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1,(4):63
台湾举办辛亥百年档案展台"监察院"近日举办辛亥百年监察档案特展,展出100件重要历史档案,清朝御史大夫巡察台湾后上奏舆情的清宫奏折,故宫"情义相挺",仿真品制作12本清宫奏折,让民众一窥清帝与台湾监察官员互动。"监察院"说,清代为了加强君臣间联系,历康、  相似文献   

2.
台湾"生番"朝觐是清廷与台湾原住民在王朝仪轨层面上互动的突出例证。乾隆五十三年(1788)清军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事,在随后的筹办善后事宜中,陕甘总督福康安上奏朝廷,提议在平定事件中出力可嘉的台湾"生番""照四川屯练土司之例",进京朝觐。于是,在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和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台湾"生番"先后两次赴北京和避暑山庄朝觐,并为乾隆皇帝贺八旬万寿。这两次朝觐是清朝皇帝与台湾原住民的直面接触,是清廷理番事务的特殊体现,具有巩固海疆一统的政治涵义。现从馆藏军机处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宫中朱批奏折等档案中,编选有关乾隆朝台湾"生番"朝觐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奏折制度是清代独有的官文书制度。由于奏折往往附有皇帝的朱批,内容又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记载,所以史料价值甚高。奏折始见于康熙朝,目前,康熙朝朱批奏折分藏于北京、台北两地。七十年代,台湾故宫博物院将该院所藏的康熙朝朱批奏折影印出版了,全书共9册(其中最后两册为满文奏折),命名为《宫中档康熙朝奏折》。1984至1985年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该馆所藏史料价值较高的1千多件康熙朝汉文奏折与《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中的2千多件汉文奏折汇集一起,分8册影印出版,命名为《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以下简称《奏折汇编》)。  相似文献   

4.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一书现正分批陆续出版。该书系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0册,16开本,精装影印。该书1988年8月首批出版1~10册,拟于1991年全部出齐。 这部大型历史档案文献汇编,按编年体例,依具折时间之先后,辑入了现存于世的雍正元年到雍正十三年的满汉官员1200余人的汉文奏折35000余件,这些档案现分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湾故宫博物院两处。这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本馆及台湾故宫博物院在此前影印出版的《宫中档雍正朝奏折》中的汉文奏折,收集到一起,合并汇编,从而成为一套完整、系统的原始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5.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监察院的辛亥百年档案展2011年3月16日揭幕,清朝御史大夫巡察台湾后上奏舆情的清宫奏折曝光。台湾监察院3月16日至4月15日举办辛亥百年监察档案特展,展出100件重要历史档案,故宫情义相挺,仿真制作12本清宫奏折,让民众一窥清帝与台湾监察官员互动。监察院说,清代为了加强君臣间联系,历康、雍、乾三朝,逐渐发展出由高阶官员直接向皇帝奏报政务、私事及所见所闻的奏折,奏折由官员缮写、封固、递送,不经内阁,直呈皇帝。监察院副秘书长许海泉指出,从  相似文献   

6.
孙宏年 《历史档案》2005,(1):124-126
清代,中国与越南多次互派使者,这在清朝档案中有所反映,一份被定名为《安南国陪介范谦益等奏呈庆贺诗三章折》的雍正朝汉文奏折就是其中之一。这份奏折现已收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的《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2册,但并未标明该奏折的具奏时间,而是列入了“无具文时间奏折”之内,按照具奏人姓氏笔画顺序编在第32册、第177号。笔者拟根据中越有关文献,考证其具奏时间。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储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清朝中后期,清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提出"以防夷而治台"的政策。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间,沈葆桢两次作为钦差大臣赴台,提出一系列开发台湾的措施。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沈葆桢积极引进外国机器,聘请外国技师,开办基隆八斗子煤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机器采矿业。沈葆祯调任之后,继任者丁日昌也主张发展台湾经济,开发台湾的矿业。中法战争后,台湾巡抚刘铭传重兴深受战争破坏的基隆煤矿。光绪十二年在沪尾设立官办樟脑、硫磺厂。光绪十四年又设立官办机器锯木厂。这一系列举措,开启了台湾经济近代化的先河。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录副奏折、电报档等档案中,编选清末台湾兴办矿务有关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储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清朝中后期,清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提出"以防夷而治台"的政策。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间,沈葆桢两次作为钦差大臣赴台,提出一系列开发台湾的措施。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沈葆桢积极引进外国机器,聘请外国技师,开办基隆八斗子煤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机器采矿业。沈葆祯调任之后,继任者丁日昌也主张发展台湾经济,开发台湾的矿业。中法战争后,台湾巡抚刘铭传重兴深受战争破坏的基隆煤矿。光绪十二年在沪尾设立官办樟脑、硫磺厂。光绪十四年又设立官办机器锯木厂。这一系列举措,开启了台湾经济近代化的先河。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录副奏折、电报档等档案中,编选清末台湾兴办矿务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历史档案》2004,(1):117-117
本刊讯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承德市普宁寺管理处合编的《清宫普宁寺档案》一书 ,近日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影印出版。该书是为 2 0 0 3年避暑山庄肇建 30 0周年而推出的专项文化工程 ,是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档案史料出版项目之一 ,也是迄今第一部以寺庙为专题的清宫档案汇编。全书分 2册 ,所收录的 6 8件档案均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时间始自乾隆二十二年(175 7年 ) ,止于宣统二年 (1910年 )。内容包括 :清朝帝王在普宁寺礼佛活动的起居注册 ,中央各部院大臣及热河都统、总管等地方官员进呈的奏折、奏片、清单 ,官府各衙门之间就普宁寺事宜…  相似文献   

