相似文献   

19.
微记录     
正@皇史宬:经过两年多图像识别加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满文朱批奏折全文检索数据库正式上线,对公众开放。这样,公众可以网上全文检索清朝皇帝朱批、大臣的奏折等。满文档案是清朝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处理政务过程中以满文记录的各种公文的总称。档案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宫廷事务、民族事务、天文地理、民间习俗等各方面。作为第一手资料对研究清史具有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全宗中,有宫中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两个文种。朱批奏折是清朝官员上呈皇帝的原件,录副奏折是军机处照朱批奏折謄写件,为朱折副本。我们在阅读录副奏折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在奏折末尾录有朱批内容,一是在奏折末尾出现“×××年×月×日奉朱批钦此”字句,朱批内容空而不录。同样是录副奏折,为何有些录有朱批内容,有些则空而不录呢?这是否是军机处謄录时疏忽所致?不是的。通过多次摸索探究,即尽量找同日的朱批奏折与录副奏折相校,或查阅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凡不录朱批之处,乃为“另有旨”或“即有旨”。 清代官员呈递奏折,均要由清帝亲阅,阅后在奏折(片)末尾留下批示,谓之朱批。对于清帝在奏折末尾朱批内容的形式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清帝阅后表示阅过,知晓或要有关部门研究了解。如“阅”、“览”、“是”,“知道了”,“该部知道”、“该部议奏”等,用词极简。第二类是清帝表示对奏折上报内容的具体意见,赞成、否定或其他。用语一般要十几字、几十字,个别也有数百或上千字不等。第三类则是清帝对奏请内容事关重要,有必要单独颁发谕旨,即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