10.
微记录     
正@皇史宬:经过两年多图像识别加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满文朱批奏折全文检索数据库正式上线,对公众开放。这样,公众可以网上全文检索清朝皇帝朱批、大臣的奏折等。满文档案是清朝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处理政务过程中以满文记录的各种公文的总称。档案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宫廷事务、民族事务、天文地理、民间习俗等各方面。作为第一手资料对研究清史具有不  相似文献   

11.
刘研 《兰台世界》1998,(8):40-41
在阅览<康熙朝汉文奏折朱批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时,突出地感到,在当时的清朝,包括康熙皇帝在内整天的忙着所谓内政、外交、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事务,群臣们也跟着皇帝年复一年的转着、忙碌着.  相似文献   

12.
自1980年中共中央作出“开放历史档案”的决定以来,我国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一直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这一成就不仅表现为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和科研(文化)机构编纂的诸如《中共中央文件选集》、《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中华民国史档案史料汇编》、《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官方档案文献中,称台湾原住民为"番民"。"番民"有"熟番"、"生番"之分。其在平原地带居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称"熟番";分散居住在高山的,称"生番"。番民的生活区域称为"番地"。康熙朝收复台湾后,如何对待和管理原住民问题,成为清政府治台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劝垦番地到移民入台,从开山抚番到开禁招垦,清政府对台湾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治理,逐步开发"番地",客观上推动了台湾原住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化解族群冲突和促进民族融和起到了积极作用。本专题档案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等档案,可供台湾史研究等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奏折也称"奏贴"、"折子"、"小折"等.最初是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陈事务的一种机密文书.奏折一词最早见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上谕,但作为臣僚上奏的机密文书,则使用于康熙年间.当时,拥有这种密奏特权的只限于少数亲信官员,例如江宁巡抚宋荦在康熙四十二年以前,所有密奏只能通过品秩比他低得多的李煦转奏.  相似文献   

15.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日本以琉球遭风船民被台湾"生番"所杀为借口,悍然出兵台南的琅峤。日兵侵台事件的发生,让清廷对台湾的海防地位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始了台湾开发与建设的新部署。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沈葆桢首倡设立台湾电报。其后,福建巡抚丁日昌移福建陆路未成之电报线至台湾,于光绪三年(1877年)建成自台湾府城至安平及自府城至旗后长达95里的电报线路,并在府城、安平、旗后三处设立报房。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并由中国人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在中国邮电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之后,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台湾进行一系列近代化建设,最终完成了台湾电报的铺设,并敷设了闽台海底电报线。由此,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军情政令瞬息可达,在加强近代中国海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从馆藏军机处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电报档、朱批奏折等档案中,编选有关创办台湾电报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清一统志馆是清廷特开的修史机构之一,在清初塑造大一统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成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负责纂修首部《大清一统志》。徐乾学、韩菼等先后主持馆务。大清一统志馆还与苏州志局、内阁、翰林院、六部、武英殿修书处等合作修志。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大清一统志馆相关纂修活动结束,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利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庋藏的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并结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内阁起居注册等清代档案,对一统志馆尘封已久的历史作较完整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大清一统志馆是清廷特开的修史机构之一,在清初塑造大一统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成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负责纂修首部《大清一统志》。徐乾学、韩菼等先后主持馆务。大清一统志馆还与苏州志局、内阁、翰林院、六部、武英殿修书处等合作修志。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大清一统志馆相关纂修活动结束,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利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庋藏的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并结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内阁起居注册等清代档案,对一统志馆尘封已久的历史作较完整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刘研 《兰台世界》1998,(9):44-45
我们从<康熙朝汉文朱批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看到,康熙皇帝十分关心海贼情况,曾在四十多个奏折中作了有关海贼情况的朱批.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编译的《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50万字,16开,精装,定价480元。 本书是将现存的5000余件(其中有台湾藏740件)康熙满文朱批奏折,首次全部翻译而成的。按清初的规定,这些奏折多为满官员所奏,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皇族、宫廷、天文、地理、气象及民族、宗教等种种方面。经编译者与汉文朱批奏折相较,这两种文字的奏折,不仅内容不相重复,而且区别甚大。与康熙朝《清实录》、《起居注》相较,奏折中内容多有未收入两书者,即使收录,内容亦过于简略。特别是在康熙朝汉文奏折不多(相对清圣祖在位61年而言)情况下,这批满文奏折的翻译出版,对研究清代前期各  相似文献   

20.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一书即将分册陆续出版。该书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预计40册,16开本,套色影印。 这部大型历史档案文献汇编,按编年体例,依具折时间之先后,辑入了现存于世的雍正元年到雍正十三年的满汉官员1200余人的汉文奏折35000余件。这些档案现分藏于中国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